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

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

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地上部莖,塊莖未見發病。葉片染病初生黃色至淺褐色圓形病斑,擴展後為黃褐色不規則斑,有的葉斑不太明顯。潮濕條件下,葉背現緻密的灰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

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馬鈴薯尾孢菌葉斑病
病原中文名:絨層尾孢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concors(Casp.)Sacc.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類(無性類)、叢孢綱、叢梗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馬鈴薯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和莖
地理分布:馬鈴薯各產區
傳播因子:病薯、病殘體、土壤、包裝物、風雨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和地上部莖,塊莖未見發病。葉片染病初生黃色至淺褐色圓形病斑,擴展後為黃褐色不規則斑,有的葉斑不太明顯。潮濕條件下,葉背現緻密的灰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形態特徵

子座上密生多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曲膝狀,具分隔0~6個。分生孢子近無色或淺褐色,圓筒形或倒棍棒形,直或略彎,兩端鈍圓,大小14~80×3~6(um),長度變化較大。

傳播途徑

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生長季節為害葉片,經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原菌大量積累,遇有適宜條件即流行。

發病條件

高溫高濕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發病地收穫後進行深耕,有條件的實行輪作。
(2)發病初期噴灑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