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鄉鎮

馬鄉鎮

汝南縣馬鄉鎮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古老集鎮。中國四大愛情悲劇之一梁祝化蝶的故事即誕生於此。該鎮下轄18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0萬畝,水域面積1萬畝。境內縣,鄉公路縱橫,開龔公路(開封——湖北龔家棚)縱穿全境,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基本信息

村鎮概況

汝南縣馬鄉鎮位於汝南正陽兩縣結合部,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古老集鎮。中國四大愛情悲劇之一梁祝化蝶的故事即誕生於此。該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0萬畝,水域面積1萬畝,總人口4.2萬人。境內縣,鄉公路縱橫,開龔公路(開封——湖北龔家棚)縱穿全境,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村鎮發展

汝南縣馬鄉鎮位於汝南正陽兩縣結合部,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古老集鎮。中國四大愛情悲劇之一梁祝化蝶的故事即誕生於此。該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0萬畝,水域面積1萬畝,總人口4.2萬人。境內縣,鄉公路縱橫,開龔公路(開封——湖北龔家棚)縱穿全境,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相關信息

河南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菸葉鋪就富民路
位於梁祝故里的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先後被命名為“全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和“全市科技十強鄉鎮”。該鎮有18個行政村,4.6萬人,9.6萬畝耕地,土壤呈中性微酸,非常適宜菸葉生長。基於此,該鎮黨委、鎮政府從1992年開始號召農民種煙,經過10多年的努力,到2004年全鎮已發展菸葉生產專業村9個,種植面積最多時達萬畝,並被指定為“銅山優質煙生產基地”。今年該鎮8000畝優質菸葉又喜獲豐收,畝均產值達1600元,位居全市各鄉鎮之首。僅此一項,該鎮農民可增收800多萬元,財政可增收100多萬元。菸葉生產已成為該鎮農民和財政增收的支柱產業。日前,筆者前往馬鄉鎮,對該鎮發展菸葉生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領導重視,多辦實事,讓菸農順心。馬鄉鎮歷屆黨委、政府對菸葉生產都極為重視。但自2000年起連續4年自然災害嚴重挫傷了菸農種煙的積極性,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培育多年的菸葉支柱產業將要化為泡影。面對這種情況,今年初,該鎮黨委書記趙公明主動請纓擔任鎮菸葉生產領導小組組長,並將工作思路由前期靠擴充面積增加收入轉變為穩定面積、靠增加科技投入增加收入上來;由單一靠農民發展菸葉生產轉變為鎮機關幹部與菸農結成利益共同體,攜手發展菸葉生產上來。同時,該鎮還轉變經營理念,堅持管理和服務並重,近年來,已累計為菸農爭取上級資金200多萬元,財政投入80多萬元,先後為9個菸葉主產區打煙水配套機井184眼,建大型烤霸1個、半堆積式烤房40座。同時還常年聘請省農大、省菸草研究所專家教授為顧問,推廣套用托盤育苗,有效解決了生產環節多、投入大、費工費時等技術難題。
做給民眾看,帶著民眾乾,與菸農貼心。思路決定出路。該鎮出台了兩項規定:一是鎮班子成員要帶頭髮展菸葉生產,機關每個所站、單位都要承包一定面積,將其作為年終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凡機關幹部承包煙地30畝以上者,由鎮裡提供一個半堆積式烤房供承包者無償使用,承包者在菸葉生產期間可脫離工作崗位並由原單位全額發放工資、福利。規定出台後,鎮黨委書記趙公明率先在安莊村反租土地40畝,鎮長趙銀中牽頭反租楊莊村土地190畝。在他們的帶動下,短短10天時間,鎮機關就有47名幹部職工反租農民煙地1360畝。這大大激發了廣大菸農的生產積極性。
實行“四包”,搞好全程服務,讓菸農省心。為讓菸農全身心投入菸葉生產中去,該鎮黨委、鎮政府不僅對包科技、包投入、包收購“三包”服務進行了全面創新,還對菸農普遍擔心的自然災害風險實行了承包。包科技,就是以“三結合”為切入點,實行科技興煙。一是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除聘請省、市知名菸草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外,鎮裡還多次組織菸農到安徽利辛等地學習先進生產技術,每300畝煙田配備一名技術員。二是推廣新技術與套用成熟經驗相結合。他們在發揮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先後成功推廣了托盤育苗、小苗膜下移栽、半堆積式烤房、菸葉間作套種及接茬種植等先進技術。三是現場指導與室內培訓相結合。每年邀請省、市、縣菸草專家到煙田指導100多次。包煙用物資投入,減少菸農投入。菸農所用種子、肥料、地膜、煙炕等物資均由市、縣菸草公司和鎮政府提供,每畝累計為菸農投入200元以上。包收購,即菸農所炕菸葉無論等級優劣一律由鎮裡組織全部收回。包風險,讓菸農放心。從今年起,市菸草公司免費為菸農建立自然災害風險機制,菸農如遇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每畝煙田將淨得收入500元。
發展間作套種,增加菸農收入,讓菸農舒心。經過不斷探索,近幾年馬鄉鎮在發展菸葉生產上鼓勵農民發展煙薯套種,今年又示範推廣了菸葉豆角套種、菸葉接茬種植蕎麥等一年兩熟新模式,使菸農畝均收入由原來的1500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受到了菸農的歡迎。
通過發展菸葉生產,馬鄉鎮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一是富了一方百姓。發展菸葉生產使農民每畝可淨得收入1000~1500元,是種植其他農作物收入的1.5~2倍。二是增加了財政收入。通過發展菸葉生產,該鎮每年可增加財政收入100多萬元。三是培養了一大批新型農民。四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該鎮每年從菸葉特產稅中拿出40萬元改善生產條件,目前全鎮1萬畝煙田全部達到高標準旱保田。五是開闢了機關富餘人員走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為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分流富餘人員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馬鄉鎮發展菸葉生產、富民強鎮的做法,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
解放思想,創新機制,是搞好菸葉生產的前提。馬鄉鎮發展菸葉生產的歷史,也是一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歷史。思路新,機制活,調動了乾群共同發展菸葉生產的積極性。
以民為本,讓利於民,是搞好菸葉生產的根本。為促進農民增收,馬鄉鎮制定了一系列讓利於民的優惠政策。如進行煙井配套,由土炕改為半堆積式烤房,讓菸農獲得良好的生產條件;提供種子、物資、技術服務,讓菸農精心生產;為菸農建立自然災害保險制度,使菸農獲得最低收入保障等。這些都為堅定菸農生產信心、奪取菸葉生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是搞好菸葉生產的關鍵。該鎮菸葉生產之所以能夠保持全市領頭雁地位,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是關鍵。趙公明時刻把菸葉生產和菸農利益掛在心上,踏遍全鎮每塊煙田,被民眾親切地稱為“菸葉書記”。
轉變作風,搞好服務,是搞好菸葉生產的動力。馬鄉鎮的成功做法有三點:一是領導抓。主要領導為菸葉生產第一責任人。二是抓領導。領導幹部帶頭,鎮機關幹部職工參與,與菸農結成利益共同體。三是強化服務。及時解決菸農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不讓菸農作難。該鎮黨委、鎮政府務實高效的作風,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菸農生產的積極性,實現了菸農由“要我乾”到“我要乾”的轉變,從而使菸葉生產發展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