體育航空

體育航空

利用航空器在空中進行的體育活動。體育航空包括運動員升空的各種飛行競賽和表演項目以及運動員不升空的航空模型運動。20世紀初,飛機和其他航空器尚未大量用於軍事和商業活動,飛行的目的多側重於表演和運動。現代航空已成為國防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航空體育運動在航空發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簡介

利用航空器在空中進行的體育活動。體育航空包括運動員升空的各種飛行競賽和表演項目以及運動員不升空的航空模型運動。20世紀初,飛機和其他航空器尚未大量用於軍事和商業活動,飛行的目的多側重於表演和運動。現代航空已成為國防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航空體育運動在航空發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05年在巴黎成立領導航空體育運動的國際航空聯合會,中國於1964年建立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負責領導航空體育運動。
體育航空通常分為飛機飛行運動、滑翔運動、跳傘運動、熱氣球運動和航空模型運動。
航空體育運動是利用飛行器或其他器械在空中進行的一項體育運動,它是伴隨著飛行器的誕生和發展而開展起來的。航空體育運動一般包括飛行運動、航空模型運動、跳傘運動、滑翔運動和氣球運動等。航空體育運動在中國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20世紀初開始萌芽,30年代逐步興起,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迅速發展。
我國的航空體育運動屬非奧運項目,總體水平較低,但是跳傘項目保持了世界領先水平,在世界航空體育界享有盛譽。從1982年以來,共獲得跳傘獎牌177枚。在跳傘世錦賽和世界盃級別獲獎牌61枚,其中金牌27枚、銀牌21枚、銅牌13枚;在亞洲跳傘錦標賽獲獎牌116枚,其中金牌58枚、銀牌39枚、銅牌19枚。先後有12人次創5項、破2項世界紀錄。安陽航校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的航空體育訓練基地,具有承辦大型航空體育比賽的經驗和能力。近年來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踩傘跳傘錦標賽、第一屆亞洲大洋洲跳傘錦標賽等眾多國際國內賽事。1989年,國際航聯頒發榮譽證書予以表彰(資料日期至2007年)。

跳傘運動

人或物體脫離一定高度,利用空氣阻力承受重力減緩下降速度的軟質器具,稱為降落傘。中國是原始降落傘的發源地。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舜為了從烈火熊熊的糧倉上逃命,情急生智,抓住兩個遮陽的斗笠,從糧倉上跳下安全落地。由此可見,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國就已經有人利用了斗笠所承受的空氣阻力來減小降落速度的道理。十五世紀末,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設計了降落傘,用12碼寬與同樣長的亞麻布縫接起來,製成一具可容一人帳篷從高處墜落。
人類第一個真正從天空跳傘成功的是法國青年加勒林。1797年10月22日,加勒林在巴黎乘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升至100米的天空。在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他砍斷繫繩,將氣球放走。吊籃脫離氣球後,朝地面急速墜落。遊覽的人們,發出一片驚叫。正當人們為他的生命擔憂之際,突然連在吊籃上的一塊白色大帆布,在晴空中如磨菇似地張開,載著加勒林搖搖擺擺地落在地面。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具載人降落傘就此誕生了。這種"加勒林式傘"是現代降落傘的基本模式。
20世紀20年代,跳傘進入人們的體育生活,蘇、美等一些國家開展了跳傘運動,義大利空軍也開始大規模地研究跳傘技術。在加勒林傘的基礎上,發展出方型傘,進而又出現了性能更穩定,操縱靈活的圓形傘、蝶型傘。然而,跳傘運動作為一種國際性體育競賽項目,則是在50年代初才發展起來的。1951年2月,國際航空聯合會決定,將以降落傘為運載手段的跳傘列入航空體育比賽項目。這是世界跳傘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廣泛運用於軍事目的的跳傘開始步入了世界體育的百花園。
跳傘活動的體育化,也促進了新型降落傘的研製開發。1971年,翼形降落傘在美國問世了。它的優異特性在氣動力減速裝置的各個領域大顯身手,使跳傘運動發生了質的飛躍。
中國跳傘運動始於20世紀40年代初的重慶傘塔跳傘。新中國成立後跳傘運動得到蓬勃發展,1956年國家跳傘隊在安陽組建並長期在安陽航校進行訓練和組織比賽。1964年8月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跳傘委員會成立,1978年10月21日我國正式加入國際航聯。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跳傘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及國際重大比賽中取得許多優異成績。從1982年以來,中國跳傘運動員先後在世界錦標賽、世界盃以及亞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女子跳傘多次榮獲並蟬聯世界冠軍,男子跳傘在第10屆世界盃上獲得個人定點冠軍。其中有突出成績的運動員於梅、賀小紅、李榮榮、楊林、陳宏、張建中、鄒繼民張紅雁鄭紅艷、王珂青、宋艷薇、陳莉、魏寧、楊珂、曹彥等都曾在安陽航校接受訓練。我國飛機跳傘運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標誌著中國跳傘運動在當今世界跳傘領域裡處於先進水平。
跳傘的升空方式很多,最早是從熱氣球上跳傘,然後發展為飛機跳傘、傘塔跳傘,牽引升空跳傘,當今喜愛冒險運動的人們又發明了從懸崖和摩天大廈跳傘等。跳傘運動在不斷發展和創新,眾多嚮往自由和挑戰的人們參與到了跳傘運動的娛樂當中,目前跳傘項目除了傳統的特技、定點,空中造型、空中踩傘等項目外又新增添了空中自由式跳傘和空中滑板跳傘,從單純競技型向休閒、娛樂和極限運動演變。目前,跳傘運動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普及的航空體育項目之一(資料日期至2007年)。

滑翔運動

在人類征服天空的漫長曆程中,滑翔機是最早實現將人送上藍天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1881年,著名的航空科學先驅、德國人李林塔爾,根據前人的經驗和義大利畫家達文西的理論思想,設計製造了人類第一架實用的、可操縱的載人滑翔機,並親自駕駛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滑翔飛行。為提高滑翔機的性能,他又進行過2000餘次的實驗飛行。隨著滑翔機的不斷改進和飛行技術的提高,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滑翔機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固定翼無動力飛行器,首先廣泛地套用於航空體育運動,稱滑翔運動,其概念為滑翔員駕駛滑翔機在空中進行翱翔飛行的運動。
1907年,德國杜爾姆斯都特高等工業學校的學生,組織了“杜爾姆斯都特飛行運動協會”,揭開了滑翔作為一項運動的序幕。同年,在法蘭克福城舉行了首次滑翔競賽大會,著名滑翔家德國人雷契爾特,駕駛雙翼滑翔機創造了不少滑翔紀錄。1912年,德國滑翔員在萊茵華賽爾柯柏,又創下直線滑翔836米和留空102秒的紀錄。至1938年,滑翔紀錄不斷刷新,留空紀錄長達36小時35分,升高高度也達到6838米。德國滑翔運動的發展,對美國、俄國、波蘭、日本等國家開展滑翔運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現在,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開展滑翔運動,水平較高的有美國、德國、俄羅斯、波蘭、英國、澳大利亞等。目前,滑翔的升高世界紀錄為14000多米,直線飛行距離為1400多公里,留空時間將近60小時,三角航線的速度超過200公里/小時。
隨著各國滑翔運動的發展,國際航聯於1950年設定了滑翔委員會,負責組織和舉辦大型國際滑翔競賽和兩年一次的世界錦標賽。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許多關於人類飛天的傳說和神話,如嫦娥奔月、齊天大聖和敦煌壁畫飛天等。魯班和張衡也曾發明能飛的木鳥,顯現出了滑翔飛行在我國早有淵源。1937年,有志之士韋超先生,由德國引進第一架滑翔機。
新中國的滑翔運動正式開始於1953年,到1960年高潮時期,全國除西藏、寧夏、台灣外,航空俱樂部發展到85個,培養滑翔員達5200多人。1956年在安陽航校組建了國家滑翔隊,多次進行全國性比賽和創紀錄飛行。同時,為各俱樂部培訓了大量的飛行、機務等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新中國滑翔運動大發展、大普及的極盛時期。1966年因“文化革命”滑翔運動被迫撤銷。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滑翔運動於1981年被國家體委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先後在安陽航校、嘉峪關、瀋陽和大同航空訓練基地舉辦了全國滑翔比賽和國際邀請賽。參賽的滑翔機最多時達到二十多架,競賽也異常精彩激烈,不但加強了滑翔運動的交流,而且促進了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
安陽航校、嘉峪關滑翔基地和大同航空訓練基地,集中了我國滑翔運動的國產和進口高級滑翔機60多架,其中有10餘架滑翔比超過了1:50,也就是空中每下降1米高度,就可向前飛行50米的距離,用這些滑翔機,我國滑翔隊女子百里競速成績接近世界最高紀錄。我校滑翔運動員付廷芳,駕機滑翔飛行高度突破萬米大關,達到11117米,創全國紀錄。滑翔運動有32人保持著15項全國紀錄,中國滑翔隊曾多次出訪西德、波蘭、義大利等國進行技術交流,並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世界大賽,增進了與各國之間的友誼。安陽航校還多次承辦國際友誼比賽和接待國外同行的來訪,促進了我國和世界滑翔運動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滑翔運動也必然會迎來一個新的燦爛輝煌的春天。

熱氣球運動

熱氣球作為人類挑戰大自然的工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更遠可追溯到我國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利用孔明燈繞過敵方傳遞軍事情報。1783年,法國蒙格魯非兄弟受碎紙屑在火爐中不斷升起的啟發,製造出原始熱氣球,並乘著它在巴黎上空飛行25分鐘後安全著陸,實現了人類首次飛上藍天的壯舉。熱氣球的誕生比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整整早了120年,是人類升空最早的載體。
由於熱氣球操作簡單,安全可靠,伴隨著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的套用、化學纖維的研發和丙烷氣體的普及,熱氣球很快便成為風靡全球的時尚運動。目前全球共有20000餘個熱氣球,並在60多個國家得到了普及。其中,美國占50%,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日本各擁有500—1000個。
1982年9月,美國福布斯雜誌社主編福布斯先生(M.L.Forbes)帶著他的熱氣球訪問了我國西安、洛陽、北京,在北京的八達嶺長城腳下他親自駕球飛行表演。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上第一次熱氣球飛行。福布斯將他帶來的"中美友誼"熱氣球贈送給了我國,國家體委將其贈送的熱氣球撥給安陽航校,1983年中國首批熱氣球駕駛員開始飛行,安陽航校先後舉辦了多期熱氣球培訓班,為全國各省市培訓了一批批熱氣球飛行員,中國的熱氣球運動由此發展起來。
熱氣球作為比賽項目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航空體育項目。我國曾成功多次舉辦了以飛越長城、黃海和瓊州海峽等為主題的探險飛行和國際熱氣球邀請賽,以及上海電影節熱氣球匯展等大型表演活動。積累了項目的科學管理和組織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舉辦的“長江杯”全國熱氣球錦標賽,參賽球隊45支,表演球隊3支,飛行員72人,創下了歷屆比賽參賽熱氣球最多,籌備組織工作最規範,開幕式最具有吸引力,中央電視台首次對熱氣球賽事進行了現場直播,首次舉辦熱氣球之夜活動等多項紀錄,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熱氣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中國熱氣球隊多次赴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美國、西班牙、波蘭等國家參加國際比賽,促進了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並多次參加航空表演、航拍、商業廣告飛行等活動,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

滑翔傘運動

人類對自然界的征服沒有盡頭,當跳傘運動員在特技跳傘過程中體驗自由落體的無限自由時,另外一些人希望通過更加簡單的方式飛起來,滑翔傘的發明滿足了他們的願望。
滑翔傘運動起源於歐洲。20世紀70年代初,一些登山者從山上乘降落傘滑翔而下,體驗到了一種美好的感覺和樂趣,從而創立了一個新興的航空體育項目。1984年法國的羅格·費龍(RogerFillon)從勃朗峰上飛出,滑翔傘一夜之間聲名大振,迅速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駕馭滑翔傘不僅可以挑戰自然,還能鍛鍊意志和奮發向上的品質,回味無窮。獨特的挑戰性和刺激性,使它在世界上廣泛普及,僅在歐洲滑行傘飛行者已有300多萬人。
最初的滑翔傘是借鑑飛機跳傘使用的翼型方傘,它主要以下降為主,滑翔性能差,下降速度快,安全性能好。通過不斷的發展和演變,現在的滑翔傘已經成為一種完整獨立的、呈月牙形的航空飛行器了,它在速度、爬升能力及滑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改進。
滑翔傘運動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的交流,備受崇尚自然者的喜愛。近幾年在西方國家發展很快,像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等都擁有眾多的飛行高手。人們駕著滑翔傘,在山坡奔跑起飛,在空中邀游,盡情揮灑著人類的勇敢與堅強。
滑翔傘運動80年代末傳入我國,由於它簡單易學,趣味性強,安全可靠,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逐漸成為廣大航空運動愛好者嚮往、追求和迷戀的體育運動。滑翔傘自引進以來,曾先後在安陽市林州舉行過多次國際邀請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我國滑翔傘運動俱樂部已有20多家,在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登記註冊的運動員已有上千人。

動力傘運動

只能在山坡起飛的滑翔傘,無法滿足生活在無山地區的飛行愛好者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飛行專家們發明了一種利用機械動力在平地起飛,然後自由翱翔的特殊翼型傘,這就是動力傘。它由一台小型發動機和滑翔傘組成,可以在平地起飛,起飛過程簡單、場地易尋。飛行員藉助發動機的推力和滑翔傘的升力飛上藍天。動力傘的發明使飛行傘的自由度和安全性提高到新的層次。運動員在任何地方開動身上的發動機即可升空,當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後,關上發動機又可以享受高空滑翔盤氣流飛行的樂趣。即使在氣流複雜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意外。只要重新打開發動機,就可以靈活選擇方向,繼續空中旅程了。1989年,法國人將動力傘傳入我國,由於動力傘具有簡單易學、靈活安全的優點,近幾年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

懸掛滑翔運動

懸掛滑翔運動又稱三角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有許多愛好者。在20世紀的70年代獲得了發展。
1951年,美國宇航局的研究員羅開樂發明了柔性翼,給懸掛滑翔新的生命力。它是用三根骨架支起來的三角形帆翼,由於結構極其簡單,而且穩定性也良好,於60年代初期在美國開始普及。
1969年,採用了控制架和懸掛式索具。這一改進,比起從前的肘掛式,使操縱性大幅度提高了,可以滑翔更長的時間,由此促進了現代懸掛滑翔運動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這一運動已在西方形成規模,尤以美國最為盛行。近代首次懸掛滑翔運動的集會在被成為懸掛滑翔聖地的加里福尼亞舉行,並於1972年成立了美國懸掛滑翔協會。1975年,國際航聯在其第68屆大會上決定設定懸掛滑翔委員會,並於1976年9月在奧地利科森舉辦了國際航聯認可的第一屆世界錦標賽。由此,懸掛滑翔運動成為一項國際化的、正式的航空體育項目。
我國的懸掛滑翔運動最初由民間興起,80年代初,在我國天津、洛陽、安陽等地,一些航空運動愛好者自製了一批滑翔機開展活動。1985年,日本懸掛滑翔代表團應邀來華進行系統的訓練教學和技術交流活動,為我國培養了技術骨幹。為推動懸掛滑翔運動的開展,1988年,中國航協懸掛滑翔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積極開設技術培訓班,多次組織表演和比賽,派隊參加國際性比賽。
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懸掛滑翔的活動只在極少數地區開展,我們希望這項美妙而刺激的運動形式能夠繼續得到人們的關注,在不久的將來獲得長足的發展。

航空模型運動

航空模型運動是以操縱、放飛自製或裝配的模型航空器進行戶外活動、訓練比賽或創紀錄飛行的一項科技性較強的運動。分為自由飛行、線操縱飛行、無線電遙控特技、無線電遙控模型滑翔機、像真模型和室內模型等競賽項目。
中國是人類探索飛行奧秘最早的國家。兩千多年前魯班用竹木模仿飛鳥目睹了能夠飛行的木鳥,這是人類研製飛行器的第一次嘗試,也是航空模型的祖先。
飛機模型是人類研製載人飛行器的重要手段,被譽為航空之父的現代飛機奠基人,無一例外地進行各種模型飛機的實驗。20世紀前期,由於模型飛機對普及航空知識、培養航空人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相繼出現了航空熱,並逐漸形成有組織有領導的民眾性航空模型運動。1905年國際航空聯合會誕生,航空模型被列為其管轄的項目之一,隨之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
我國較大規模的航空模型運動起步於40年代,1947年舉行了首屆航空模型比賽。1949年後,中國航空模型運動迅速發展,從1956年起,每年舉辦全國性比賽。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1978年10月中國加入國際航空聯合會,從此,我國的航空模型運動正式走向世界。我國運動員王塨在1959年首次打破航空模型世界紀錄。此後中國運動員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並多次在世界性航空模型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
航空模型運動的生命力在於它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親手製作的矯健雄鷹翱翔藍天,往往會使青少年產生美好的遐想,有助於培養對航空事業的興趣,發展智力與技能,普及航空知識和技術、增進身心健康。激勵它們不停的追求,使他們從興趣愛好走進獻身祖國航空事業的理想,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隨著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航空模型運動也將作為一項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閒活動而吸引更多的成年人的參與。

飛行運動

 指帶動力的飛機的飛行運動。流行的運動項目有競速飛行、特技飛行、自製飛機飛行、老式飛機飛行和鏇翼機飛行。1909年在法國的蘭斯首次舉行了飛機競速比賽,當時飛機尚處於萌芽時期,性能很不可靠,比賽時有3/4的飛機失事。後來每年都有競賽,形成傳統。競賽的飛機有專門設計的,也有用軍用飛機改裝的,都使用活塞式發動機。飛行航線有直線往返和三角航線。高速噴氣飛機的出現使這種競賽失去吸引力。競速飛行遂改用雙翼或單翼的小型飛機進行,對活塞式發動機的汽缸工作容積也加以限制。特技飛行於1964年起列入體育航空項目,專門為特技飛行生產的飛機不斷增加,國際比賽每兩年舉行一次。自製飛機的飛行活動流行於美國和歐洲,由於航空科學技術日益普及,自製飛機及其飛行運動得到了迅速發展。這類飛機都是輕型或超輕型的,有的是飛行員自己設計的,也有用現成圖紙製作的,一般結構簡單,製作容易。老式飛機的飛行是指30年代或更早的老型號飛機的飛行活動,飛行規則將老式飛機分為三類: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飛機,僅在航空展覽會上作表演飛行。②1928~1941年期間生產的單座或雙座的雙翼機。③較大型的老式飛機,可作跳傘飛機使用。1920~1930年流行的鏇翼機已被直升機所代替。但有些國家將它作為運動之用。

飛行培訓

飛行培訓是安陽航校的主要任務,幾十年來,學校堅持“嚴密組織、嚴格訓練、安全第一、正常操作”的訓練指導思想,為全國各省市培養了數以千計的航空運動專業技術人才。並為空軍、海軍代訓了大批的飛行學員,空軍試飛英雄王冠陽就是我校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員。
我校也是中國民用航空總局(CCAC)批准認證的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培訓單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藍天向私人開放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我校自1992年以來,率先引進美國羅賓遜公司的R22、R44直升機和賽斯納公司的172R輕型飛機,積極開拓國內外私人飛行培訓市場。先後為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培養飛行員900餘名。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和國內眾多航空愛好者,學習飛行駕駛技術,進一步拓寬了學校的生存空間。
多年的培訓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在飛行員養成訓練,低空、機動、城市上空、高速公路追蹤飛行等方面,已成為我們通用飛行培訓、公安警用飛行培訓的優勢。1994年為中原航空公司培訓“運-五”飛行員12人;1995-1996年為西安閻良試飛學院培訓直升機飛行員7人(碩士研究生);1998年為廣東陽江通用航空公司培訓直升機飛行教員2人;2002年,鄭州市公安局裝備警用直升機,從直升機購置到飛行、機務人員的培訓都是在我校完成的。2004年以來,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安陽飛行培訓基地”,按照空軍訓練大綱為納米比亞國家培訓了3批11名空軍飛行員,均通過了起落航線、特技、儀表、航行、編隊、夜航等科目的訓練考核,達到了大綱標準要求。同時夜航科目訓練標準的提高,為今後開展高層次的商照培訓,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通航服務

發展通用航空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是安陽航校應盡的責任。幾十年來,我們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為農林業開展飛行服務。1958年,河南發生旱災,我校首次使用雅克12飛機進行人工降雨作業獲得了成功;1959年6月,波2型飛機改裝噴灑設備後,為安陽縣12000畝棉花實施滅蟲飛行;1960-1962年,運五飛機為安陽飛行作業849架次,滅蟲30萬畝;63年8月冀南、豫北地區發生特大水災,我校防洪救災飛行355架次,保證了運輸和空投任務完成;1958-1988年30年間,為河南11個市縣、河北保定6縣,進行飛防、飛播農業服務,共飛行821架次,73個播區,總面積1130091畝;1998-1999年,運五和直升機為北京、保定、黃石、鄂州等地區進行了飛防、飛播、航測、航拍等通用航空服務飛行3000等小時。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安全求生存,以服務求效益,以效益求發展”的原則,使我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受到人們的好評。河北林業部門讚揚學校為“飛播造林千山綠,拼搏精神傳太行”。
安陽航校在開展競技體育的前提下,堅持“以體為本,全面發展,優勢互補,與巨人同行”的發展思路,積極向市場邁進。2000年經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民航總局批准,成立安陽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先後承擔了飛播、飛防、航測、航拍、航攝、表演、商務飛行等通航服務。特別是直接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大型歷史紀實片《鄧小平》和《改革開放二十年-飛越神州》的航拍工作。先後飛越了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圓滿地完成了拍攝任務。同時,我校直升機與山東電視台合作拍攝了大型紀實片《飛越齊魯》,利用“空中找鏡頭,地面找故事”的新穎手法,地面拍攝與空中拍攝相結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視角效果。充分顯示出航空拍攝的獨特性能和魅力。這不但獲得了社會的讚譽,又為航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出了一條新路。同時,安陽航校通航公司與香港卓誠公司,合資成立了由我方控股的安陽卓誠輕型航空器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積極開展航空器維修業務,為多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科普教育

安陽航空運動學校青少年航空體育俱樂部,是新型的社會公益性社團組織,也是中國體育彩票公益金扶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航校獨特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航空科技普及活動。尤其是廣大航空愛好者和青少年朋友的參與,了解航空知識,擁抱藍天,體驗航空魅力,更為俱樂部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成功為“河南省中學生第四屆晨光夏令營”進行了跳傘、熱氣球表演,省市領導及近萬名學生參加觀看,極大的豐富了夏令營活動內容;聯合承辦了“全國青少年航空航模錦標賽”等多項大型賽事,比賽雲集了眾多優秀運動員和青少年航模愛好者參加,觀眾也目睹了藍天競技的壯觀場面;接待北京少年宮、安陽市小記者夏令營等多批次來自祖國各地的航空愛好者、青少年朋友來校參觀。他們有的手握操縱桿,翱翔在藍天上,體驗空中樂趣,崇高的理想在這裡得以升華。
辦好青少年航空體育俱樂部,培養航空體育的後繼人才。我們將繼續努力,豐富活動內容和俱樂部特色,努力為“科技興國”,普及航空科技知識,提高全民素質服務。

交流發展

安陽航校幾十年來以藍天為媒,注重開展國際間的友好交流活動。跳傘、滑翔、熱氣球、輕小型飛機等項目,多次到世界幾十個國家進行訪問比賽,同時接待了數以千計的外國運動員、教練員和航空愛好者來校訪問交流。韓國國家跳傘隊、香港跳傘隊多次來校訓練;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德國駐華武官也多次來校飛行;1997年日本局、1999年美國羅賓遜公司來校考察;1999年於宗鐳校長率團赴美參加賽斯納飛行和工程技術學習;2004年納米比亞空軍司令、駐華武官分別來校考察、參加學員畢業典禮;同年瑞典航空協會主席,率領航空代表團來到闊別25年的航校,目睹了學校的深刻變化,進一步增進了國際間的傳統友誼。
隨著航空體育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藍天競技的興趣也在逐步升溫。為了更好的普及航空科技知識,六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校拍攝紀錄片《滑翔之歌》,增加了大家對航空體育和安陽航校的了解;九十年代以來,中央電視台、湖南經濟電視、陝西電視台、安陽電視台先後來校拍攝製作《旅遊探奇》、《從這裡起飛》、《快樂大本營》、《我心飛翔》、《殷都博覽》等專題節目,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進入新世紀,喜獲法國銀熊獎電影《孔雀》,來我校拍攝跳傘訓練場景。同時,中央、省、市電視台、新聞報刊、《航空知識》,更對我校開展的航空體育、飛行培訓、航空表演以及國際交流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報導,極大的展示了安陽航校在國內外的良好形象
為了促進航空體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堅持“以訓練為中心,以市場為主導,向管理要效益,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的工作方針,確立了“以體為本、全面發展”的“四位一體”(運動學校、通航公司、飛行培訓、青少年航空俱樂部)發展戰略,抓住體育和航空兩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緊跟時代的潮流,發揚“愛崗敬業、以校為家、艱苦奮鬥、團結拼搏”的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將安陽航校建設成具有一流設施和競技水平的航空體育綜合訓練基地,為發展我國的航空體育事業,再創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