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戰列巡洋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一直將此類戰艦稱為重型巡洋艦(Heavy Cruiser)。與英國早期戰列巡洋艦以巡洋艦為作戰對象有所不同,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一開始就確定了與對方同級別戰艦相抗衡的作戰目的,因此,該艦追求火力與防護力的平衡。主炮口徑283毫米雖然小於英國同類戰艦的12英寸(305毫米)口徑主炮,但其裝甲重量在整體排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明顯高於英國同類的戰列巡洋艦。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與英國不倦級戰列巡洋艦很相似。艦體舯部主炮炮塔呈階梯狀布置在煙囪的兩側。艦體兩舷裝備較大口徑副炮。該艦是德國海軍第一次在大型主力戰艦上安裝蒸汽輪機組作為動力。

基本信息

簡介

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戰列巡洋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一直將此類戰艦稱為重型巡洋艦(Heavy Cruiser)。與英國早期戰列巡洋艦以巡洋艦為作戰對象有所不同,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一開始就確定了與對方同級別戰艦相抗衡的作戰目的,因此,該艦追求火力與防護力的平衡。主炮口徑283毫米雖然小於英國同類戰艦的12英寸(305毫米)口徑主炮,但其裝甲重量在整體排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明顯高於英國同類的戰列巡洋艦。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與英國不倦級戰列巡洋艦很相似。艦體舯部主炮炮塔呈階梯狀布置在煙囪的兩側。艦體兩舷裝備較大口徑副炮。該艦是德國海軍第一次在大型主力戰艦上安裝蒸汽輪機組作為動力。

在日德蘭大海戰中,該艦屬戰列巡洋艦分隊,受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戰役中擊沉不倦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 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

馮·德·坦恩號建造地:漢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開工日期:1908年3月25日,下水日期:1909年3月20日,服役日期:1910年9月1日。該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多次海戰,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擊沉英國海軍的不倦號戰列巡洋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於1919年6月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

後於1930年12月7日被德國打撈出水,於1931-1934年間被解體。

技術參數

建造代號:重巡洋艦F號(Heavy Cruiser F)

開工日期:1908年3月25日

下水日期:1909年3月20日

服役日期:1910年9月1日

沉沒: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

排水量:19,370噸(標準) / 21,300噸(滿載)

尺寸(米): 171.6 x 26.6 x 9.17

動力裝置:18台鍋爐,2台帕森斯蒸汽輪機,最大功率42,000馬力(進行改裝後達79,000馬力);4軸,4螺旋槳,雙舵

航速:最大24.8節,改裝之後達27.4節

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

續航力:14節/4,400海里,18節/3,520海里

主炮:8門 283mm /45倍徑艦炮(四座雙聯裝炮塔)

副炮:10門 150毫米/45倍徑艦炮(單裝炮塔)

速射炮/防空炮:12門120mm速射炮,4門 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 (改裝後)炮廓單裝

魚雷發射管: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艏艉各一座,兩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

裝甲:水線裝甲帶50-250mm,甲板50mm,水密艙隔板150mm,炮塔230-80mm,指揮塔250mm

乘員:923人,41名軍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