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坳鎮

駱駝坳鎮

駱駝坳因鎮區所在地形似駱駝雙峰而得名,素有羅田南部門戶之稱,西同浠水接壤,南北與本縣鳳山鎮、白蓮鄉毗鄰。鎮區距縣城僅3.5公里,屬丘陵低山地帶。全境版圖面積96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72個村民小組,8930戶,34450人。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1952年為羅田縣第一區,1958年建駱駝坳公社,1987年改鎮。1996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27個行政村。2004年,鎮政府駐駱駝坳,人口34041人,面積89平方千米,轄駱駝、學堂、塗家灣、望江垴、徐家垸、盧家坳、樊家沖、葉家圈、燕窩灣、郭家河、趙家灣、胡家沖、彭家圈、胡家大灣、夏家沖、嚴家坳、夏家坳、田鋪灣、茶園沖、許家沖、城門山、牛皮地、羅河灣、梨樹坳、界河、河鋪、高家嘴2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全鎮轄27個行政村:

駱駝坳村、學堂村、塗家灣村、望江垴村、徐家垸村、盧家坳村、樊家沖村、葉家圈村、燕窩灣村、郭家河村、趙家灣村、胡家沖村、彭家圈村、胡家大灣村、夏家沖村、嚴家坳村、夏家坳村、田鋪灣村、茶園沖村、許家沖村、城門山村、牛皮地村、羅河灣村、梨樹坳村、界河村、河鋪村、高家嘴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123101:~200 220塗家垸村 ~201 122趙家垸村 ~202 122盧家坳村 ~203 122徐家垸村 ~204 122學堂村 ~205 121駱駝坳村 ~206 122燕窩垸村 ~207 220郭家河村 ~208 220葉家圈村 ~209 220凡家沖村 ~210 220望江垴村 ~211 220胡家大垸村 ~212 220茶園沖村 ~213 220田鋪垸村 ~214 220嚴家坳村 ~215 220夏家坳村 ~216 220夏家沖村 ~217 220彭家圈村 ~218 220胡家沖村 ~219 112高家咀村 ~220 220河鋪村 ~221 220梨樹坳村 ~222 220城門山村 ~223 122許家沖村 ~224 122牛皮地村 ~225 122羅河垸村 ~226 122界河村

地理環境

羅田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北與縣城相接,東南與白蓮河鄉毗鄰,西南與浠水縣接壤。面積8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5萬人(2010年),常住人口33132人(六普)。轄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駱駝坳,北距縣城12千米。318國道、羅浠公路、羅蘭公路過境。

駱駝坳鎮版圖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山林面積7萬畝。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地勢呈丘陵分布,土壤肥沃,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全鎮森林覆蓋面大,山勢平緩,草原廣闊,風景秀美,是天然畜牧業的理想之地。

自然資源

盛產板栗、蠶繭、藥材、茶葉、桐油、蜂蜜、水產、蔬菜、玉米、水果等經濟作物。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芝麻點花崗石品位高、質量憂,蘊藏量達300萬立方,可供開發50年以上。

人口民族

駱駝鎮總人口8600戶,3.8萬人,以漢族為主。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4562
18341
16221
家庭戶戶數 8801
家庭戶總人口(總) 31369
家庭戶男 16448
家庭戶女 14921
0-14歲(總) 9593
0-14歲男 5367
0-14歲女 4226
15-64歲(總) 23112
15-64歲男 12124
15-64歲女 10988
65歲及以上(總) 1857
65歲及以上男 850
65歲及以上女 100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4221

經濟

駱駝坳鎮 駱駝坳鎮

“駝峰春”精製茶獲省“陸羽杯”名茶金獎,出口海外;白廠絲、中藥材、桐油、蜂蜜遠銷香港和日本。

駱駝坳鎮盛產板栗,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板栗是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歷屆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板栗生產。從建基地、抓栽培、重管理、深加工等多個環節發展壯大這一特色產業,形成了鎮有基地、村有栗場、組有栗園、戶產板栗、個體老闆深加工的產業格局。駱駝坳鎮板栗的優良品種主要有:六月暴、桂花香、淺刺大板栗、深刺大板栗、大果中遲栗等早中熟品種。民眾主要以出售栗米為主,是羅田的板栗深加工原料主要供應基地。駱駝坳鎮板栗總面積3萬畝,其中1000畝連片板栗基地6個;500畝連片板栗基地10個;100畝連片板栗基地20個;個體加工大戶8家。全鎮掛果板栗樹面積為2萬畝,年產量200萬斤,板栗收入占年經濟總收入的40%。全鎮27個村板栗產量平均超過8萬斤,最高的村超過20萬斤,年產千斤以上的農戶占總農戶的10%。駱駝坳鎮農民板栗總收入500萬元,戶平收入過千元的戶有2000戶,僅此一項人平增收150元。

駱駝坳鎮黨委、政府將借這次首屆國際板栗食品交易會的強勁東風,堅持依靠科技,不斷加大科技套用力度,把這一特色產業盤大、盤強,力爭2008年板栗面積達到5萬畝,產量達到500萬斤,產值達到1000萬元。

耕地面積22160畝;養殖水面面積10000畝,已初步形成以蔬菜、水產為主的域效型經濟帶,以板栗、蠶桑為主的沿路型經濟帶,以藥材、牛羊養殖為主的山區型經濟帶,板栗、蠶桑、畜牧、水產、蔬菜五大支村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牛皮地村的草莓,許家沖村的牛肉,塗家垸村的玉米、西瓜,望江垴村的藥材,城門山村的藕,學堂村的特色魚養殖等在黃岡市有較高的知名度。駱駝坳鎮大力發展水產生產。全鎮開發精養魚池1500多畝,發展武昌魚、青魚、鱖魚、高背鯽、烏魚等特色魚養殖以及優質魚苗繁育,年收入100多萬元。同時大力引種和發展中藥材,優質甜柿等多種經營項目,促進了農民增收。駱駝坳鎮羅河垸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徐國斌引進和生產優質“新科一號”黑木耳,年產黑木耳1100公斤,年收入8萬元。

駱駝坳鎮牛皮地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徐艷平引進浙江“早豐”優質草莓品種,利用大棚反季節種植,共種植草莓六個大棚,面積5畝,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

2016年鄉村從業人口25645人,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2913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32313畝,豬存欄35162頭,出欄31112頭,牛存欄5679頭,出欄4322頭,家禽存欄62.71萬隻,出欄312.81萬隻,羊存欄2123隻,出欄1245隻,水產養殖面積1080畝。工農業總產值9.9億元,年均增長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年均增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78元,年均分別增長8%,9.5%;固定資產投資過1000萬元的企業2家,新增個體工商戶192戶,新增市場主體27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6家,新增信用企業2家。

社會事業

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無處不通。鎮區建設布局合理,建設有序,醫療、衛生、文化設施齊全。有1000餘人供職、深造、就業於國內外主要黨政機關、高等學府和名牌企業。秀麗山川賦予了駱駝坳人民純樸善良、精明能幹、開拓進取的優秀品質。面對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世紀,駱駝坳人民將以最熱情的服務,最真摯的情誼,最寬鬆的環境,最開放的政策恭候您的投資創業。

交通

駱駝坳鎮交通便利,人文豐富。鎮區緊靠縣城,距浠水火車站僅30公里,距長江水運碼頭80公里。318國道、羅浠公路貫穿全境,公路四通八達。駱駝坳鎮地處羅田南部,南與浠水縣毗鄰,交通便利,羅浠二級公路、318國道貫穿全境。

教育文化

駱駝坳鎮中國小名錄

塗家垸村 國小 趙家垸村 國小 盧家坳村 國小
徐家垸村 國小 學堂村 國小 駱駝坳中心國小
燕窩垸村 國小 郭家河村 國小 葉家圈村 國小
凡家沖村 國小 望江垴村 國小 胡家大垸村 國小
茶園沖村 國小 田鋪垸村 國小 嚴家坳村 國小
夏家坳村 國小 夏家沖村 國小 彭家圈村 國小
梨樹坳村 國小 城門山村 國小 許家沖村 國小
胡家沖村 國小 高家咀村 國小 河鋪村 國小
牛皮地村 國小 羅河垸村 國小 界河村 國小嚴坳中學

駱駝坳中學

駱駝坳中學 駱駝坳中學

羅田縣駱駝坳中學始建於1958年,經過近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羅田縣規模較大的完全中學,是羅田縣政府、教育局重點發展的農村普高。學校現有教學班59個,在校生人數3343人,教職工近300人,高級教師12人,一級教師165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市[1]級骨幹教師16人,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良、師德高尚、富有活力、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

學校積極建設高品位的育人環境,校園面積近百畝,建築面積三萬餘平方米。校園先後建成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學生浴室、教工宿舍樓、教職工活動中心共11棟,裝備了多媒體報告廳、電子備課室、國家一類實驗室、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教學設施完善,校園環境幽雅。

駱駝坳中心國小

駱駝坳中心國小創建於解放前,於1995年投資40多萬元改建成現狀。學校有四層教學樓一棟,磚石結構的師生宿舍兩棟,食堂及輔助用房一棟。校園面積12000平方米,校舍面積2000平方米。有儀器室、圖書室、電教室、隊室等專用室,有50人的鼓號隊。教學儀器,電教器材能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前臨國道,後枕蒼崖,依傍在駱駝坳鎮人民政府東側。校園環境優美,四季有綠葉,月月有花香。學校現有學生500餘人,專任教師18人,其中本科畢業5人,專科畢業13人,高學歷達標率100%。教師平均年齡在30歲,是一支充滿活力,事業心強,自甘淡泊,素質極高的教師隊伍。他們勇立教改潮頭,不斷摸索積累教研教改經驗。近兩年來,先後在省、市、縣級發表論文、課例總計50餘篇。他們大膽創新,積極投身於課改。2003年秋成功地承辦了全縣課改現場會。

駱駝坳鎮成校

駱駝坳鎮成校始建於1987年,總面積100多畝,現有教學樓一棟,微機50台,農業科技示範園50畝。1999年學校順利通過省示範成校評佑驗收,並獲全省第一名。學校以培訓農村科技致富人才為己任,實施教育興農工程。學校教學基地引種了金太陽杏、金杏梅、樹莓、安哥諾李、丹麥油桃、布郎甜柿等38個果樹優良品種。同時還推廣優質種苗、花草、椿苗等種植,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嚴家坳中學

嚴家坳中學座落在鳳山城南10公里處,羅浠公路從門前經過。學校創建於1962年,發展到如今:學校占地22畝,校舍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校園園區布局合理,育人環境優雅。學校建有設備齊全的數、理、化實驗室,微機室、音樂室、廣播室等。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54人,教師合格學歷達標率100%,在效學生數1100餘人,共設定16個教學班。嚴坳中學有80多人次先後獲得省、市、縣級獎勵,學校也曾多次獲得“文明單位”、“青年教師讀書先進小組”、“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等殊譽。

學校在以校長張西平為首的年青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借課程改革之契機,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為辦學宗旨,廣大教職工精誠圖治、團結拼搏,為創建一流的特色學校而不懈地努力。

文明風尚

駱駝坳鎮 駱駝坳鎮

走進羅田縣駱駝坳鎮,到處都可以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陣陣春風。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新農村建設中亮點頻出,燦若星辰。駱駝坳鎮梨樹坳村在好媳婦評比時,對評選出的好媳婦,由村黨總支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敲鑼打鼓,不管路途多遠都要將“好媳婦”的牌匾送到其娘家,感謝其父母為該村培養了一個好媳婦。9月中旬,評出的好媳婦胡曉紅娘家在駱駝坳鎮羅河垸村,當梨樹坳村敲鑼打鼓將“好媳婦”牌匾送到胡曉紅娘家掛在堂屋時,引起該村許多村民前來觀看,眼裡充滿了羨慕。好媳婦的父母更是激動不已,滿臉都是得意的笑容。好媳婦成為村民茶餘飯後爭相傳誦的話題,也成為當地媳婦爭相學習的榜樣。

在駱駝坳鎮學堂村,好媳婦、好公婆的評選結束後,上台為好媳婦頒獎的不是哪一級領導,而是好媳婦的公婆。同樣,為公婆戴紅花是好公婆的兒媳。該村9組70多歲翟饒兵老人,老伴去世多年,自己長年抱病,兒子因車禍身亡,面對這個破碎的家庭,兒媳徐蘭嬌毅然挑起了上養老下養小的重擔,並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多年抱病的公公。9月15日,在評比表彰會上,翟饒兵老人拄著拐杖上台為好媳婦頒獎,在該村被傳為佳話。駱駝坳鎮文藝宣傳隊及時將好媳婦徐蘭嬌尊老愛老的事跡,在全演進行宣傳,受到了一致好評。

駱駝坳鎮把新農村建設涉及農民民眾生產生活各方面的要求結合起來,制定了“十星文明戶”評選標準,從而出現了相對象進門不看對方貧窮,先數大門前有幾顆星的現象。駱駝坳鎮趙家垸一組農民盧宏發在二季度的十星級文明戶評比中,得了十顆星,兒子盧偉在外務工與鄰村姑娘徐娟相戀多年,國慶節兩人回鄉準備把婚事定下來。當徐娟的母親來到親家門前看到門上的十顆星時,她興奮地說:“我女兒眼力真好,不僅找到了一個好帥哥,而且找到了一門好親家”。如今“戶戶爭做文明戶,人人爭做文明村民”已成為駱駝坳鎮廣大農民民眾的自覺行動。

風景名勝

資福寺

資福寺位於湖北省羅田縣駱駝坳鎮西部一公里處老羅浠公路的右側,座落在蓮花聖地,寺始建於唐朝,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2013羅田縣文化局正準備逐步報請列入縣、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資福寺譽為蘄羅四大名寺之首。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為其詠詩作文,在民間廣為傳誦。由於歷代戰爭不斷,這塊宗教聖地逐漸失去昔日的輝煌,千百年來,屢遭破壞,資福寺毀而重建達四次之多。

資福寺歷史悠久,據王葆心考證,《羅田靖亂記》中載,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有一個叫紹詢的方丈,帶領僧侶化捐百萬,擴建成一座規模宏偉,寺宇巍峨的資福法堂,有廟宇九重,六殿八堂,巨大的楹柱要兩人才能合抱,高約兩層樓,足見當年的輝煌氣勢。鐘樓里吊著巨大的鐘,直徑五尺有餘,重兩千多斤,上有銘文。一到佛事來臨,其鐘聲十餘里相傳,聲波蕩漾。有大小僧眾九十九人,香客游僧絡繹不絕。據《羅田地名志》記載,當時成為江北淮南大剎之一,其佛事興盛延續達300餘年。並逐步形成以資福寺為中心,從北起洞兒嘴就是駱駝坳鎮盧坳村,途經茅涼亭(該鎮的學堂村),南至張八塘,就是白蓮鄉周河村,大約十餘里長街命名為法堂坳。是當時羅田、蘄水重要的政治、商貿、文化活動中心。元末天完皇帝徐壽輝起義首克蘄陽重鎮法堂坳,議定在資福寺稱帝,又給該寺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水源不足,不利軍需而遷至蘄水清泉寺。其後戰亂連年,時移世易,資福寺與法堂坳原街逐漸沒落。

明朝初年,大批江西人遷入羅田,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以張、王、瞿、汪、彭、胡六大姓氏為首,其餘諸姓相助,重修資福寺,並在寺郊駝峰山下的開闊地興建集市,開設店鋪。地因人富,鎮因人興,後來逐漸形成一個大的集鎮,廢止原名法堂坳,因地貌像駱駝,改名為駱駝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