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瓚

馮瓚(914~980)字禮臣。宋初齊州歷城人。其父馮知兆為後唐司農卿。馮瓚以恩蔭得官秘書省校書郎,又遷著作佐郎,出為諸城縣令。任滿後,授太子右贊善大夫。顯德元年(954年),遷刑部員外郎,充三司判官。在任一年後,又改祠部郎中,充集賢院直學士。後漢建立初期,馮瓚改任監察御史。後周廣順元年(951年),遷殿中侍御史。

馮 瓚(914~980) 字禮臣。宋初齊州歷城人。其父馮知兆為後唐司農卿。馮瓚以恩蔭得官秘書省校書郎,又遷著作佐郎,出為諸城縣令。任滿後,授太子右贊善大夫。顯德元年(954年),遷刑部員外郎,充三司判官。在任一年後,又改祠部郎中,充集賢院直學士。後漢建立初期,馮瓚改任監察御史。後周廣順元年(951年),遷殿中侍御史。
北宋建立後,馮瓚轉為兵部郎中。馮瓚風神俊爽,談論風生,頗得宋太祖賞識,擢拜為左諫議大夫,出知舒州(今安徽潛山)。舒州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居民采捕以自給,由來已久,防禦使司超到任時,橫徵暴斂,致使民怨沸騰。馮瓚一到任,認為不應奪民之利,乃奏請朝廷豁免,舒人大悅。建隆四年(963年),改任廬州(今安徽合肥)知州。
乾德三年(965年),馮瓚以本官充任樞密直學士。此時後蜀散兵亡命相聚為盜,蜀地混亂不安,朝廷命馮瓚知梓州(今四川梓潼)。數日,後蜀軍校上官進率眾3000餘人,掠民數萬,夜攻梓州城,城內異常慌亂。馮瓚曰:“賊乘夜奄至,此烏合之眾,以轛挺相擊,必無固志,正可持重以鎮之,待旦自潰矣。”當時城中僅有雲騎兵300人,馮瓚親自坐於城樓以鼓舞士氣,並密令更夫提前打更,未午夜,已擊五鼓,後蜀散兵以為天將明,於是撤走,馮瓚乘夜縱兵追擊,生擒上官進,斬於市,招降千餘人,梓州境內轉危為安。
馮瓚滅上官進之舉,贏得宋太祖歡心,而宰相趙普卻深嫉之,訟瓚有奸事。太祖急召瓚回京,並親自審問,瓚認罪。趙普又派親信至潼關清查瓚之行裝,發現內有金帶珍玩,皆已封好,系擬送開封尹趙光義幕僚劉,瓚亦服罪。趙普力主處死馮瓚,太祖免其死罪,削官流放登州(今山東蓬萊)沙門島。馮瓚流放海島,10年不得歸,開寶九年(976年)遇赦放還。宋太宗即位後,授瓚左贊善大夫。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隨太宗征太原,凱鏇後任大理卿兼判秘書省。因足疾請退,不允,詔免朝請。馮瓚復抗章請退,拜給事中後辭職。翌年病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