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農言

馬首農言
《馬首農言·農諺》的作者為晉中地區壽陽籍清代文人祁雋藻,一個半世紀以來,這些諺語大多依然活在壽陽(春秋時稱馬首邑)廣大民眾之中。《馬首農言》蒐集記載的不僅有農諺、方言、地勢、氣候、農具、病蟲害、畜牧、水利等多方面的農業技術,而且還記述了祀祠、織事、物價、人情、風俗、古建等方面的民風俗尚和社會知識。

農諺序

序:農之有諺,其來最古。說文諺,傳言也。古者酋軒所采,風謠所遺。片謠只句散在里鄙,曩籍亂縷,可得而言。若“黍稷無成,不能為榮。土上冒杴,陳根可拔,耕者急發。力勤十頃,能致嘉穎。三月昏,參星夕,杏花盛,桑葉白,河射角,諶夜裘成,蟋蟀鳴,懶婦警。射的白,斛米百射的元,斛米千。”“欲得谷,馬耳鏃,子欲富,黃金覆。椹百百,種黍時。坐賈行商,不如開荒。濕耕澤鑰,不如歸去。耕而不勞,不如作暴。”斯並至理恆言。不涉纖俗,其或發聲近鄙,適用惟良,雖有絲麻,無棄菅蒯。以彼僅身從事,樸野不文。管子呂覽之篇,汜勝崔賈之說。目未劉覽,言輒符合。自天時地得人情土俗,並有徵信,無假雕飾,驏非循之則得,違之則失者哉。雖孔門興不如之嘆。班氏有鄙者之譏,小道恐泥,壯夫不為,然三變之禾取其顧本,藕犁之法足以富民,豈曰巢屑,概以略諸。

序言

五方之氣候不齊,故其樹藝亦各異,先王所為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也。壽陽踞太行之項,環山為邑。獨西北通黃嶺一峽,故其氣候特寒。穀雨播種,秋分隕霜,傳諸農諺者,言穡事之尤艱也。淳甫相國居邑之平舒村,民風淳樸,比戶勤農,人無「猗頓」之資,家有「山樞」之儉,上自鮐背,下至垂髫,莫不以占晴雨、力耕耘為治生之務,此《農言》一書所由作也。其書先辨種植,次及農器,繼采古諺方言,附以占驗之術,畜牧之方,水利救荒之策,於農事本末,既賅備矣。復錄前賢訓俗之文,以敦規勸。如戒淹喪,禁囤積,懲遊蕩,儆刻薄;又於務本之中約舉大端,與世指迷。是有脾於風俗人心,豈可與《齊民要術》等書同類而觀哉?夫晉人多居積,善行賈,今漸有中於奢靡而入於匪僻者矣。壽陽之土獨瘠,此天與以Ⅸ義之資而使之無過也。生斯土者,誠知稼穡之惟寶,抑末技而重本圖,庶幾災禍不侵,人登仁壽也夫。
長洲彭蘊章敬題幼從京宦,稍長歸里,五載家塾,未親耒耜。弱冠遊宦,二十餘年,還家如客,遑問及田。請假侍親,讀禮守墓,寒暑四周,惟農是務。
農家者言,質而不文,因時度地,各述所聞。耳目既習,徵驗亦久,煩言碎辭,以筆代口。古馬首邑,今曰壽陽,先疇世服,詒自黃羊。
道光十有六年歲次丙申季春之月,祁雋藻記

意義

壽陽縣古稱“馬首”,祁藻的《馬首農言》就分別從農耕、水利、畜牧、桑蠶等方面,論述了壽陽一帶的農業相關問題,全書共三萬餘字。這部系統論述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優秀著作,不僅在清末民初時期廣為傳閱,而且對現代的農業生產和農業史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借鑑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