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

骨董

骨董它涵蓋古代各種文化藝術品的遺存。是古代遺存物品的統稱。

古玩舊稱古董或骨董。骨董一詞最早見於唐代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張萱寫的《疑妖》卷五:“古董二字乃方言,初無定字”。宋、吳自牧《夢梁鬮》十三團行“買賣七寶者,謂之古董行。”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有:“雜古器物不類者為類,名骨董。”又謂“‘骨’者,所存過去之精華,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曉也。‘骨董’之者,即明曉古人所遺之精華也。”或者又謂:…骨董’之者,即古銅之轉音。”當然,骨董並非專指古銅。
它涵蓋古代各種文化藝術品的遺存。“古”乃“骨’,同音之誤,但其意吻合詞義,是古代遺存物品的統稱。明末、清初較普遍使用骨董或古董一詞。 詞語解釋

(1).珍貴罕見的古器物,古玩。 宋 韓駒 《送海常化士》詩:“莫言衲子籃無底,盛取 江 南骨董歸。” 明 無名氏 《目前集》卷二:“骨董乃方言,初無定字…… 晦菴先生 《語類》只作‘汩董’,或作‘古董’。” 清 李漁 《意中緣·毒餌》:“單靠一雙識貨眼,賤收骨董賣湖邊。”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說文》:‘匫,古器也,呼骨切。’今人謂古器為骨董,相承已久。其實骨即匫字,董乃餘音。凡術物等部字今多以東部字為餘音。如窟言窟籠,其例也。”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二篇四:“ 端方 在他的收集骨董、講究一些 中國 式的考古學上,倒比較是一個聰明的人。”
(2).借指收藏、買賣或鑑賞古玩的人。 明 徐渭 《跋書卷尾》之一:“ 董 丈某,老骨董也,高直收之,詎墮誤賞?”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百工》:“ 明 人說部,貨古玩者為骨董。俗作古董,非。”
(3).指瑣雜的事物。 宋 朱敦儒 《西江月》詞:“被我不扇不捉,廓然總是虛空。寺鐘官角任西東,別弄些兒骨董。”《朱子語類輯略》卷二:“今人既無本領,只去理會許多閒骨董,百方措置思索,反以害心。”按,《朱子語類》卷七作“汩董”。參見“ 骨董囊 ”。
(4).比喻瑣屑過時的舊知識或陳舊迂腐的內容、文辭等。《朱子語類》卷九四:“若如此說,即是 孔 顏 胸次,全無些灑落底氣象,只是學得許多骨董,將去治天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最忌骨董,最忌趂貼。” 郭紹虞 校釋:“骨董當是敷陳故事之意……所謂奇與澀,甚至採用古詞古字,也都是骨董。”
(5).形容古板陳舊。 明 王衡 《郁輪袍》第四折:“ 唐 天子, 漢 百官,皇帝忒時樣,百官忒骨董些。”
象聲詞。 唐 孟棨 《北里志·張住住》:“﹝ 張住住 ﹞指階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聲即了矣。’” 明 湯顯祖 《紫簫記·詔歸》:“若是惡少們懊著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頭骨董一聲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庚娘》:“便聞骨董一聲,遂嘩言婦溺矣。”

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儒生中最為神秘者,昔日因遭同門陷害而出走儒教,以生意人「骨董」身

份行走江湖,專門鑑賞、收購神兵名器,練有絕頂輕功翦雲步,並暗中追查摯友長風客、狀元姬血案仇家-歐陽勝天。
名稱:骨董
其他稱號:司徒守義
性別:男
身份:五儒生之一
詩號: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金銀錫銅鐵,件件都喜歡。
初登場:霹靂幽靈箭第二部 第5集
退場:霹靂英雄榜 第30集(死於劍君十二恨
朋友:白羽長風客、綠笛狀元姬、雷公嬰
同修:南宮布仁上官知禮歐陽勝天百里抱信(五儒生)
武學:翦雲步、龍圖出世、四象渾沌
兵器:玉冰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