駘背

駘背

語出:(1).因年老而駝背。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頂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慶東 閩 之天降。” (2).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鶡之倫,暨藩侯、邦伯、黃髮、駘背,不謀而進曰:‘陛下元默天晬,輝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極爰臻。’”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駘背。”

概述

dài bèi ㄉㄞˋ ㄅㄟˋ
駘背(駘背)

詞語解釋

(1).因年老而駝背。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頂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慶東 閩 之天降。”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一:“ 葉訒菴 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緩款欹側,時人謂如‘乃’字。”
(2).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鶡之倫,暨藩侯、邦伯、黃髮、駘背,不謀而進曰:‘陛下元默天晬,輝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極爰臻。’”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駘背。” 清 蒲松齡 《擬上加意養老詔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賜粟帛等項有差群臣謝表》:“未有加恩駘背,七十上盡被皇仁;廣恤高年,百萬人均沾帝德,如今日者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