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洪

馮長洪

馮長洪 洪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立於1994年崛起於改革大潮之中的洪達集團,是在洪達汽車配件總公司、必高汽車維修中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洪達集團董事長馮長洪“創知名品牌,做百年企業”思想的引領下,洪達集團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和卓越創新,由一個以汽修汽配為主體的小型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以大型超市商業管理,大賣場連鎖經營、國際貿易、汽車銷售及服務四位一體的國際化集團企業。1997年,馮長洪任命妻兄孔慶榮為必高汽修總經理。2005年底,馮長洪任命肖萃(孔慶榮之妻)為山姆士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隨後,馮長洪前往美國洛杉磯居住。

基本信息

簡介

馮長洪,男洪達集團旗下有山姆士超市有限公司和“必高汽修”兩家子公司,“必高汽修”下設十餘家支公司,集團共有9億多元資產。1997年,馮長洪任命妻兄孔慶榮為必高汽修總經理。2005年底,馮長洪任命肖萃(孔慶榮之妻)為山姆士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隨後,馮長洪前往美國洛杉磯居住。

企業資產

洪達集團是一個年輕的,充滿蓬勃生機的學習型企業,每年用於企業學習培訓的投資達200多萬元,採用送出去、請進來培訓的方式培養了大批的實用型人才,使洪達集團的迅速擴張成為可能。10年前,洪達只是單一的汽修汽配,在馮長洪的領導下,如今的洪達集團擁有大型萬米以上超市5家,汽車四位一體店6家,汽車快修連鎖店8個店等子公司30餘個,資產達12億。

新聞事件 

風波回放

“風波”回放:5月20日,山姆士超市部分供貨商收到馮長洪從美國發來的手機簡訊,稱山姆士超市賬戶只剩20萬元,自己曾想挽救企業,但已被肖萃和孔慶榮架空,他無法控制企業,目前一切事務由肖萃處理。

5月21日,數百名供貨商在山姆士超市建南店和必高汽修前聚集,向洪達集團討要供貨欠款。政府相關部門介入。

5月23日,山姆士超市太原4個店、榆次店和大同店全部關門停業。由於找不到馮長洪與肖萃,情緒激動的代理商開始跟隨馮長洪之妹馮煥琴,與其寸步不離。

5月25日凌晨,馮長洪從美國趕回太原。當日下午,在必高汽修會議室與供貨商代表進行了商談,表示砸鍋賣鐵要償還代理商的欠款。

5月27日晚,肖萃發表聲明稱,馮長洪指責她在經營中“採取改賬、銷賬、毀賬的方式把企業的錢都掏空了”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她將在適當時候“揭露真相”。

5月28日下午,馮長洪表示各超市將在5月30日重新開業。

5月29日,山姆士超市貼出通知稱開業推遲,何時開業將另行通知。馮長洪表示,“超市重新開業的條件還不具備”。

從新聞發布到自曝內幕

5月30日上午9時40分,筆者接到山姆士超市辦公室負責人電話,稱洪達集團董事長馮長洪準備在10時30分舉行一個小型新聞發布會,只邀請包括本報在內的3家媒體。10時30分,筆者如約來到山姆士超市學府店。新聞發布會設在馮長洪的辦公室,會場只有馮長洪、4名記者和其辦公室負責人。

馮長洪首先表示,經過政府多方面協調和幫助,在超過90%供貨商的積極支持下,山姆士超市諸店不日將恢復營業。原本定於周三開業,但由於少數供貨商存在不同意見,營業時間因此延期,目前他們正與這些供貨商繼續協商。他透露,幾家銀行在調查了洪達集團的資產和負債情況後,對集團目前的狀況表示出理解和支持,銀行很快會為集團提供貸款。此外,恢復營業的其他外部條件也已就緒,“目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隨後,馮長洪對超市近來狀況給政府、供貨商和社會帶來的麻煩和不便表達了歉意。

本以為發布會到此結束了,不料馮長洪感嘆了幾聲,稱要給記者較為詳細地講述一下“山姆士超市風波”的前前後後,表示這些事連他身邊的人都知道得不多(全)。就這樣,一場新聞發布變成了自曝內幕。

從“做到最好”到隱退美國

2005年年底是馮長洪人生最消極的一段時間。

從20年前在海子邊擺地攤開始,到1994年剛過而立創立洪達集團,再到後來成為擁有數億元資產的富豪,馮長洪的事業可謂順風順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切太順了”。

但這一切在2005年年底都變得暗淡了:上海店關門虧損2600多萬元,溫州店關門虧損800多萬元,銀行壓縮貸款近1億元,流動資金驟減,家庭出現破裂……這些狀況使得馮長洪心灰意冷,自信心受到了打擊。他一向要求自己要做第一,要做最好,當時他想,既然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他就決定不幹了。他退出了所有的社會活動,辭去了所有的社會職務,準備付清供貨商欠款後關掉超市,然後“隱退”美國。當他在董事會上講了這個想法後,肖萃和孔慶榮找他談了看法,他們表示此時關掉超市會給集團帶來不利影響。因為當時正與香港某大型汽配公司洽談合作事項,若關掉超市,恐怕合作難以談成。此外,該集團還正在向“北京賓士”和“德國賓士”爭取創建4S店的授權。二人勸他等這兩項合作談成後再考慮關超市的想法,還勸他從大局考慮,為員工著想,“如果你累了,我們來完成經營超市的任務”。三次勸說過後,馮長洪被說服了。

肖萃曾在2002年至2003年擔任過山姆士超市的總經理,後因故被馮長洪解職。2005年年底考慮到她有管理經驗,馮長洪便任命肖萃為山姆士超市公司總經理。他與肖萃達成一個口頭協定,肖萃每月付與馮長洪20萬元,超市由肖萃經營。此後,馮長洪便前往美國居住,過起了看書、養魚和喝茶的生活。其間,他隔月會回趟太原,但不怎么過問企業經營。

從矛盾初現到矛盾公開

馮長洪回憶,2007年春節前,他感覺到必高汽修財務管理存在問題,遂任命妹妹馮煥琴為“必高”財務副總。必高汽修創立以來,一直由馮長洪的妻子孔慶穎管理財務,婚變後,孔慶穎亦前往美國,公司財務便由孔慶榮負責管理。對於馮煥琴的到來,孔慶榮明確表示反對。理由有二:馮煥琴不懂財務業務,不適合管理財務;該任命會讓員工產生錯覺,影響他的工作。馮長洪並未由此改變任命決定,但馮煥琴在 “必高”內無法展開工作,形同虛設。由此,雙方開始產生矛盾。

馮長洪說,4月18日他從美國回到太原。這次返鄉,他主要處理兩件事情,首先是中行一筆貸款到期,需要辦理還款手續。其次是準備理順必高汽修在財務管理上的問題。當馮長洪向孔慶榮提出整頓財務工作,要控制它時,孔慶榮說:“你說了不算,企業不是你一個人的,是大家的。”馮長洪對此言並無異議,因為必高汽修是一個股份制公司,全部股份中,馮長洪占60%,孔慶榮約占20%,剩餘為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所占。此後,雙方協商過買下對方股份,但終無果。

馮長洪介紹說,在此期間,他了解到從春節後肖萃僅到過山姆士超市公司有限幾次,經他了解,除春節期間她帶公司中層以上人員前往歐洲旅遊外,其他時間她曾去過北京、上海、香港和日本等地,具體做啥事情,沒有打問到。一查賬,他大吃一驚,公司賬上僅有20萬元。2005年年底將公司交給肖萃經營時,他曾給公司籌回3600萬元。他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隨即召開了數次集團董事會,中心議題為:明確董事會與總經理的職權;將2004年至今董事會的決議全部查閱一次,未經董事會決議的任命,須重新報董事會補備。此時,與香港某汽配公司的合作項目需要交割,馮長洪要求孔慶榮提供相關資料,以備董事會審議。在審查中,發現有人從下屬公司提取了50萬元現金打到了孔慶榮和肖萃的銀行卡內。於是,董事會下達了緊急通知:凡1萬元以上現金和50萬元轉賬的情況,必須報董事長批准。就在這種情況下,又有90萬元被分兩次轉到肖萃名下。同時,孔慶榮也要求必高汽修收銀人員將營業款全部交給他本人。此後,馮長洪發現大同賓士4S店也有問題: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全由肖萃擔任,除必高占80%的股份外,肖萃和外地一家公司各占10%。馮長洪為此找到孔慶榮說:“這樣做不合適,應該調整一下。”孔慶榮稱馮長洪沒有權力管公司。馮長洪問:“作為董事長,我說了不算?”孔慶榮表示馮長洪管內部事務,他自己管外部事務。

至此,雙方矛盾公開。到後來,出現必高汽修一家下屬公司的總經理扣留公章、名章和財務章的事情,馮長洪聽說後,跑到該公司辦公室對這位總經理動了拳腳,才將各種章追了回來。事後馮長洪認識到自己做得有些過了,因為這位總經理在集團幹了十幾年,他只是被人給帶進了這場矛盾。

5月14日,馮長洪任命妹妹馮煥琴為山姆士超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在肖萃不在公司上班時全權負責一切事務。5月17日,馮長洪返回美國。

從軒然大波到“新的認識”

5月20日,回到美國的馮長洪經過考慮,認為自己應該把集團內部發生的一切告訴廣大供貨商,遂發出一條數百字的手機簡訊。由於心情極糟,他索興關掉了手機。於是,一場足以稱得上太原市場“地震”的風波產生了。

5月23日,當馮長洪打開手機時,簡訊和電話紛至沓來,他才明白太原發生的一切事情,立即打電話訂好了歸國機票。到上海後,由於飛往太原的航班取消,他便飛到石家莊,隨後被集團人員接回太原。

隨後,他向供貨商表明態度,稱砸鍋賣鐵亦要還清欠款。並向供貨商交代了“家底”,讓他們放心,洪達集團還未到關門的那一天。

在政府的大力協調下,在廣大供貨商的支持下,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隨後幾日,超市恢復營業的條件日益好轉。他由衷地感謝政府,感謝廣大供貨商,感謝公司的員工。關於公司賬目問題,目前警方正在調查。

經過此次風波後,馮長洪說,對企業的管理經營有了新的認識,以前他只求做大企業,現在他要做強企業。他決定,諸店恢復經營後,他要親自管理,親自經營。

這便是馮長洪對筆者3個多小時的講述。或許有人要問,他講的真是事實嗎?5月27日,受肖萃委託,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特別發出聲明,稱馮長洪指責肖萃在經營中“採取改賬、銷賬、毀賬的方式把企業的錢都掏空了”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她將在適當時候“揭露真相”。要搞清事實真相,或許要等到肖萃站出來說話的那一天。(武俊林)

富豪成長記

23年前,500位太原人率先走向海子邊街頭擺攤設點,掀開了海子邊個體經營的大幕。20多年過去了,許多當年練攤的“個體戶”已經成為企業老總、公司董事,翱翔於更廣闊的天地。功成名就之時,再回首海子邊的青澀歲月,萬千感慨,心懷激盪。

今年45歲的馮長洪,可謂太原商界的一位傳奇人物。馮長洪是山西洪達集團董事長,洪達集團旗下主要有山姆士超市有限公司和 “必高汽修”兩家子公司,“必高汽修”下設十餘家支公司,目前該集團共有9.9億元資產。在2005年新財富內地500富人榜中,馮長洪排483名。不少人都知曉馮長洪是從海子邊擺地攤起家的,但很少有人了解其發跡的具體過程。

海子邊6號

1983年,20歲的馮長洪參加了工作,成為太原市電線一廠的一名普通工人,那時他很少與社會接觸。兩年後,他調到市外貿公司下屬的一家貿易公司,成為一名業務員。這項工作的特點,就是經常出差,全國各地到處跑。那時,南方一些城市的個體經濟已比較活躍,頻繁的出差使他眼界大開。在太原,海子邊也早已有了擺地攤的人。但在當時太原人心目中,幹個體戶是那些沒本事的人無奈的選擇。在南方城市的見聞,使得馮長洪擯棄了對個體戶的偏見。他認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沒啥不光彩!

1985年年底,馮長洪有個要好的朋友在海子邊擺了一個攤,主要銷售襯衣、褲子,他下班後經常去海子邊看朋友。由於馮長洪經常出差,朋友便讓他幫著捎一些衣服回來。時間一長,馮長洪發現倒騰衣服還挺賺錢,自己每月工資也就七八十元,而朋友幾天就能掙這么多,於是他萌生了自己擺攤的念頭。“啟動資金”共3000元,由兩部分組成,其中1000多元是他提前向母親預支的結婚費用,剩下的是問姐姐借來的。1986年6月,馮長洪到上海出差時進了一些衣服,回來後通過工商部門批到了一個攤位——海子邊6號,由於自己得上班,最初兩個月是由母親守攤。他至今仍清晰地記著,擺攤第一天,他下班後便直奔自己的攤位,母親高興地說一天“掙了6塊”時,他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激動。

兩個月後,馮長洪擔心母親長時間擺攤身體吃不消,便向單位請了一個月假,自己開始守攤。每天早晨,他總是第一個出攤,用腳踏車將鋼絲床和貨帶到海子邊,展開鋼絲床,再擺上衣服,等待開張;每天傍晚,他總是最後一個收攤,把賣剩的衣服裝進袋子裡,再將鋼絲床摺疊住,放到腳踏車上綁好後帶回家中。一個月下來,掙了八九百元,用他自己的話講,當時他“開心極了”。此後,他向單位請了長假,全身心地投入擺攤上。

甘苦寸心知

在海子邊擺地攤那段時間,馮長洪每月要進三次貨,進貨地一般是上海和北京,進貨的過程包含著苦和累。

那時,往返上海的路費和住宿費花不了一百元錢,到北京則更少。每次出差前,除帶上進貨費,還會帶足乾糧,主要是速食麵。坐一天一夜火車後到達上海,開始到市場上選貨,選準後砍價,完成交易後背大包小包選最便宜的旅館住宿,到旅館時,汗水已將衣服浸濕,若是冬天,冷風吹汗衣,十分痛苦。到北京進貨時往往是黑幕剛剛降臨,為了省錢,馮長洪與一起進貨的人通常選擇在澡塘中過夜,一宿僅需要五六元。看到澡塘後,先進去和管理人員打個招呼,然後便出門蹲在門口附近,等待澡塘清場,那又困又餓的感覺,他至今仍無法忘記。晚上10點半以後,洗澡的客人走光了,馮長洪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進入澡塘,再向澡塘人員要開水泡速食麵吃。次日凌晨5點多,按約定,澡塘要搞衛生,他們只得離開。由於批發市場尚未開門,他們只能遊蕩街頭。進貨一般在東單和西單,因捨不得坐車,馮長洪每次都會從東單步行到西單。

擺攤過程中,馮長洪堅持著幾條做買賣原則。首先是必須“起早貪黑”,一般攤主認為,早晨沒必要出攤太早,晚上也沒必要太晚收攤,因為顧客很少,賣不了幾件衣服。通過積累經驗,馮長洪發現總有顧客會在“太早”或“太晚”的時段光顧,總有衣服能出手。其次,除本身質量外,一定要保持商品外部美觀。不論收攤多晚,回家後他仍會熬夜將次日上攤的衣服熨得平展,因此他攤上擺掛著的衣服總是比別人的搶眼。他還儘可能保全攤上所有衣服的型號尺碼,保證顧客來一次就能挑到中意的商品。更重要的是,馮長洪注重自己的信譽。顧客買衣服時,他就主動承諾保退保換。此外,他服務熱情,主動與顧客打招呼,能很快與顧客拉近距離。時間一長,馮長洪所銷的衣服總比別家的搶手,生意一天好過一天。

擺地攤的同時,馮長洪還擇時搞一些利潤高的小“副業”。1987年元旦前後,他進了一批“情人卡”。那段時間,每晚收了海子邊的攤後,他便到五一廣場上再擺一個攤,向情侶們出售“情人卡”。他回憶說,那時看到一對對青年戀人親熱地圍在攤前選卡,仍然單身的他曾有過失落,一種“己不如人”的感受泛上心頭。但他心裡有一個信念告訴自己:“會好起來的,我將來肯定比別人強。”

在成為富豪後,有人曾讓馮長洪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馮長洪說:“能吃苦,比較勤奮,加上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地攤變商店

1987年下半年,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馮長洪手頭已有三四千元現金,加上投入到貨品中的錢,他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萬元戶”。此前,他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掙下錢後要買一輛機車。一些早先掙到錢的攤主每天騎機車風馳電掣,著實讓馮長洪羨慕過一陣子。但當真正有能力實現這個願望時,馮長洪卻改變了主意。

1987年年底,馮長洪在海子邊郵電局鋸齒樓一層租下了一處80平方米的門面,決心將自己的買賣做得大些。在給商店取名時,有人建議叫“長洪商店”,他搖了搖頭,說“太俗氣”。最後,經過考慮,他定下叫“洪達商店”,系“長洪騰達”之意,“洪達”就此誕生。在那段時間,洪達商店緊鄰著另外兩家商店,一家是韓玉武開的“貴都商店”,另一家是劉建榮開的商店。後來,韓玉武成為貴都商廈的董事長,劉建榮則成為長江企業集團董事長。海子邊對太原乃至山西商業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洪達商店開業後,馮長洪有意識地使店內貨品與其他商店和攤點區別開來,以經營女裝、西裝、褲子和內衣為主,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後,馮長洪開始雇用員工,成為名副其實的“老闆”。由於經營有方,洪達商店生意蒸蒸日上。到1989年時,洪達商店已有員工30餘人。

1990年年初,經過考察後,馮長洪決定開一家電器商店,主營錄像機。當時身邊有人表示反對,理由是:其時太原已有三四家經營錄像機的商店,且這些店開店早,影響較大,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無法與它們抗衡。再說想買錄像機的市民都已買了,市場空間已不大。馮長洪不顧反對意見,在原有的經濟基礎上,又向銀行貸款兩萬元,在柳北山西劇院旁開起“洪達電器”商店。開張伊始,馮長洪較透徹地分析了太原錄像機市場,認為顧客最注重兩方面內容:其一質量,其二價格。由此,他制定出經營策略:與競爭對手比質量、比價格、比信譽。他拿出1萬元,在市內公車上打出“購買錄像機,洪達最便宜”的廣告,並承諾 “終身維修”。由於策略得當,三個月後,洪達電器商店錄像機銷量已超過實力最強的對手。半年後,對手主動上門找到馮長洪,希望停止價格戰。洪達電器在半年之內就成為太原錄像機市場的佼佼者。

當年年底,在洪達電器生意興隆的同時,由於房租到期,加之馮長洪認為“服裝生意終究是小買賣”,遂將洪達商店撤掉。從此,馮長洪離開了海子邊。對馮長洪而言,海子邊是事業起航的揚帆之處,也許海子邊池水太淺了,這隻大鱷要游向更廣闊的海洋;對海子邊來講,馮長洪是在其懷抱中成長的眾多商界精英之一,它只管領汝進門,此後闊海長天,任爾縱橫馳騁。

買賣、生意、事業

古人說過: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就此而言,馮長洪是一個“巧者”。

十來歲時,馮長洪就顯現了其生意頭腦。那時,有位同學的父親在迎澤公園門前賣金魚,將魚按體型分成大、中、小三種,分別售一角、兩角、三角。由於成本決定了售價不能再低,但過往者十之八九要講價,所以售出的很少。一次馮長洪隨同學來到此處,同學之父有事需要離開,讓他們幫著賣。凡有問價者,馮長洪便將三種魚各漲一角,砍價中再各讓一角,最終按同學之父的定價售出。其父返回時,發現魚已按定價售出大半,獲悉原委後,笑著對馮長洪說:“長洪,你將來肯定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料!”

離開海子邊後,馮長洪的事業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他對做生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91年創立“必高汽修汽配”。1992年,他加入市工商聯,回響政府號召,積極參與企業改制。1994年,31歲的馮長洪創立了洪達集團。1999年,他將美國山姆士超市引入太原。

馮長洪說,在創立洪達集團以前,對“事業”這個詞根本沒有概念。起初擺地攤時,覺得自己所作所為就是做買賣;後來開了商店後,感覺規模大了,認為自己是在做生意;直到創立集團後,他才領悟到自己是在幹事業,認識到不僅要對自身、家庭負責,還得對社會負責。

對於接受此次訪談,馮長洪表示,他並非想炫耀自己,也沒有這個必要。只是感覺作為一個乘改革開放東風得以揚帆的人,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在改革開放30年之際做一紀念。如果胸懷志向的年輕人能從中得到啟發,更好不過。

結束訪談時,馮長洪說,前一晚他還夢到了海子邊,夢到了當年擺攤的情景。他打算最近抽空回海子邊轉轉,看看海子邊6號攤位,可能還會收穫一些啟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