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荒

馬荒

自十六世起輩字:“永清福自光,原明慶景常。玉令連印溪,憲貴允禮祥”。馬荒馬氏,始祖馬隆,明初山西移民,現傳二十四世,族人千餘。 據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該村叫荒里村。後因馬姓居多,改名馬荒村。現今以馬 馮 王姓最多,耕地5441畝,人口據說5698多。 馬荒村地處臨漳縣、相鄰柏鶴張村、有閣劉村、柏鶴集村,民風淳樸,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村內企業:農機廠、沙發廠主要農產品:大芋頭、通菜、蕹菜、番石榴、白花菜村內資源:鈦礦、沙土村里單位:馬荒村信用社、馬荒村村委會、馬荒村廣播站

馬荒人文介紹

其民以務農為主,年輕人多出去打工等多種工作謀生,以天津,北京,石家莊為多遍布全國各地。村落是中國傳統的正方形,由於村子大,東西兩部分村民形成兩種不同明顯性格,民風淳樸。

該村位於位於縣最東部與成安縣,魏縣相鄰。地處三縣交界,所屬發展經濟的快速村莊,平原無上五河,最近的是幾十公里以南的漳河在周圍村子以大聞名,設有集會,每年4月初6是會(農村一種商家親戚集合一起買賣東西的活動,一般每年0到多次,俗稱:廟會)。每月的逢2,7均為集(同會,但無需親戚走動)。以農閒和春節左右異常熱鬧。

馬荒地理信息

地 址: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柏鶴鄉馬荒

郵 編: 056600

區 號: 0310

電 話:7709***

馬荒

學校:其國小馬荒國小位於最南部,與09年新建落成,其設施十分完善現代化。另有私立學校兩處,其中東私國小招收幼兒和一至六年級小學生,位於該村委會南行200米:另外一處為榮光國小招收國小和中學,位於該村最西端。

故地:其北部曾是河灘,當地人稱河溝,早些年集中種植大量蘋果樹,梨樹和北部的大片小槐樹組成的大片茂密樹林,又由於沙地,且與其北部一村的桃園,杏園相連,曾一度為小朋友的樂土。現以開墾為田。

商家:其村香油,榮美醫院,中海超市,村委會等較聞名,其村住幹道“大街”是最熱鬧的道路,其兩旁遍布各種商家。其中不乏幾十年老店。

後窯坑:由於早些年燒磚留下的窯洞,後逐漸形成碩大的坑窪地,約有十幾米深,幾十畝大,常年積水,雨季時很多,曾有人專門養魚。

河溝沙灘地

以前只知道在那玩不知道河溝是什麼意思,現在回想一下,加上當初老人講的,大致有些了解,河溝就是漳河故道,小時候聽老人說以前馬荒也經常發洪水,其實就是漳河泛濫,不過那是三百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的漳河從姜油房後地經過史莊後地到馬荒後地,流向抹疃後地。(抹疃原來叫抹灘,咱們這邊方言裡疃和灘發音一樣)

根據成安縣誌記載,當年的漳河可是我們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明朝樊灝有詩曰:“岸南岸北柳參橫,釀得春煙繞斥城。”但一到雨季,漳河便要發威,泛濫肆虐,清朝冀北驄有詩曰:“半夜桑田變濁波,濤聲震耳起漳河。”當時,人們吃盡洪水的苦頭,期盼平安。

其歷史可上溯到遠古時期。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在覃懷這個地方取得成績後,又“至於衡漳”。 衡漳即東西橫向的漳河(現在的漳河在臨漳南南邊打了個大彎,不是東西橫向了)。據專家考察,發源於太行山的漳河在衝出山區之後,先向北或東北流去,然後從我們這一代流入成安境內。

清乾隆六十年(1797年)六月,漳河又一次泛濫、改道,此次漳水自臨漳南邊三台決口,改向東流,從此漳河南移離開馬荒(據說在50年代,漳河曾泛濫重新流經馬荒這條故道)。但是,漳河留下的一條寬廣的沙灘地帶,訴說著漳河曾經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