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銀

馮銀,海南歷史名人,明代詩人,詩歌素質造詣頗深。

出身背景

隨著漢族遷入的不斷增多,歷代先進文化的銀連續輸入,海南的文明因素也應運而萌,迄至明代,出現了與前代截然不同的嶄新局面。原來“僻處炎荒”的“南溟奇甸”,而今“教化丕開”,“名賢輩出”。僅以明代一朝而論,在科舉考才方面,登進士者六十二人,中舉人的更有六百零九人(其中十五人中武舉);做大官的人也為數不少,僅明憲宗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一月之中,進入明朝中央最高統治階層的就有三位。這就是"薛公遠進戶尚書,邢公宥進都御史,而文莊進翰林學士。因“天下望郡,亦罕有衣冠勝事如瓊者”而震驚全國。

在這個文化、政治的大潮中,在明代的詩壇上也意料之外湧現出不少海南女傑。其中尤以馮銀、唐氏、林淑溫、黎瑜娘蘇微香等五人最為突出。她們在詩壇上的成就,已為明代文人陳是集先生編輯於《溟南詩選》之中,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在五位詩人中,首推的是馮銀。她字汝白,瓊山縣人。生父馮源,是個舉人。據史料所載,馮源在外省曾任過縣學教諭。她自幼性嗜詩,跟隨父親勤學苦讀,詩歌素質造詣頗深。她精彩的《暮春》、《題畫》、《詠蟬》和《夏日》等四首,為陳是集編選的《溟南詩選》所輯錄。而她的《端陽競渡》一首,則為名宦唐胄所著《正德瓊台志》節序所輯錄。她的詩歌,迄至清代,又為學才朱彝尊先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作出較中肯評價。對於她的《暮春》一詩尤為津津樂道,嘆服不已。

主要作品

《暮春》

綠暗紅稀春已深,東風吹渡小牆陰。

凋榮何限人間事,獨倚幽窗數過禽。

據了解,馮銀的丈夫唐斷祖是瓊山望族唐舟的後代,由於他風流放縱不羈,長期在外遊蕩不歸,讓妻子馮銀在家,孤身奉養老母陳氏,教養子女知書識墨,"奉養之餘織紡針紉不釋手",家務十分繁忙,生活分外枯寂。歲月蹉跎,輪瞬又是春暮,依然孤身單影,只好憑窗而望,僅見天空飛鳥雙雙翱翔,不由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的處境,遊人依然在外未歸,心裡何等感慨惆悵,的確不是一番滋味,於是揮毫而書,寫出這詩。從整個說來,詩的意境是十分含蓄的。清代大詩人朱彝尊對此詩也作了中肯的評價:風格清麗、婉約溫厚。從另一個角度窺探,可以見到詩人的惆悵的內心世界。不過由於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裡,所以她的"生平詩文,未嘗出稿"。幸虧有海南著名詩人、臨高縣人王佐把她的收入《雞肋集》集七,馮銀的生平事跡才得傳於後世(唐胄《瓊台志》卷40有馮銀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