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拯墓誌

景德二年(1005)拜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 大中祥符四年(1011)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 天禧四年(1020)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密使,進左僕射。

北宋《馮拯墓誌》於二○一○年在洛陽偃師市出土,志高九十一厘米,寬九十二厘米,石灰岩質。志主為北宋早期著名宰相,該志由宋綬撰文,劉太初書丹,楷書間以行、草。志主為宋早期宰相,撰文、書丹者皆宋代名家,志文優美,書法俊秀,相得益彰,令人賞心悅目,是難得一見的宋代墓誌中的精品。
墓誌主人介紹:
馮拯(958~1023),字道濟,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隆平集》卷四本傳)。歷知數州。真宗鹹平四年(1001)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德二年(1005)拜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以疾罷。大中祥符四年(1011)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陳州。天禧四年(1020)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密使,進左僕射。仁宗天聖元年罷相,出判河南府(同上書),卒,年六十六。諡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宋 綬(991~1040)北宋著名學者、藏書家。字公垂。 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平棘在漢代常山郡治所,故稱常山宋氏,後人稱“宋常山公”。15歲召試中書,太常寺太祝,遷大理評事。大中祥符元年(1008),複試學士院,任集賢院校理,與父宋皋同在館閣就職,賜進士,判吏部兼史館修撰,遷吏部侍郎,擢知制誥、翰林學士兼侍讀。修《真宗實錄》、國史,加資政殿大學士。後為太后所嫉,出知應天府。太后死,召還拜參知政事,以禮部尚書出知河南府。卒贈司徒兼侍中,謚宣獻。此文並未收入《全宋文》,因此此次發現豐富了對宋綬文學的研究。
劉太初,北宋真宗(997-1022)時翰林待詔,少府監生簿。工於書法,是宋初書法名家,書法學習二王,並且有唐人風致。有書法作品《嵩陽石刻記》遺世。《嵩陽石刻記》是真宗御製中嶽醮告文,為太初奉敕書並篆額,刻於石幢八面,在中嶽廟峻極門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