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壽

馬福壽,字靜庵,男,回族,馬千齡季子,系馬福祥三兄、馬鴻逵的三伯父。甘肅省臨夏人,民國初期曾任寧夏昭武軍統領,出兵援助西北,保衛三邊,人念其功。

基本信息

1.寧夏省政府代主席

曾任寧夏省政府代主席,民國北京政府授陸軍中將

馬福壽,字靜庵,男,回族,馬千齡季子,系馬福祥三兄、馬鴻逵的三伯父。甘肅省臨夏人,民國初期曾任寧夏昭武軍統領,出兵援助西北,保衛三邊,人念其功。1917年1月7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陸軍中將,1928年(民國17年)10月17日,國民黨中央政府決定設立寧夏省,1929年1月1日正式建省,成立省政府,馬福壽被任為寧夏省政府委員,(當時門致中為省政府主席)。1929年4月14日馬仲英攻占寧夏,門致中退走,5月吉鴻昌趕走馬仲英,7月27日門致中離開寧夏,吉鴻昌遂代任寧夏省主席,改組寧夏省政府,馬福壽任民政廳廳長。1929年10馮玉祥調吉鴻昌率部參加中原大戰,吉鴻昌臨行前,指定民政廳長馬福壽代理省主席職權。由於馬福壽手中沒有軍隊,調駐守在平羅的速雨生騎兵師進駐省城,蘇雨生任城防司令。結果是,蘇雨生依仗兵勢,把持省政,儼然以省政府主席自居,根本不把馬福壽放在眼裡,寧夏政局被搞得烏煙瘴氣。1929年11月29日,國民黨總部負責人宋哲元電令馬鴻賓代理寧夏省主席(1931年1月馮玉祥正式委派馬鴻賓任寧夏省主席),馬鴻賓趕走了蘇雨生,寧夏省混亂的政局才暫時得以平靜。1933年3月1日,馬鴻逵主政寧夏,馬福壽任寧夏省政府委員、寧夏省警備司令。馬福壽和寧夏馬鴻逵家族的人一樣,在為官寧夏期間,公然搜刮財富,貪污受賄。除此之外,還倒賣房地產、販賣騾馬、放債吃息。1949年回臨夏居住,1956年病故,年九十多歲。

2.原八路軍參謀、茂縣縣委書記

馬福壽,男,羌族,1915年8月出生於四川茂縣三龍鄉卡玉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起,馬福壽便以在家熬硝和外出幫人度日。

1935年4月,大哥馬福堂和二哥馬福龍在北川參加了紅軍。5月31日,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先遣隊進駐茂縣三龍卡玉村,兄弟三人相會,馬福壽參加了紅軍先遣隊。6月1日中午,馬福龍在卡玉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日午夜後,先遣隊在卡玉突圍,拂曉攻克花橋。5天后去理番縣城(今薛城)整訓,半月後返威州,編入31軍91師272團2營6連9班當戰士。參加臥龍、耿達戰鬥後,返回威州附近鳳凰嶺、棋盤山、禹碑嶺、龍口一帶,擔任部隊掩護任務,後經理番到馬爾康,擔任31軍政治保衛工作。到金川後在31軍93師272團2營6連5班當戰士。紅四方面軍南下後,參加了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在蘆山戰鬥中負傷。在寶興戰鬥中,大哥馬福堂英勇犧牲。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轉進康北,從大埡口出發,翻夾金山,經懋功(小金)到道孚、爐霍,擔任大部隊掩護任務。6月底隨軍北上,他所在的6連擔任收容隊,經壤塘過草地,到達甘肅漳縣、通渭過黃河。同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參加了四十里舖、九背河、高樓、天水鋪等戰鬥。後隨部隊進駐陝西三原縣,奉命援助西路軍到達鎮原等地。

抗日戰爭時期,編入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從三原縣赴山西抗日根據地,先後擔任機槍班班長、排長、乾訓隊長、警衛連長、指導員等職。1939年奉命在山西榆社縣組建七縣指揮部,任副指揮長、作戰參謀,參加了百團大戰。1941年在安澤縣金家山戰鬥中負傷致殘,評為三等甲級。轉業後到山西武鄉縣工作。先後任財辦秘書、縣委辦公室主任、副區長、區長、縣農工部副部長、縣委委員等職。1957年4月,從武鄉縣調回四川茂縣工作,先後任農工部副部長,茂汶羌族自治縣副縣長、縣長,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書記;阿壩州貧下中農協會副主席、州民委委員、政協阿壩州第六屆、第七屆副主席等職。1983年11月離休,1994年4月23日病故,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