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沅君傳

《馮沅君傳》是由馮沅君所著,於2008年8月1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37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20063680
條形碼: 9787020063680
尺寸: 20.6 x 14.8 x 2.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馮沅君(1900-1974),原名淑蘭,字德馥,筆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吳儀等。河南唐河縣人。現代著名女作家和學者。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1922年畢業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192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1932年隨丈夫陸侃如留學法國,1935年在巴黎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任教。生前曾任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副校長。著有短篇小說集《卷施》、《舂痕》、《劫灰》,古典文學論著《中國詩史》、《南戲拾遺》、《古劇說匯》等。

內容簡介

《馮沅君傳》主要內容:我們生活在祖父的大家庭里,全家二三十口人,大鍋飯只供給主食和一般的副食——如炒白菜,醃蘿蔔這類,別的吃食由各房自理。母親自己醃雞蛋,每天早晨煮一個由我和弟弟景蘭分食。景蘭喜歡吃蛋白,我就吃蛋黃。沅君能吃飯了,但不吃雞蛋。我們三個小孩,倒各得其所。母親不忍,百般勸誘,也沒生效果。
1907年,父親在湖北崇陽縣做知縣,我們這三個小孩都跟著到崇陽。父親給我們請來個教書先生,設了一間書房。我們這三個孩子分成兩班。我和景蘭為一班,沅君六歲,一個人一班。功課只有國文、算學兩門。父親認為這兩門是一切學問的根本,必須在小的時候把根基打好。先生教算學要用黑板、粉筆。粉筆在崇陽買不到,就寫信託在漢口的親友去買。當時粉筆稱為粉條,漢口的人托人捎回來一大包,打開一看,原來是吃的冬粉,冬粉也叫粉條。

目錄

沅君幼年軼事 (代序)馮友蘭
前言
楔子
第一章 雛燕展翅
第二章 錯位輝煌
第三章 天作之合
第四章 比翼齊飛
第五章 漂泊西南
第六章 心儀光明
第七章 壯心不已
第八章 文革“煉獄”
附錄 馮沅君主要論著、創作年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