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樹

馬自樹

馬自樹,男,回族,1939年出生。安徽安慶人。1989年任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分管博物館工作。歷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現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馬自樹,男,回族,1939年出生。安徽安慶人。196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8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81年後曾在中央機關和故宮博物院任職。1989年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分管博物館工作。歷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現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

歷任《中國博物館》雜誌主編,先後主編了《中國邊疆民族地區文物集萃》、《中國文物定級圖典》(全四冊)等大型著作。工作之餘,筆耕不輟,選取在長期的管理和實踐經驗中寫作的文章,結集出版了《文博叢談》、《文博余話》等專著。

兼任《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

中文名:馬自樹 籍貫:安徽省安慶市

民 族:回族 出生日期:1939年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主要著作:《中國文物定級圖典》(全四冊)《中國邊疆民族地區文物集萃》《文博余話》《文博叢談》等

工作背景

一、重視博物館建設,提倡文化惠及民眾

在國家文物局主管博物館全面工作的時候,他重視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他重視文保知識普及、重視民間文保。他最早主張把博物館進入門檻降到工人、農民都能進得起。博物館免費政策出台後,他大聲疾呼推動這一政策的貫徹,發表了許多文章解讀政策,從理論上、思想上闡述其意義。他呼籲文化共享要顧及普通民眾,文物保護要依靠廣大人民民眾。

二、追討海外流失文物

成功追回流失到英國的3000多件文物,是他自1989年始擔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以來最成功的兩次追索經歷之一。3000多件走私文物,歷時三年追索 最終全部無償歸還。

1995年2月20日,中國駐英使館發回了一份電報。根據這份密電,英國警方於前一年破獲了一個走私埃及文物團伙,在清查贓物時,警方發現了3000多件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文物,於是通知了中國使館。

此前,中國從未有成功追回流入海外文物的經驗,對於國際規則和英國的法律也不甚了解,1995年年底,馬自樹帶領一個6人小組趕赴英國,以中方代表的身份跟當地司法機關周旋應對,漫長的談判持續了一年時間。1998年2月10日,對方終於在歸還文物的協定書上籤字,近3100件文物全部無償歸還中國,這是中國首次通過法律手段追回了大規模流出的文物。

三、主張文物主權

1995年6月,在羅馬召開的國際私法協會會議上,馬自樹率中國代表團與國際社會一道制定有關走私、流失文物返還的國際公約。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維護了文物流失嚴重的文明古國的利益。

對於目前越來越多元的文物追回方式,馬自樹主張要保持理性,不贊同回購的方式。“回購會造成市場的混亂,像圓明園獸首,一旦對方知道中國人志在必得了,就拚命抬高價格,造成價格扭曲。外國人搶劫了我們的文物之後,再賣給我們,這更是一種敲詐。”雖然擺在其他國家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讓他痛心疾首,但長遠的保護更令他擔憂,“追索當然是必要的,比這更重要的是看好我們的家門,就像亡羊補牢,把自己的籬笆扎牢。”

四、提倡全社會參與文保 注重文保宣傳

2005年起,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的馬自樹,作為公益組織的管理者,籌集資金、捐贈項目的評估、捐贈儀式的舉辦等等,大多過程他都親力親為,為的是給善舉者以尊重、以感謝,讓更多的人做善舉。

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基金會幾年間從機構建設、制度建設、活動策劃到文保項目落實,各項工作規範有序、穩步發展,走向了正規化。成立了10多個專項基金和分支機構,舉辦了一系列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大型文保活動,使基金會的社會信任度逐步提高,社會合作不斷加強,募資渠道不斷拓展,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使民間文保事業蓬勃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