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喆[中國內地著名演員]

馮喆[中國內地著名演員]

馮喆(1920年—1969年6月2日),原名馮貽喆,出生於天津市,原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中國內地演員,畢業於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院。1947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裙帶風》,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1949年,主演愛情電影《戀愛之道》。1952年,由其主演的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上映。1956年,主演戰爭電影《鐵道游擊隊》。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羊城暗哨》。1959年,在戰爭電影《沙漠追匪記》中飾演騎兵班長鍾永勝。1963年,主演抗日電影《金沙江畔》。1969年6月2日,馮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關押而逝世,終年49歲。1978年7月13日,峨眉電影製片廠舉行全廠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昭雪。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馮喆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1949年上演的香港電影《冬去春來》電影《冬去春來》(1949年)馮喆劇照
1946年,馮喆進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
1947年,與舒繡文、楊薇薇聯合主演劇情電影《裙帶風》,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同年,與蘇繪共同主演劇情電影《憶江南》,在片中飾演上海文化界救亡宣傳隊的青年詩人黎稚雲。

1948年,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好夫妻》上映;同年,與束夷搭檔主演劇情電影《一帆風順》,在片中飾演失業的小職員田寶林。

1949年,與舒繡文合作主演愛情電影《戀愛之道》;同年,與戴耘共同主演劇情電影《風雨江南》。

1950年,進入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並與李麗華合作主演了劇情電影《冬去春來》。

馮喆
馮喆
1952年,與陳戈、湯化達聯合主演戰爭電影《南征北戰》,在片中飾演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1954年,與王蓓、魏鶴齡聯合主演劇情電影《淮上人家》,在片中飾演淮河岸邊的農民高黑子。
1956年,與曹會渠、秦怡聯袂主演戰爭電影《鐵道游擊隊》,在片中飾演睿智老練的游擊隊政委。
1957年,與于飛合作主演劇情電影《羊城暗哨》,在片中飾演虎膽英雄偵察員王練。1958年,由其主演的劇情電影《重要的一課》上映;同年,出演由桑弧、葉明、謝晉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此外,還與楊夢昶、張雁聯袂主演了劇情電影《英雄趕派克》。
1959年,與張文甲合作主演根據楊尚武《追匪記》改編的戰爭電影《沙漠追匪記》,並擔任該片的編劇,他在片中飾演為革命獻身的騎兵班長鍾永勝。
1963年,與張伐、衛禹平聯合主演抗日電影《金沙江畔》,在片中飾演英勇而充滿鬥志的指導員金明;同年,與王丹鳳搭檔主演愛情電影《桃花扇》,在片中飾演多情卻又變節的一代名士侯公子;此外,還擔任了紀錄片《人民公社萬歲》的解說員。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
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馮喆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劇名 上映時間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桃花扇

1963

侯朝宗

孫敬

王丹鳳

金沙江畔

1963

金明

傅超武

齊衡

沙漠追匪記

1959

鍾永勝

葛鑫

張文甲

鐵窗烈火

1958

馬軍

王為一

張輝

羊城暗哨

1957

王練

盧珏

狄梵

鐵道游擊隊

1956

李正

趙明

曹會渠

淮上人家

1954

高黑子

張駿祥

王蓓

南征北戰

1952

高營長

成蔭, 湯曉丹

陳戈

勝利重逢

1951

耿海林

湯曉丹

束荑

結親

1949




戀愛之道

1949

歐陽予倩

舒繡文


冬去春來

1949

何連生

章泯

李麗華

十步芳草

1948

楊小仲

顧蘭君


一帆風順

1948

應雲衛

束荑


鸞鳳怨

1948

岳楓

王丹鳳


憶江南

1947

黎稚雲

應雲衛

蘇繪

裙帶風

1947

李萍倩

舒繡文


龍鳳花燭

​1947 ​周炳文 ​屠光啟 ​陳燕燕

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59年 《沙漠追匪記》 電影

解說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3年 《人民公社萬歲》 紀錄片

獲獎記錄

​個人獎項
  • ▪2005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獲獎)

軼事典故

(圖)馮喆馮喆在電影《南征北戰》中的劇照

拍攝幕後
1952年至1953年春,馮喆剛拍完《南征北戰》之後,就主動要求赴朝鮮進行慰問演出和深入生活。在朝鮮,馮喆和孫道臨分在一個連隊,他們就像普通戰士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常常背著背包,踩著齊膝的積雪,隨著部隊急行軍。有時一晚行百里,連續幾夜,腿腫脹得都抬不起來,卻仍然滿腔熱忱地給廣大指戰員說快板、唱歌、朗誦,以激勵和鼓舞指戰員的戰鬥精神。馮喆在創作中認真虛心的精神,是有口皆碑的。
在拍《淮上人家》時,他在外景地染上了血吸蟲病。治病期間,注射藥劑後反應很大,很痛苦。馮喆則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病痛,精神昂揚樂觀,終於較快出院,繼續完成了拍攝任務。

馮喆在電影《桃花扇》中的片段馮喆在電影《桃花扇》中的片段

馮喆參加湯曉丹導演的《勝利重逢》,是第一部工農兵題材電影,塑造耿海林那個角色,難度很大。馮喆從研究劇本開始就琢磨人物思想感情的角度變化。有不理解的,就主動找導演細談,主動要求早下生活。在外景現場,沒有馮喆的戲,他也會主動到場,協助攝製組各部分工作。他最後還寫了長長的個人總結。
拍攝《桃花扇》時,他除了反覆閱讀有關歷史資料外,還去上海戲劇學院,向戲劇名家朱端鈞登門求教,聽取他對排演同名話劇的藝術體會;他還向上海崑曲演員學習小生走步、甩袖、捻扇等形體動作,苦練不止。在電影演員中,馮喆是以有較高的文藝素養和刻苦鑽研精神為人稱道。

文革災難

災難起源於1961年。由於“大躍進”運動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國家重新調整經濟方針,開始壓縮、改建、合併和撤銷匆匆上馬的各省電影製片廠。上影的天馬廠決定與四川的峨眉廠合併,廠址定在成都。馮喆因不久前“街頭追女”的

(圖)馮喆和妻子張光茹的結婚照(圖)馮喆和妻子張光茹的結婚照
風波,被名列第一批入川援助峨影廠建設的人員之內,還美其名曰“照顧夫妻兩地分居”。然而眾所周知,他與在成都川劇院的妻子感情已瀕於破裂。馮喆在峨影廠僅參加《人民公社萬歲》等紀錄片的解說工作。

解放前他參加由黨的“左翼”文化運動領導的“同茂”劇團的演出,還有解放前夕赴香港拍片的經歷,本是他一生都引以為榮、感到自豪的歷史,卻成了莫須有的罪名。馮喆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他一切的申訴都無濟於事,得到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厲害的批鬥和遊街,一次比一次更殘酷的拳打腳踢。《桃花扇》作為“大毒草”影片在“集中營”的大操場上放映,造反派們喊一通“打倒”口號之後,又把從劇團抄來的戲服強行給馮喆穿上,拉到街上批鬥。
此時,馮喆的妻子也被作為“專演才子佳人的舊戲子”,強行送進了成都市文藝系統學習班。她對馮喆在調來成都之前所做出的“街頭追女”一事卻產生強烈的報復意念。她向峨影廠造反派密報了馮喆和一些同事以前談論形勢的事情,結果使他遭受到一場被裝進麻袋裡的毒打。
1969年的初夏,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升級到更加殘酷的嚴刑逼供。6月2日這一天,“集中營”院裡的高音喇叭猛地傳出凶神惡煞般的聲音:“馮喆,你在哪裡?趕快回來!如不回來,後果自負……”這種聲音反覆叫嚷了十幾遍,十幾個專政隊員來回奔跑,像是在上天入地般地搜查“逃犯”。第二天下午,造反派把大家全部集中到操場大草坪上,口氣生硬地宣布說“馮喆已畏罪自殺”。隨後又在當天下午將他送到火葬場火化。一個鮮活旺盛的生命就此銷聲匿跡,世間又多了一個死不瞑目、飄散不滅的亡靈冤魂。

人物評價

(圖)馮喆馮喆

馮喆的戲路非常寬廣,且人物反差極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既能演現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說是古今縱橫,工農商學兵皆有,“性格演員”當之無愧。

湯曉丹一直讚美馮喆是個好演員,合作好夥伴。他第一次送雞到我家時,看見我比他年輕,所以耐心叮囑我:“老湯回家後要照顧好他,因為導演《勝利重逢》吃苦太多太多……”所以馮喆在我心裡留下的印象是親人,很親很親的人。就這么個好同行,好演員,只活到48歲就遭迫害去世。我一直懷念他。好在現在好了,以馮喆為例,馮喆為戒,今後別人的道路走得會穩妥些。(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剪輯師,湯曉丹導演夫人 評)

馮喆有著光彩照人的音容笑貌,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演員。他的戲路非常寬廣,且人物反差極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既能演現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說是古今縱橫,工農商學兵皆有。銀幕上的馮喆,形象英武灑脫,氣質儒雅雋永,表演準確獨特。他似乎天生就是當演員的料,成年以後出落得皮膚白皙、身材高挑、劍眉皓目、相貌英俊,兼有標準美男之陽剛與俊逸(網易、《檔案春秋》、《中國電視戲曲》綜合評)。

後世紀念

馮喆《南征北戰》飾演高營長馮喆《南征北戰》飾演高營長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

2005年,馮喆被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之一。

2007年10月1日,建川博物館之紅色年代生活用品館建成開放,馮喆的展廳正式與公眾見面。展廳內的遺物和相關文獻由馮喆妹妹馮琳、妻舅張文彬捐贈。

藝術形象

馮喆劇照馮喆劇照
從上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馮喆先後在《勝利重逢》《淮上人家》《南征北戰》《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記》《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和解放前不同的是,他扮演的人物更豐富多樣了,而且大都是他以前所不熟悉的,其中有解放軍和公安戰士、農民等等。

作為長期生活在城市文化圈中的馮喆塑造的這些銀幕形象,大都真實、自然,還具有他那獨特的瀟灑風度,是較為難得的。馮喆在表演藝術上這種新的成就,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這和他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沸騰的戰鬥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