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學

骨科手術學

骨科手術學是一本關於總論、手術徑路、創傷骨科、關節外科、手外科、脊柱外科、關節鏡外科、骨腫瘤外科以及一些難以分類的疾病等的書,書籍作者是邱貴興,戴尅戎。《骨科手術學》(第3版上下冊)以篇章節的面貌出現,全書分為九篇,劃分篇幅的原則基本上按專業組的分類進行,某些較難分類的章節歸類為第九篇。在此次遴選參加編寫人員過程中,保留了依然活躍在骨科臨床與科研第一線的原二版編者,新增加了20餘位年富力強、在其參加編寫的領域中為國內的學科帶頭人或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中青年專家作為第3版編者,希望通過他們給第3版輸入新生力量,使第3版更具活力。

版權資訊

作者: 邱貴興,戴尅戎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0-1

字數: 4207000

版次: 3

頁數: 2090

印刷時間: 2005/10/01

紙張: 銅版紙

IS B N : 9787117070577

包裝: 精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外科學

定價:¥298.00

內容介紹

《骨科手術學》(第3版上下冊)以篇章節的面貌出現,全書分為九篇,劃分篇幅的原則基本上按專業組的分類進行,某些較難分類的章節歸類為第九篇。在此次遴選參加編寫人員過程中,保留了依然活躍在骨科臨床與科研第一線的原二版編者,新增加了20餘位年富力強、在其參加編寫的領域中為國內的學科帶頭人或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中青年專家作為第3版編者,希望通過他們給第3版輸入新生力量,使第3版更具活力。

《骨科手術學》(第3版上下冊)以第2版《骨科手術學》為基礎,重點介紹骨科基本手術的手術方法與術式,增加近年來的新方法、新觀點。如創傷骨科領域中由AO到BO的觀點轉變;微創鋼板及髓內釘的使用方法;骨盆、髖臼骨折的治療;關節置換翻修手術的新內容;脊柱側彎、滑脫新器械的套用及人工椎間盤等;骨科內鏡手術(胸腔鏡下的脊柱松解、膝關節鏡下的韌帶重建等)的新套用等,而對目前少用的手術方法則適當縮減篇幅。第3版《骨科手術學》在編寫風格上主要強調“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內容上主要反映目前骨科手術學先進技術、先進材料與實踐經驗。《骨科手術學》(第3版上下冊)著重突出實用性,手術要點敘述清楚,圖文並茂,並且包括手術併發症及手術意外的預防處理。

目錄

上冊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骨科常用手術器械及使用方法

第二章 骨科無菌操作

第三章 骨科基本手術技術

第四章 骨庫及骨替代品

第五章 骨科手術原理及技術進展

第六章 術前準備與術後處理

第二篇 手術徑路

第七章 上肢手術徑路

第八章 下肢手術顯露徑路

第九章 脊柱手術徑路

第十章 骨盆手術徑路

第三篇 創傷

第十一章 骨折內固定

第十二章 骨外固定器的套用技術

第十三章 關節脫位和損傷

第四篇 關節成形與關節疾病

第十四章 人工關節概論

第十五章 人工關節各論

第十六章 關節融合術

第十七章 慢性非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第十八章 關節僵硬、強直和畸形的手術治療

第十九章 其他骨與關節疾病

下冊

第五篇 手、顯微外科

第二十章 顯微外科技術在骨科臨床的套用

第二十一章 手部手術

第二十二章 斷肢、斷指再植術

第二十三章 四肢血管損傷的手術治療

第二十四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六篇 脊柱

第二十五章 枕頸部疾患

第二十六章 胸椎疾患

第二十七章 腰椎疾患

第二十八章 腰椎融合與功能重建

第二十九章 脊柱後凸畸形

第三十章 脊柱側凸畸形

第七篇 骨腫瘤與軟組織腫瘤

第八篇 骨科內鏡術

第九篇 其他疾病與截肢

索引

編輯推薦

《骨科手術學》是葛寶豐編寫的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葛寶豐,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學專家。現任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主任醫師、骨科研究所所長、博士後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顧問、甘肅省醫學會名譽會長等。從事骨科專業50餘年,對四肢、脊柱創傷骨折,自發生機制、內外固定、促進骨癒合以至併發症的防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早在50年代初即引進髓內穿針術,成功開展了帶血循環骨移植,先後研製出彈簧牽引架、梯形接骨板、有縫短管小石膏等,解決了戰、創傷骨科領域中的許多重大課題。臨床治療骨折隨訪2 600例,效果較差者僅4例。1989年首先將自製小氂牛骨骨形態形成蛋白人工載體套用於臨床,術中未同時植骨成功地修復了大段骨缺損和骨不連,從而確定了異種骨形態形成蛋白臨床的成骨性能。技術創新20餘項,著書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培養博士、博士後多名。先後獲國家及省部級和軍隊科技發明和進步獎20餘項,並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章和邊遠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盧世壁,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學專家。現任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骨科研究所所長、博士後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理事長、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療技術套用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主任委員、人民軍醫出版社終身首席顧問、中華創傷骨科雜誌編委會顧問、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周圍神經損傷研究著名團體Sunderland學會會員,國際形狀記憶醫用學會顧問,國際外科學會會員等。從事骨科專業40餘年,在人工關節、周圍神經損傷、記憶合金棒矯正脊柱側凸、微波治療骨腫瘤及骨引導再生、骨與軟骨組織工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套用等方面均有突出成果。發表論文350餘篇,出版專著17部,主譯專著l部,培養博士、博士後多名。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1996年獲首屆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8年被評為總後勤部科技一代名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