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霄鵬[中共蘇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

馬霄鵬[中共蘇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
馬霄鵬[中共蘇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霄鵬(1903年10月—1939年9月),革命烈士, 山東魚台縣谷亭鎮陳丙村人。 馬霄鵬烈士1903年出生於魚台陳丙村,在1927年的白色恐怖中投入到揭露蔣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罪行的鬥爭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金鄉縣工委書記、縣委書記,魯西南特委宣傳部長、中共蘇魯豫邊區宣傳部長等職。1938年,指導組建第一屆中共魚台縣委,1939年9月19日在“肅托”事件中被迫害致死,享年36歲。1941年2月,中共中央追認馬霄鵬同志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馬霄鵬,名著騵,字霄鵬,1903年出生於山東省魚台縣陳丙莊一個農民家庭,6歲時入本村私塾讀書。1919年,馬霄鵬考入濟寧甲種工業學校,1923年畢業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南大學心理學系。大學期間,他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努力探求革命真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也相繼發生了反革命大屠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在中國革命的低潮期,馬霄鵬冒著生命危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秋,為了宣傳革命真理,揭露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的罪行,喚起民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馬霄鵬和其他同志一起經常在學校里秘密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同時,他還積極組織學生罷課、遊行示威,以反對蔣介石鎮壓革命民眾的反革命行徑。

1927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國民黨南京當局派出大批軍警把東南大學團團圍住,大肆抓捕共產黨員,馬霄鵬就是敵人的目標之一。在這危急關頭,黨組織通知馬霄鵬必須立即轉移,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手中還有黨的機密檔案,決不能落入敵手!於是,為了保守黨的秘密,他不顧個人安危回到宿舍,處理完有關檔案和資料後才離開學校。自此,馬霄鵬中斷了大學學業,將全副身心投入到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去。

1927年底,馬霄鵬受黨的派遣趕赴上海,被安排和一位德國僑民在法國租界聯合開辦了一個小書店,以此為掩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政治環境險惡,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困難的情況下,他白天經營書店業務,晚上刻鋼板、印傳單、抄寫機密檔案。此外,他還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運送宣傳品,到街頭巷尾張貼傳單標語……

在白色恐怖籠罩下,馬霄鵬機智勇敢、謹慎小心,不管有多大困難,總能想方設法、安全無誤地將黨的檔案、宣傳品傳遞出去。比如,有一次,他把黨中央的指示藏在蠟制蘋果里送給其他同志,不巧途中恰遇敵人搜查行人,他靈機一動,隨即轉身走進一家水果店買了兩兜蘋果,把藏有檔案的假蘋果混在其中,裝扮成探親訪友的樣子,躲過了敵人的搜查。他在法租界書店工作的一年時間裡,由於考慮周密,行動隱蔽,一直沒有引起敵人注意,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

後來,黨組織派馬霄鵬到上海閘北負責工人運動。在這期間,他深入工廠車間和工人家裡,向工人們噓寒問暖,真心體貼工人們的疾苦,真誠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很快就和工人們打成一片。他還經常到上海交通大學和滬江大學等校園開展學生運動,把廣大進步師生團結起來,進行罷課鬥爭,聲討國民黨反動派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在他的影響下,許多工人、老師和學生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春,按照黨組織的安排,馬霄鵬離開上海來到山東濟南第一師範任教。教學中,他從不照本宣科,而是聯繫當時的社會實際,向學生們宣講革命道理。同年,山東省立第五鄉村師範在平原縣(今屬德州市)成立。這年秋,馬霄鵬又被派往該校任教,負責講授《鄉村社會學》課程。他親自編印講義,公開講授社會發展史、辨證唯物論。他秘密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和《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等革命著作。此外,他還經常向學生們介紹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民眾打土豪分田地、與國民黨鬥爭的情況。

1932年,馬霄鵬改任國文課老師,他以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反映民眾疾苦的作品為教材,向學生們灌輸革命思想,著力培養學生的反帝反封建意識。馬霄鵬以他所任教的班級為主,又吸收其他班級的學生,成立了讀書會。他組織學生廣泛閱讀具有革命思想的進步作品,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革命鬥爭。在教學生作文時,他引導學生寫文章要緊貼現實,針砭時弊。當時,有個叫王祿清的學生,在一篇《立志》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國辱民窮狗霸道,苛捐雜稅如牛毛。

日寇蹂躪我國土,獨夫民賊任道遙。

富人吸盡千家血,強盜榨取萬民膏。

我國人民遭塗炭,胸懷大志救國胞。

馬霄鵬對王祿清很是賞識,認為他有膽略、有見識,敢於揭露時弊,伸張正義。此後,馬霄鵬就經常給他講解革命道理,王祿清的思想覺悟進步非常快。

1934年下半年,馬霄鵬指導王祿清等進步學生辦起了《禹聲報》,以此為陣地廣泛宣傳馬列主義,積極開展革命鬥爭。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禹聲報》先後刊登了《還我河山》、《拿起刀槍沖向戰場》、《埋葬帝國主義》等文章,大力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教育和影響了很多學生和民眾。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平原鄉師的青年學生中有許多先後都投身到了黨的革命事業中。

1934年10月,在馬霄鵬等人的努力下,中共省立第五鄉師黨支部建立了起來。馬霄鵬作為省立第五鄉師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擔任中共魯西北特委委員。在學校,他和共產黨員李一凡相互配合,積極工作,及時把在鬥爭中湧現出來的革命積極分子發展入黨,不斷壯大黨的隊伍。

1935年春,為了反對現行會考制度,濟南鄉師黨組織派人與平原鄉師黨支部聯繫,準備組織全省鄉師罷課。原計畫要把省內十幾所學校聯合起來,相互支援,擴大聲勢,結果因國民黨當局派軍警封鎖了濟南鄉師,使其與其他學校失去了聯繫。平原鄉師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堅持孤軍作戰,繼續按原計畫罷課,到了第四天就被軍警層層包圍,罷課活動以失敗告終。為了保護在鬥爭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馬霄鵬設法將骨幹分子送出學校,讓他們暫時隱蔽起來。這次鬥爭雖未成功,但培養鍛鍊了一批進步青年學生。

同年秋,馬霄鵬動員一批畢業學生回農村去,團結鄉村中的積極分子共同戰鬥。地下黨員高峻岳、趙毅等把他們組織起來,聯合農村一部分國小教師,成立了醒民劇社。他們深入到農村集鎮,以演話劇的方式向廣大農民民眾宣傳進步思想,營造革命輿論氛圍。

1935年12月,北平學生為抗議國民黨卑躬屈膝的投降行為,舉行了遊行示威,並組織請願團到南京請願。馬霄鵬利用這個機會,結合當時的鬥爭形勢,積極向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樹立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想。他還組織學生參加宣傳隊上街演講,聲援北平學生的請願活動,動員全校師生為抗日將士捐獻衣物,支援抗戰。

1937年暑假前,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發現平原鄉師的革命活動非常活躍,企圖搜捕鄉師的共產黨員,破壞革命組織,但未能得逞。遂後,便下令將平原鄉師和惠民鄉師的全體教師對調,妄圖以此來扼製革命活動的發展。馬霄鵬調到惠民鄉師後,不久便與惠民第四中學的黨組織取得聯繫,建立了民先組織,很快把這裡的學生運動開展起來。馬霄鵬在惠民鄉師發展了一批新黨員,建立了學校黨支部,馬霄鵬任黨支部書記。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從天津向魯北進犯,戰爭時局日益緊張。在馬霄鵬主持下,惠民鄉師黨支部全體黨員在惠民城西北角的墓地里秘密召開會議,分析鬥爭形勢,傳達黨的指示,號召黨員進一步發動民眾,從思想和行動上,積極做好全面抗戰準備。日軍占領滄州以後,學校黨支部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指示,要求每一個黨員都參加抗日游擊隊。隨後,有十幾名黨員先後去了陽信和惠民縣農村,與當地黨組織一起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為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條件。

由於國民黨放棄抵抗,倉惶南逃,日軍遂長驅直入。山東危急!惠民鄉師、惠民師範和惠民四中奉命南遷兗州。根據黨的指示,李毅、馬霄鵬、宋登華三人組成臨時黨支部,馬霄鵬任黨支部書記。在南遷途中,黨支部成立了學生會,在進步青年、學生中發展了一些民先隊員。到達兗州後,馬霄鵬和黨支部的其他同志組織領導全校師生進行罷課鬥爭,他們走街竄巷,高呼抗日救亡的口號,開展遊行示威活動,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日軍的暴行,號召民眾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

為適應抗日鬥爭形勢的需要,遵照黨的指示,馬霄鵬等在兗州組織了民先隊員和進步青年、學生90多人,分三批送往山西臨汾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隨軍學校學習深造,然後再去延安參加革命。1937年12月底,黨組織通知馬霄鵬及其妻子去延安學習,但他考慮當時地方缺少幹部,就請求組織先讓其妻子去延安,自己則留下來堅持對敵鬥爭。黨組織同意了他的請求。在妻子臨行前,馬霄鵬說:“咱們這一分手,少則是幾年,多則要十幾年才能再見面。希望你到延安以後,聽黨的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八路軍女戰士。讓我們在不同的抗日戰場上共同戰鬥吧。”誰也沒有想到,兗州這次的分別竟成了他和妻子之間的永別。

1938年初,魯西南工委決定,調任馬霄鵬為中共金鄉縣工委書記。不久,任金鄉縣委書記。他深入農村發動民眾,組建抗日民眾團體,成立了抗日游擊隊。後來,他率領這支武裝參加了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並任二總隊政治部主任。同年7月,馬霄鵬奉上級指示到魚台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繫,動員開明人士聶鶴亭共同抗日。經過耐心細緻地說服工作,聶鶴亭表示願意與共產黨合作,率領民團武裝共同聯手抗日。隨後,在魚台縣成立了抗日動員委員會,馬霄鵬任主任。

1938年7月,中共魯西南特委與徐州西北工委合併為中共蘇魯豫邊區特委,馬霄鵬任特委委員、民運部長,12月任宣傳部部長。

1939年5月,中共蘇魯豫區邊區特委改建為蘇魯豫區黨委後,馬霄鵬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根據黨委要求,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和培訓抗日幹部方面,在豐縣歡口、吳莊和沙莊等地先後開辦了多期抗日訓練班,吸收了周邊各縣的抗日骨幹及青年參加學習,為湖西地區培養了大批幹部。

1939年秋天,正當湖西地區抗日鬥爭蓬勃發展的時候,發生了駭人聽聞的“肅託事件”。9月14日,馬霄鵬被逮捕。他們對馬霄鵬進行嚴刑拷打,馬霄鵬忍受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疼痛和折磨,始終堅定地說:“我是共產黨員,不是‘托派’!”他寧願自己受刑,也不連累其他同志,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9月19日深夜,這位黨的忠誠戰士,人民愛戴的好乾部,在江蘇省豐縣於王莊被折磨致死,時年36歲。

人物紀念

1941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關於湖西邊區鋤奸錯誤的決定》。同年冬,中共山東分局根據中央決定,在單縣辛羊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為“肅托”中遇難的同志平反昭雪,並宣布馬霄鵬為革命烈士。

解放後,在單縣建立湖西區抗戰烈士紀念塔和湖西革命烈士陵園,馬霄鵬等在“肅托”中遇難的烈士遺骨遷葬於陵園內。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