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忌請見趙王

⑵鮑本「免」作「俛」。 ⑸鮑本「而」作「是」。 ⑿鮑本衍「趙王曰」三字。

注釋

⑴鮑本交兩手。
⑵鮑本「免」作「俛」。○補曰:此書「俛」、「免」通。○札記今本「免」作「俛」,乃誤涉鮑也。
⑶鮑本未詳。
⑷鮑本倍,言背其師。
⑸鮑本「而」作「是」。
⑹鮑本言之常者,人所同稱,非必師矣。
⑺鮑本席,設席。
⑻鮑本桑之能庇人者,於之取蔭。
⑼鮑本「授」作「受」。○札記丕烈案:「受」字是也。
⑽姚本劉去「傳」字。○札記丕烈案:「傳」、「禪」同字。
⑾鮑本補曰:伊尹負鼎俎乾湯,孟子集注所謂戰國時有為此說者,指此。說苑,堯、舜相見,不違桑陰。亦此類。
⑿鮑本衍「趙王曰」三字。
⒀姚本一本無此以上五字。
⒁鮑本此忌初見之談也,應在平原謂馮忌之上,然亦得為此,史本其初言之,故因舊。

譯文

馮忌求見趙王,管禮賓的人把他介紹給趙王。馮忌見了趙王,拱手低頭,想說又不敢說。趙王問他是什麼緣故,馮忌說:“我有個朋友,介紹一個人給服子。不久我問服子,那人有什麼錯誤。服子說:‘你介紹的那個人竟然有三個錯誤:看著我笑,這是輕慢;談論道理,不稱頌老師,這是背叛;和他交情淺薄卻深談,這是惑亂。’我那個朋友說:‘不是這樣。望人而笑,這是和顏悅色;說話不稱頌老師,因為是隨便說話,不必尊師;交情淺薄卻深談,之是忠誠懇切。從前堯帝在荒野之中見到虞舜,坐在田頭。歇於桑下,很快就把天下交給了虞舜。伊尹背著鼎、俎求見商湯,姓名還未及登記,很快就任命他為三公。如果淺薄就不能深談,那末堯帝就不會把天下傳給虞舜,商湯就不會任命伊尹為三公。”趙王說:“很好。”馮忌說:“我現在和大王交情淺薄,卻想深談,可以嗎?”趙王說:“我敬遵你的教導。”於是馮忌就談起來。

出自

戰國策卷二十一趙策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