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與騎手

馬與騎手

《馬與騎手》 (Horse and Rider) 青銅雕像,高約64厘米,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馬里諾·馬里尼(Marino Marini,1901--1980)作於1947年,現藏於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

創作背景

馬里尼在1930年由繪畫轉向雕塑創作後,把工作重點集中在了人物主題的雕塑上。三十年代初期,他選擇了具有高度表現性的人體來塑造,如神話中的母性,競技場上的鬥士等。三十年代末,馬里尼開始了他一生中顯示獨特風格的雕塑創作。他以老邁體衰的馬匹與騎手為主題,把它作為倍受戰爭摧殘的人類形象的象徵。對於這一主題,馬里尼作了一系列的變體作品,從誇張、變形到抽象,經歷了漫長的風格漸變過程。這裡選的是他作於四十年代的作品。

作品內容

馬里尼的作品帶有原始的自然本色,《馬與騎手》這件作品也不例外。作品中,馬與騎手是相對獨立的生命體,有分明可辨的四肢。人物的變形略顯出兒童畫般稚拙、生硬的特點,象是跨立在馬背上的柱子;馬頭極力前伸,與拉長的身軀形成了前凸的角錐形。雕像整體的形式豐滿而穩重,騎者的雙手扶在馬背上,馬與人都顯得相當靜止,簡略化與偶像化的風格頗有布朗庫西半抽象雕塑的特點。日本的一位評論家認為這尊雕像很有古代東方風格,尤其是那匹馬,可以與中國北魏時代的汗血馬像相媲美。

在以後,馬里尼的“馬與騎手”主題雕塑的風格不斷變化:五十年代,馬與騎手變得更加生硬和僵直,構圖中充滿了嚴峻的張力,表明了一種極度痛苦和絕望的情緒;六十年代,馬與騎手進一步變成了骷髏的殘骸,表面質感如風化的岩石,斑斑駁駁;七十年代,作品中的馬被更加抽象化,變得豐厚碩大,具有山石一般的形式。在馬與騎手這一主題的一系列變體中,馬里尼努力地探索著適當的形式以表現生命力與現實的搏鬥,並不斷注入他對這個時代的新感受與新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