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爺

駙馬爺是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因駙馬都尉得名。漢武帝時始置駙(副)馬都尉,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

基本信息

【詞語】駙馬爺【讀 音】fù mǎ yé
【解釋】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 。因駙馬都尉得名(也曾是一種官職)
【概括】到三國時期,魏國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魏晉以後,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非實官。以後駙馬即用以稱帝婿。清代稱額駙

“駙馬”的由來

“駙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為什麼要這樣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朝。他自稱始皇帝。他經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後擁,聲勢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張良會同大力士阻擊秦始皇,只擊中副車。這一下使秦始皇吃驚不小。因此,在以後的巡遊中,他乘坐的車輛常有變換,同時安排了許多副車。他還特地設了一個替身來掩人耳目,藉以表明皇帝在“副車”上。從此以後,歷代皇帝出巡時,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親自選定一個替身,而這個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會損害皇帝的威儀和尊嚴,而且女婿總比其他人可靠。若萬一發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過是一犧牲品,皇子是絕對不會去乘“副車”的。這樣,由於皇帝的女婿常作為替身乘坐在副車上,跟隨皇帝出巡各地,後來,人們就將皇帝的女婿稱為“駙馬”。

歷史傳說

相傳,楚漢相爭時期,漢高祖劉邦在與楚霸王轉戰疆場的歲月里,專門坐在一輛由兩人駕駛的馬車裡,衝鋒陷陣,指揮戰鬥。馬車上共有三個座位,前面設兩個座位,為車夫所坐,後面為劉邦所坐,駕駛馬車的車夫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
有一日,劉邦與項羽在徐州豐縣與沛縣搭界處鏖戰,激戰三天三夜,最後,劉邦大敗,落荒
而逃。項羽乘勝追擊,窮追不放。此時,劉邦左右只剩下了一個車夫和十幾名將士,眼看項羽的兵馬就要追趕上,這時,正馬不幸被亂箭射中,當場陣亡,副馬隨即頂替了正馬的位子,駕駛馬車繼續向前奔跑,在這危急關頭,副馬頓生一計,他把自己的紅袍脫下,與劉邦的黃袍對換了一下,馬車行至一條拐彎處時,劉邦從馬車上跳了下來,副馬繼續揮舞馬鞭,向前方奔去。?
項羽的將士,一直把穿黃袍的當作劉邦,拚命追趕,當趕上馬車時,車上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了一件黃袍。副馬在另一處拐彎的地方也跳車逃跑了。?
後來,劉邦做了皇帝,為了報答副馬的救命之恩,到處張貼皇榜尋找副馬。副馬找到後,官封都尉,劉邦將小女許配於他,人稱“副馬都尉”,因“副馬”不雅,人們便喚成“駙馬都尉”。後來,人們把“都尉”二字也去掉了,簡稱“駙馬”,自此,駙馬便成了歷代皇婿的代稱了。?

古文引用

杜佑《通典》:“奉車、駙馬、騎三都尉,並漢武帝元鼎二年初置。駙馬掌駙馬,【注:駙馬,非正駕車,皆為副馬。一曰:駙,近也,疾也。】騎都尉本監羽林騎,又竇嬰為朝請,後漢並屬光祿勛。奉朝請無員,本不為官,漢東京罷省三公、外戚、皇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召而已。晉武帝亦以皇室、外戚為三都尉而奉朝請焉。元帝為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為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後罷奉車、騎二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而已。諸尚公主者,若劉、桓溫等皆為之。宋武帝永初以來,以奉朝請選雜,其尚主者唯拜駙馬都尉。齊奉朝請駙馬都尉及散騎給事中等官,並集書省職。齊職儀曰:「凡尚公主拜駙馬都尉。」梁三都尉並無員秩,其奉車駙馬,皆武冠絳朝服,銀章青綬。梁陳駙馬皆尚公主者為之。後魏駙馬都尉亦為尚公主官,雖位高卿尹,而此職不去。奉車二十人,騎都尉六十人。北齊駙馬與後魏同。隋開皇六年,罷奉朝請。煬帝時,奉車、駙馬並廢。大唐駙馬都尉從五品,皆尚主者為之。開元三年八月,敕:駙馬都尉從五品階…… ”

其他含義

“駙馬”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定的一種官職,其全稱是“駙馬都尉”,專管副車馬之事,是一種近侍官。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往往被封為這個稱號,為什麼呢? 據《搜神記》載:西漢時有個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學行至庸州時,囊空如洗。不得已走進一家飯館討飯,老闆是一位妙齡女郎,她見辛道度氣宇軒昂,相貌不凡,不由怦然心動。女郎自稱是皇帝之女,表達了對辛的愛慕之情,並把一隻金枕作為信物相贈。
離別後,辛道度想把金枕變賣作盤纏,被王妃發現,王妃認出金枕是宮中之物,十分驚異,向辛道度詢問金枕的來歷,辛據實相告。王妃聽後,大驚不已,心想:“這金枕是我女兒去世時的陪葬品,怎么會落到此人手中?”為弄清真相,王妃命人挖開女兒的墳墓,只見各物齊全,唯獨不見金枕。王妃相信了,嘆息道:“我女兒死去已23年之久,還同世上生人交往,必定是被感動了靈魂。看來這人確實是我真正的女婿了。”於是封辛道度為駙馬都尉,並贈金銀車馬,護送還鄉。從此,人們把皇帝的女婿稱為“駙馬”。
在歷史上,漢武帝時開始設定這種官,起初多讓皇室或外戚及王宮大臣的子弟擔任。到三國時,魏國的何晏因與公主結婚,被授予駙馬都尉之職。其後,杜預與司馬懿(晉宣帝)的女兒堂山公主結婚,也拜為駙馬都尉,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駙馬已不是官職,僅是稱號而已。到了清朝,駙馬改稱“額駙”,含義基本相同。
“駙”指的是馬,三匹馬拉一輛車,左右兩邊的馬稱為“駙”。“駙馬”則是掌管皇帝之“駙”的人,是很不小的官。漢武帝時開始有“駙馬都尉”這種官職,掌管皇帝輿車之“駙”,年俸兩千石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載:“皇女紅夫,十五年封館陶公主,適駙馬都尉韓光。”即東漢館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個駙馬都尉,從此以後逐漸把“駙馬”作為皇帝女婿的專稱。到南北朝,凡作了皇帝女婿的人,無論是否擅長訓馬,都被拜作“駙馬都尉”了。見《宋書·列傳第十二》載:“秀之弟湛之,字休玄,尚高祖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駙馬都尉、著作郎。”

“駙馬”怎成了皇帝女婿專利

“駙馬”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定的一種官職,其全稱是“駙馬都尉”,專管副車馬之事,是一種近侍官。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往往被封為這個稱號,為什麼呢?據《搜神記》載:西漢時有個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學行至庸州時,囊空如洗。不得已走進一家飯館討飯,老闆是一位妙齡女郎,她見辛道度氣宇軒昂,相貌不凡,不由怦然心動。女郎自稱是皇帝之女,表達了對辛的愛慕之情,並把一隻金枕作為信物相贈。

離別後,辛道度想把金枕變賣作盤纏,被王妃發現,王妃認出金枕是宮中之物,十分驚異,向辛道度詢問金枕的來歷,辛據實相告。王妃聽後,大驚不已,心想:這金枕是我女兒去世時的陪葬品,怎么會落到此人手中?為弄清真相,王妃命人挖開女兒的墳墓,只見各物齊全,唯獨不見金枕。王妃相信了,嘆息道:“我女兒死去已23年之久,還同世上生人交往,必定是被感動了靈魂。看來這人確實是我真正的女婿了。”於是封辛道度為駙馬都尉,並贈金銀車馬,護送還鄉。
從此,人們把皇帝的女婿稱為“駙馬”。在歷史上,漢武帝時開始設定這種官,起初多讓皇室或外戚及王宮大臣的子弟擔任。到三國時,魏國的何晏因與公主結婚,被授予駙馬都尉之職。其後,杜預與司馬懿(晉宣帝)的女兒堂山公主結婚,也拜為駙馬都尉,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駙馬已不是官職,僅是稱號而已。到了清朝,駙馬改稱“額駙”,含義基本相同。
“駙”指的是馬,三匹馬拉一輛車,左右兩邊的馬稱為“駙”。“駙馬”則是掌管皇帝之“駙”的人,是很不小的官。漢武帝時開始有“駙馬都尉”這種官職,掌管皇帝輿車之“駙”,年俸兩千石。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載:“皇女紅夫,十五年封館陶公主,適駙馬都尉韓光。”即東漢館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個駙馬都尉,從此以後逐漸把“駙馬”作為皇帝女婿的專稱。到南北朝,凡作了皇帝女婿的人,無論是否擅長訓馬,都被拜作“駙馬都尉”了。見《宋書·列傳第十二》載:“秀之弟湛之,字休玄,尚高祖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駙馬都尉、著作郎。”

對於“駙馬”的誤區

從西漢到東漢,“駙馬”與帝婿無關,據權威典籍所載,“駙馬”一詞系由“駙馬都尉”演化而來。 駙馬都尉一作副馬都尉,顧名思義,是掌副車之馬的一種官職。什麼是副車呢? 其義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時的從車。《史記·留侯世家》中說張良為給韓國報仇,不惜重金收買了一個壯士,命他用大鐵錘“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副車之數有多少呢?司馬遷的《史記》索引認為有三十六乘,這么多車子需要有一個頭領統管,所以,要置副車(馬)都尉。副車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試副榜貢生。《稱謂錄》“今以舉人為公車,其以副車稱副榜,固其所也。”與駙馬有關的“副車”顯然用的是其第一種含義。 在西漢時,駙馬都尉一職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孫擔任,鮮有由帝婿擔任著。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把兩漢的公主及丈夫官職羅列如下,以便說明: 西漢: 魯元公主,其夫張敖,趙王世子;館陶公主,其夫陳午,黨邑侯陳嬰孫;昌平公主,其夫周勝之,絳侯周勃子;平陽公主,先嫁曹壽(官平陽侯),後嫁衛青(官大將軍);南宮公主,其夫彭申,封張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蓋侯;衛長公主,其夫樂大,封五利將軍;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均早夭,無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烏孫王;漢公主(楚主),其夫有三,①岑娶、②翁靡、③狂生,均封烏孫王;陽邑公主,其夫張建,封博城侯;平陽公主,其夫夏侯頗,無職。 東漢: 新野公主,其夫鄧晨,無職;湖陽公主,其夫胡珍,封騎都尉;寧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陽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館陶公主,其夫韓光,無職;酈邑公主,其夫陰豐,無職;獲嘉公主,其夫馮柱,無職;沁水公主,其夫鄧乾,封高密侯;浚儀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魯陽、樂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馮由,封黃門侍郎;陰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臨穎公主,其夫賈建,封即墨侯;聞喜公主未嫁;舞陽公主,其夫鄧褒,封少府;陰城公主未嫁;濮陽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疇侯;舞陽、冠軍、汝陽三公主未嫁;陽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內黃公主,其夫寶穆,無職。

影視作品

女駙馬(黃梅戲)

黃梅戲代表作《女駙馬》是由清朝彈詞《再生緣》改編地,說的就是元代オ女孟麗君的故事.《女駙馬》是1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說的是民女馮素貞冒死救夫,經歷了種種曲折,終於如願以償,成就了美滿姻緣的故事。該劇通過女扮男裝冒名趕考、我中狀元誤招東床駙馬、洞房獻智化險為夷等一系列近乎離奇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情節,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馮素珍自幼許配李兆廷。李氏家道落,兆廷來投馮家,岳父母嫌其貧困,拒不接納,反誣良為盜,陷兆廷入獄。並逼素珍另嫁豪門,素珍不從,改辦男裝,離家赴京尋兄,冒兆廷之名應試,竟高中狀元。經大臣劉文學作伐,皇帝旨招素珍為駙馬,素珍卻之再三,皆獲允,不得已奉召進宮成婚。花燭夜,洞房中,素珍冒死陳詞,情動公主。翌晨,素珍偕公主於金殿之上,以才智博得皇帝赦免欺君之罪,釋兆廷出獄。素珍兄長、前科狀元馮益明,面君為妹請罪,與公主邂逅於金殿,二人一見鍾情。大臣劉文學又作伐,奏請皇帝將馮益明招為駙馬。兩對有情人同結百年之好。 馮素珍和李兆廷在同窗共讀時訂下了親事。不久,李家遭到災難,一貧如洗。一天,李兆廷來馮家借錢。馮素珍的後母嫌貧愛富,竟然逼他退婚。馮素珍堅貞不屈,深愛著李兆廷。她悄哪地約李兆廷在後花園相會,私贈白銀100兩,幫忙他進京趕考。不料,馮素珍的後母聞訊趕到,誣陷李兆廷為盜,把他送官查辦,並將馮素珍另配他人。馮素珍誓死不從,在危急中逃跑,女扮男裝進京尋找哥哥馮少英。她找遍京城,沒有找到哥哥的下落。在偶然之間看見招考皇榜,便靈機一動,冒李兆廷之名應試,指望得到功名,搭救兆廷,沒有想到竟然高中狀元。皇帝愛馮素珍假扮的李兆廷才華出眾,相貌堂堂,將其招為駙馬。馮素珍百般推辭,無以為計,10分焦急。這時,八府巡按張紹民特意前來拜訪新科狀元。原來他就是改名換姓的馮少英,兄妹終於相見。馮素珍正與哥哥共謀脫身之計,聖旨駕到,宣李兆廷立即進宮,與公主行成婚大禮。洞房花燭之夜,公主含情脈脈,馮素珍心急如焚。公主見附馬遲遲不肯入寢,不禁起了疑心,經過再三盤問,馮素珍才吐露真情,說出了自己的真實女兒身份。公主大怒,要面奏父皇,辦馮素珍的欺君大罪。馮素珍吐露真情後又擺明利害關係,公主為了擺脫尷尬的處境,決定請求父皇赦免馮素珍的死罪。第二天,皇帝迫於情勢,只得答應公主。收馮素珍為義女,放出李兆廷頂狀元之名,讓他們成親。這時,馮少英上殿代妹妹請罪,劉大人乘機做媒,使馮少英與公主訂親。皇宮裡張燈結彩,兩位駙馬一同進宮。 題名: 梁山伯與祝英台 作者: 徐進 范瑞娟 袁雪芬 國家: 中國 主題關鍵字: 越劇 相關名人: 袁雪芬 相關書目: 梁山伯與祝英台 紅樓夢 越劇作品。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改編。1951年,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演出。劇本有多種單行本,收入《戲曲選》第 1卷(1958)與《中國地方戲曲集成·上海市卷》(1959)。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唐張讀《宣室志》已有記載,以後,在民間歌謠、說唱和戲曲中廣泛流傳。20世紀初,活躍在浙江農村的“小歌班”已有演唱這一故事的戲文。40年代初,袁雪芬先後與馬樟花、范瑞娟合作,由南薇執筆,將舊本壓縮為一本《梁祝哀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在《梁祝哀史》基礎上,整理、改編成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本描寫祝公遠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裝,赴杭求學,中途與梁山伯結拜為兄弟。兩人同窗共讀,三載相伴。祝公遠促女歸家,在送別途中,英台託言為妹作媒。向山伯自許終身。山伯從師母處得知真情,趕至祝家求婚,祝公遠已將英台許配太守之子馬文才。山伯悲憤成疾而亡。馬家迎親之日,花轎途經山伯墳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躍入穴中,雙雙化為彩蝶。改編本突出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迫害,加強了梁山伯、祝英台之間友誼和愛情的描寫,並以他們的愛情悲劇,控訴了扼殺美好事物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家長制度。劇中《十八相送》、《樓台會》等場戲最為觀眾稱道。《十八相送》以富於喜劇情趣的筆墨,生動地刻畫了梁山伯的純樸、忠厚與祝英台的熱情、真摯;《樓台會》在沉鬱的悲劇氣氛中,渲染了梁山伯對愛情的執著,描寫了祝英台對愛情的忠貞。梁祝死後化蝶的傳說始於南宋;越劇的《禱墓化蝶》,更以美麗的形象體現了人民民眾的願望和想像。改編本還在語言上繼承和發揚了民間文學的特色,比喻生動,形象豐富,感情深厚,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感染力。 1952年,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劇本獎和演出一等獎,分飾梁山伯、祝英台的范瑞娟、傅全香均獲演員一等獎,飾祝公遠的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1953年,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攝製成彩色戲曲藝術影片。 取材於梁祝故事的地方戲曲作品很多,除越劇外,川劇、滇劇、湘劇、贛劇、徽劇、粵劇、河北梆子、梨園戲、豫劇、楚劇、武安平調落子、河南曲劇、京劇等都有自己的演出劇目。其中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和川劇《柳蔭記》的影響較大,並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演出風格。花木蘭 木蘭從軍的故事流傳極廣,事見《木蘭辭》。此題材的戲曲版本以馬少波的京劇《木蘭從軍》較為知名,豫劇大師常香玉的代表劇目《花木蘭》即由陳憲章據此移植,後又與王景中合作對劇本進一步加工。 劇情:南北朝,邊關戰事起,徵兵花弧。因多病無子,乃由其女木蘭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十二年,凱鏇歸家。 該劇是1951年常香玉為抗美援朝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進行義演時的主要劇目。在1952年10月全國首屆戲曲觀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劇獲榮譽獎。1953年4月香玉劇社概集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演出。1956年10月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戲曲藝術片。 京劇大師梅蘭芳及徐碧雲、言慧珠等均有演出。 地方戲中也有不同版本面世,評劇名家崔連潤的演出很有影響。

《新女駙馬》(電視劇)

電視劇《新女駙馬》是根據民間傳奇黃梅戲《女駙馬》改編拍攝的電視劇。講述了一代奇女子馮素貞為父報仇,化名馬紹民參加科考,卻陰差陽錯成了皇帝最寵公主的駙馬,從此捲入朝堂紛爭與奸侫之人鬥智鬥勇的故事。本劇由青年演員黃奕、袁郡梅、喬振宇、王斑等傾情出演。網路寫作毅軒,也是根據黃梅戲《女駙馬》創作了同名小說。

《鍘美案》 潮劇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陳世美之罪卻苦無實證。陳世美假意接秦香蓮回駙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蓮在休書上蓋印。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不讓步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相關的資料

洪秀全的女婿們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史料不詳,但目前有紀錄的女婿為6個。
他的大女婿叫鍾萬信,原名鍾英,據說是洪秀全姐夫鍾芳理的近親,算是親上加親,似乎應該很受信任才對。
最初也的確如此。據最新發現的筆記記載,1856年天京事變,洪秀全派人持密詔去北王韋昌輝府,要韋昌輝“同心同力同向前”殺死楊秀清,傳這密詔的就是鍾萬信。
可不久他就失寵了。前面說過,《十救詩》就是用來“挽救”他的,而且這本發行量很大的“暢銷書”明明白白地說,要救鍾萬信“脫迷途”,至於這位駙馬爺究竟犯了什麼錯誤,語焉不詳,從《十救詩》里淨是談男女關係的話題看,也許是“生活作風問題”,但倘真是這樣嚴重的問題,他如何還能活下來?
也有人推測,鍾萬信可能加入過天地會,引發洪秀全的不快。從後來的情況看,被趕出天京城的鐘萬信的確經常和從天地會脫胎的“花旗”將領過從甚密,也許,這種推測不無道理。
總之鐘萬信的命運就很慘了:他被轟出天京,下放到侍王李世賢的部隊當個普通幹部,偏又跟上司合不來,日子過得很憋屈。1861年洪秀全頒布了一份《朝天朝主圖》,規定了文武百官和洪家親屬朝見、祭拜上帝的座次,其中居然沒有鍾萬信的座位。1862年他擅自跑回天京,給封為金王,但一直沒有和“妻子”洪天姣圓房——洪天姣在天京陷落時已經26歲,在那個年代,明明有婆家卻在這個歲數尚未結婚,是極其罕見的。
天京陷落後他一個人混出城去,居然輾轉跑到了廣德;幼天王在江西潰敗時,他又脫險,一口氣跑到了太平軍大將汪海洋的部隊里。1868年1月,汪海洋受傷後死去,太平軍軍心渙散,在突圍時全軍覆沒,鍾萬信也被清軍搜出處死,此時離天京陷落已有3年半了。
值得一提的是,鍾萬信的封號是“天二駙馬”,但洪天姣明明是洪秀全的長女,這筆糊塗賬,怕是怎樣也算不清了。
洪秀全的二女兒嫁給了廣東人徐朗,要說這位徐朗倒是難得的實幹派,他一直擔任李世賢、李遠繼等幾位太平軍名將的助手,在浙江、安徽一帶轉戰,可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他的命連鍾萬信都不如,幾乎沒在天京呆過幾天,鍾萬信好歹也封了個金王、天二駙馬,他連個像樣的駙馬封號都沒有,只封了個最小的王“列王”,擁有這個頭銜的太平軍人物,目前知道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個,總數據說有一千多,如此駙馬,可謂威風掃地。據說,他也是天地會眾,何以洪秀全招了兩個天地會女婿,又何以這兩個女婿如此不受待見,就天知道了。
徐朗在1864年天京陷落前後,戰死在浙江湖州境內的孝豐鎮,據說死得倒是十分英勇,算是洪秀全這許多子侄駙馬中最有骨氣的一位。
洪秀全喜歡的兩個駙馬,是天四駙馬黃棟樑、天西駙馬黃文勝。這二位據說都未成年,他們的“妻子”也都不滿10歲,但這二位的政治排名,居然在洪仁王乾、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之上,被李秀成說成“第二重用”,僅次於“子侄”洪天佑和掛名外甥蕭有和,這二位後來一個封為凱王,一個封為捷王,據說他們在1864年天京陷落時死於城外湖熟鎮,死時都不滿15歲。
《朝天朝主圖》里還有兩個駙馬,天東駙馬、天八駙馬,位置也排在李秀成等人之前,這二位連姓名都沒留下,而“天八駙馬”應該是天王八女兒的丈夫,考慮到其哥哥洪天明是1854年9月出生的,“天八金”(天王大女兒叫“天長金”,依次類推)應該不超過7歲,這位“駙馬”想來也是個穿著炫目官袍的“娃娃高幹”了。
李秀成臨死前曾寫下材料,對洪秀全任用這些子侄、駙馬娃娃官表示不滿,不久後被俘的洪仁王乾看到這些材料怒不可遏,不顧即將被處死,堅持親筆逐條批駁,認為洪秀全這種用人方式很有人情味,很好,李秀成等人抱怨得毫無道理?
歷史是最好的試金石,洪秀全對這些娃娃們的放手重用,究竟是不是“很好”,國破家亡、被扔進囚籠的洪仁王乾,難道真的不明白么?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拒婚
為公主保媒拉縴,按說是個無上光榮的工作。作為唐憲宗李純的宰相,李吉甫博學多才,還是個著名的地理學家,代表作為《元和郡縣圖志》。也許唐憲宗認為他諳熟山川形勢,順帶著也能掌握婚姻之路的訣竅,所以將自家的金枝玉葉——岐陽公主的終身大事託付於他。
雖說這是皇帝的信任,但李大人並不興高采烈,反而煩惱非常。背負著皇帝的囑託,老李訪了幾家名門,尋了幾戶大臣,家家都有幾個年輕俊美、學識出眾的未婚男青年,可人家父母都搖著手,不是說兒子已經娶親,就是說兒子疾病纏身,可不敢耽擱公主的幸福。可以肯定,這都是瞎話,目的很清楚,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娶公主。本來呢,和皇家聯姻,有多少人跳著腳做著夢都想。可是,深諳政治的世家大族看慣了權勢下的不自由和重重危險。
尉遲敬德就曾拒絕了唐太宗李世民將女兒嫁給他的提議。他說,古人有“富不易妻,仁也”的老話,自己深以為是,既然俺已經娶妻,就不願離棄。這理由非常得體,李世民不僅沒有生氣,還當場予以表揚,按照《隋唐佳話》的說法,是為“帝嘉之而止”。
恩格斯曾經說過,對於騎士和男爵以及對於王公本身,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已的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意願。一個人,不論多么才高八斗,多么品行高潔,只要當了皇帝的上門女婿,就插上了隱形的翅膀,邁入了無法脫身的政治漩渦的中心。雖然借著公主的肩膀,使飛得更高成為可能,可一旦失敗,或趕上王朝敗亡,皇家女婿只會摔得更慘,莫說官運,怕是命運都要就此打住。何況,憑藉個人才學和能力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頂峰,於人前,於自己,那心情是何等暢快。如果被皇家繡球拋中,背上了裙帶的翅膀,恐怕極易遭人輕慢和蔑視。
■刁蠻
在婚姻的圍城裡,如果公主賢良淑德,自然萬事大吉,怕就怕遇到刁蠻無理型。
唐中宗李顯有個女兒宜城公主,嫁給了裴巽。後來裴駙馬有了外遇,宜城公主聽說之後幹了兩件事。第一步,火速派遣太監捉來駙馬的新寵,“截其耳鼻”,把耳朵和鼻子割掉,又活活剝去人家陰部的皮膚,將其貼在駙馬的臉上;第二步,將駙馬的頭髮剃短,派人押著到公堂上遊行,向眾多官吏曝光,讓他出醜。
在那個年月,男人三妻四妾十分普遍,可是在公主那刁蠻勁頭下此路難免不通。說實話,宜城公主自己的生活作風尚不檢點,在外有不少情人,可人家是公主,挑毛病的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自己放火尋歡那是追求自由,駙馬點燈作樂就是破壞皇婚。
公主不受歡迎,不是一代兩代。早在唐中宗的父親唐高宗在位時,公元681年,有個叫薛紹的年輕人迎娶太平公主,他的哥哥對此十分擔心,感覺不是什麼好事,遂向親戚諮詢,親戚回答得坦誠:“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不得不為之懼也。”意思是,娶公主當老婆,就像沒事去撩撥官府,純屬自討苦吃。這事兒就記載在《資治通鑑》里。其實,薛大哥完全沒必要去跟別人打聽公主內幕,因為他們兄弟二人的老爹就是皇帝女婿,母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城陽公主。不過,由此更能看出與公主結親的不穩定性,雖然家有先例,卻仍心存疑慮,不得不四處諮詢。
另外,唐宣宗李忱當政時,有個進士王徽,曾一溜煙兒跑到時任宰相的劉瑑家裡,自稱“年事已高矣,居常多病”。那時候的王進士四十出頭,幹嘛要主動往自己身上潑髒水呢?原來王進士真正的目的是拒絕和某公主成親。看看人家,為了不做“乘龍”快婿,不惜自毀名聲,什麼年齡啊,身體啊,一下子都不行了。
■勸誡
天下父母一條心,皇帝老爹也沒法揣著一顆平常心過日子,雖然他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私下裡也不得不抹開面子四處派人搜羅年輕力壯、身家清白、學歷不錯的男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就曾受皇帝囑託乾過這個活兒。
這個白敏中並非一般人物,早在唐武宗在位時就利用上層關係爬得飛快,甚至搶了哥哥白居易的升遷機會。當他領了皇命去給萬壽公主找老公,那可不是一般的雷厲風行,一路快馬加鞭地找到鄭顥,生拉強扯地硬是把人家從結婚前線給拽了回來。這個鄭顥剛剛考中進士,正趁著春風得意回家成親,不想中途被老白攔截。即便鄭顥心裡對這場拉郎配一百二十個不樂意,也不敢說半句違抗的話,只能在心底把白敏中恨了個透透的。多年以後,當鄭顥羽翼豐滿,有權有勢,才拿白敏中開刀。到那時,老白一度被小鄭耍出的手段排擠出權力的核心,貶出京城到外省做了地方小官。
宣宗決定把萬壽公主和鄭顥樹立成美滿婚姻的典型,為此諄諄教導萬壽公主“無鄙夫家,無乾時事”,婚後萬萬不能擺架子,瞧不起丈家,更不要干預公務。不過,公主依然我行我素。據《唐人軼事彙編》記載,鄭顥的弟弟鄭顗生病,宣宗聽說了派人探望,結果發現萬壽公主竟然不聞不問,自己帶著丫鬟美美地跑到慈恩寺看戲消磨時光,氣得宣宗倆鼻孔直冒煙,連連嘆道,難怪連士大夫之家都不願意和我家結親,這不是沒來由的啊!
宣宗派人把公主火速召來,卻並不拿黑眼珠瞧她,嚇得公主一邊哭一邊道歉,搞的皇帝老爹心又軟了,不得不化怒火為柔情,化責備為勸誡。其實,公主也不見得是故意的,她畢竟自我慣了,腦瓜里壓根沒有主動關心別人的那根神經。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來,駙馬要想尋找幸福,只有由他們碰運氣去啦。

歷代狀元為何不願當駙馬?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個狀元駙馬嗎?許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自隋唐實行科舉制度以來的1300多年裡,只出現了一個貨真價實的狀元駙馬,而且這個駙馬也是非自願的。
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民間傳說往往將讀書人中狀元、當駙馬視為最美好的結局,歷史上關於狀元駙馬的戲劇、傳奇,簡直數不勝數,至今仍有很多耳熟能詳。如《秦香蓮》、《女駙馬》等等。但真實的歷史上卻並沒有出現過那么多的狀元駙馬。唐代會昌二年(842),壬戌科狀元鄭顥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貨真價實的狀元駙馬。
鄭顥出自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滎陽鄭”,祖父當過宰相,父親官至兵部尚書。這樣的家世,再加上金榜高中,很快就被宣宗指派為萬壽公主擇婿的宰相白敏中看中了。不巧的是當時鄭顥已經請假,赴楚州(今江蘇淮安)迎娶未婚妻,白敏中想了又想,然後一紙“堂帖”將鄭顥追了回來。
鄭顥得知被選為駙馬以後,十分意外,甚不樂意,但君命難違,還是與公主成了婚。那么找誰出這口怨氣呢?三人與此有關,宣宗、萬壽公主以及宰相白敏中。
找宣宗?恐怕沒這個膽量。鄭顥對老丈人還是很有好感的,而宣宗對這位女婿也很看重。宣宗只比鄭顥大七歲,喜好文學,非常重視科舉考試,與正宗科舉出身的女婿自然有共同話語了。史料記載,宣宗與鄭顥常常談詩論賦,研究科舉考試,鄭顥在宣宗在位期間也主持過科舉考試。另外在宣宗去世後,鄭顥悲痛萬分,經常夢中與宣宗吟詩唱和,並且不多久就追隨宣宗去了。可見鄭顥對這位老丈人沒有怨言。
那就找萬壽公主?恐怕也不敢,唐朝的公主可是出了名的強悍,駙馬很少敢招惹。駙馬又不是公主自己選的,自然沒法拿人家出氣了。另外宣宗經常教導公主要遵守婦道,估計看在老丈人的份上,鄭駙馬有怨氣也撒不出來。
前面兩位惹不起,怨氣自然就全撒在“大媒人”白宰相身上了,鄭駙馬的“怨氣”可不一般,從《東觀奏記》中的記載可見一斑。從此以後,他就對自己的“大媒”白敏中恨之入骨,多次暗中向皇帝說他的壞話。
由此開來,狀元並不是都以當駙馬為榮耀,歷史的狀元駙馬也是僅此一例。追問起原因來,主要是公主招士人為駙馬,總認為是低就,因此嬌氣十足,盛氣凌人。“娶婦得公主,甚可畏也”。這是一般士人的心態。另外,成為駙馬之後,出入有時,起居有節,動作食息,不得自由,這也是一般士人難以忍受的。另外,狀元難以成為駙馬,也與古代的早婚習俗有關。舊時公主往往15歲左右成婚,而絕大多數讀書人在中狀元之前早已經結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