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致中

門致中

門致中(1889年—1951年),字清源,吉林省人,行伍出身。曾任團、師、軍長。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1940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治安總署督辦、華北治安軍總司令。指揮偽治安軍配合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圍剿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被蔣介石委任為華北先遣軍第九軍總司令,不久避居香港。1951年因患腦溢血病死,終年63歲。

門致中門致中
門致中,字清源,吉林省人,行伍出身。曾任團、師、軍長。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1940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治安總署督辦、華北治安軍總司令。指揮偽治安軍配合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圍剿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被蔣介石委任為華北先遣軍第九軍總司令,不久避居香港。1951年因患腦溢血病死,終年63歲。

基本資料

姓名:門致中

字:清源

籍貫:山東濟寧

出卒年份:1889年(光緒十五年)——1951年

生平簡介

1913年9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

1927年,任西北軍第七軍軍長,駐防寧夏。

1929年1月,寧夏省成立,任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9年7月,辭去寧夏省政府主席職務。

1930年至1939年,歷任國民政府第九路軍總司令、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晉察冀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

1940年至1945年,為汪偽政權服務,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治安總署督辦、華北治安軍總司令。

1945年至1949年,受蔣介石委任為華北先遣軍第九軍總司令。
1949年至1951年,避居香港,直至病逝。

寧夏省主席

1927年,門致中任第二集團軍(即西北軍)第七軍軍長,駐防寧夏。1928年初秋,門致中奉第二集團軍第七方面軍總指揮劉郁芬令(劉兼甘肅省政府主),率所部開往河州增援(河州即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第七軍副師長趙景文將留守的300餘名官兵編為城防隊,並組織城防司令部,以統一指揮。門致中出發後,趙景文以城防空虛,曾一再同寧夏區行政長邵遇芝及寧夏縣長王鴻烈寧朔縣長崔嘉陽等商討加強民團訓練及夏朔聯防等事宜。
同年冬,寧夏建省,中央任命門致中為省政府主席,趙雪田為秘書長,邵遇芝為民政廳長,扈天魁為財政廳長,魏鴻發為建設廳長,李世軍為教育廳長。訊息傳開後,人心才稍為安定。邵遇芝接到門致中的電令,就開始了省府的籌備工作。於是勘查廳址,修補房舍,油漆門窗,整個寧夏城氣象一新。不久,除教育廳長李世軍外,其餘各廳長及主要工作人員都先後到任了。
同年12月中旬,門致中帶著一部分手槍隊,由蘭州乘汽車返寧。門致中返寧後,稍事部署,就宣布就職,其就職後的第一張王牌是封官授爵。除各廳處的科長、秘書照例由省府加委外,緊接著又添設五個機關,並分別委派了各機關的負責人:高等法院以王芝庭為院長(事後請中央加委);煙畝罰款處以蔣犁為處長;省會公安局以祝國瑞為局長;電話局以黃某(忘記名字)為局長;榷運局以王鴻烈為局長(寧夏縣長升任),寧夏縣長一職,由第七軍秘書長陳耀先繼任。
各機關開始辦公後,門致中亂髮指示,瞎指揮。秘書長趙雪田曾說:“主席的手諭從早飛到晚。”就連公文格式,也加以翻新。如呈文末尾的“謹呈寧夏省政府主席門”也通令各廳、處、縣、局改為“謹呈寧夏省政府門主席。”他認為“門”字放在最後是不尊敬。
門致中就職後的第二張王牌是大興土木。為了儘快地建築主席官邸,門致中將寧朔縣東、西、北三面城牆外層的磚拆掉,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官邸建在省府後院,設計十分别致,外面紅綠配色,是古典式的,裡面卻是西式裝修,有臥室、書房、餐廳、浴室及男女會客廳等。官邸落成後,他的胞兄門振中即護送其“夫人”由平來寧。
寧夏素稱魚米之鄉,物產豐富,景色宜人。門致中以為寧夏得天獨厚,時常漫步城外,孤芳自賞。每次出行,總是前呼後擁,威風凜凜,被呼為“寧夏王”。

與馬仲英積怨

馬仲英部侵擾寧夏的歷史要追溯到1927年秋。當時馮玉祥部師長趙席聘任甘肅河州(今臨夏)鎮守使,慫恿所部徵兵派款,橫行回族聚居的八坊,隨意觸犯伊斯蘭教禁忌,激起當地回族民眾的強烈不滿,回族中反國民軍情緒日增。

1928年4月,河州西鄉、南鄉回民,發生新老教派之間的爭執,趙席聘藉此派軍鎮壓,對回民大肆殺害,回民的反抗情緒更盛。此時,任西寧寧海軍營長的馬仲英(河州人),聯絡馬仲達、馬虎山等7人從西寧田河州西鄉成立自立隊,提出“不殺回、不殺漢,單殺國民軍辦事員”的口號,以取消苛捐雜稅和強征學兵反對國民軍為號召,招收人馬,準備起事。僅一個月,就發展到3000多人。有的人把隱藏多年的槍枝彈藥交給馬仲英,支持起事。有的地方部隊士兵譁變,參加馬仲英部。馬仲英改稱自立隊為“黑虎吸馮軍”,自稱司令。因他當時年僅17歲,人稱“尕司令”。

開始時,為爭取漢族民眾參加共同反對國民軍,規定了“殺一漢人,二人償命,殺一回人,一人償命”的嚴格紀律,因此還有不少漢族、東鄉族、撒拉族民眾參加,隊伍迅速擴大。馬仲英部因受狹隘民族偏見的影晌,及別人挑撥離間,在其以後的行動中,所到之處,肆意殘殺無辜漢族民眾。焚燒漢族民眾住房,姦污婦女,搶掠財產,無所不為,引起廣大漢族民眾的不滿,反而孤立了自己。國民軍在追剿馬仲英部的過程中則大肆屠殺無辜回族民眾。使馬仲英對國民軍心存仇恨,所以,在馬仲英部到達阿拉善旗後,本欲繼續北去進入綏遠河套地區,其部將韓進祿堅決要求先攻取寧夏。同時,馬仲英部到達阿拉善旗時,受到旗王款待。因寧夏省主席門致中曾於1927年派人到阿旗策劃倒旗暴動,旗王為報積怨,遂慫恿馬仲英攻占寧夏。

寧夏失守

1929年4月12日,馬仲英率部經蘇峪口越賀蘭山,直撲寧夏省城,當日下午進占寧朔縣城(今銀川新城)。早在1927年8月馬仲英部第三次圍攻河州時,甘肅省省長劉郁芬調令駐防寧夏的國民革命第七軍軍長門致中率其主力吳鵬舉、馮安邦兩旅增援河州,後因甘肅戰亂不止,吳、馮兩旅一直未回寧夏。因而寧夏防務空虛,僅有300餘名官兵,由副師長趙軍文管帶,編為城防隊,暫時負責省城防務。
當馬仲英部隊突然越過沙漠進入寧夏境內,寧夏省城官府民眾極為恐慌。寧夏省主席門致中一面催調駐後防的蘇雨生部隊星夜增援寧夏,一面命令政府官員及全城居民組織防守。4月13日,馬仲英率部攻打寧夏省城。門致中率僅有的300餘名官兵奮力抵抗,但由於雙方兵力懸殊,省城很快即被馬部攻占。門致中無奈棄城轉移至廣武,後去中衛向劉郁芬求援。省政府秘書長趙雪田自焚身亡。

黯然下台

劉郁芬驚聞馬仲英部攻陷寧夏省城後,急令吉鴻昌率部趕赴寧夏追剿。5月上旬,吉鴻昌率部由鎮番、涼州、甘浪到達中衛縣城,與門致中會合。兩軍合力、幾戰交鋒,終於趕走了馬仲英,收復了寧夏省城。

戰事結束後,吉鴻昌對門致中很是冷淡。1929午7月,門致中迎娶前清端王孫女“老九”,並在省政府大辦宴席。此時,許多傷兵來到省府,在酒席宴前索要軍餉,使門致中十分尷尬,門致中力不從心,不得不辭去省主席職務離開寧夏。1929年7月,吉鴻昌奉電令:“門致中另有任用,由吉鴻昌代任寧夏省政府主席職……”7月25日吉鴻昌宣誓就職。馮玉祥正式任命吉鴻昌為國民軍第十軍軍長、寧夏省政府主席。

籌建寧夏印刷局

民國初年,寧夏省城銀川工業發展落後,機器印刷工業是一片空白。只有柳樹巷(今步行街)有幾家經營石印、油印、木板刻印手工作坊的店鋪,根本沒有鉛印、活字版印刷的先進印刷工業。1929年1月,新成立的民國寧夏省政府,百廢待興,尤其是省城銀川電報、電話、印刷業落後,造成省政府信息不暢通。為了解決省政府政令不暢的難題,儘快讓省政府各廳、局、縣等行政機構運轉起來,省政府主席門致中首先著力解決省政府發布公文、通告等印刷困難的問題。

在門致中的建議下,省政府從地方建設經費中撥出3000元,籌辦成立了寧夏印刷局。省政府派人從南京購置一台平板對開印刷機、兩台圓盤印刷機,均為搖臂操作、腳踏式半自動化機械。雖然生產效率很低,但比舊式石印、油印、木板刻印等大大前進一步。 門致中還從南京請來印刷工程師張國俊,通過收學徒的方式培養了一批熟練技工。省城銀川半自動化印刷工業自此初露端倪。

相關書籍

《坐斷西北戰未休-西北軍戰史實錄》
作者: 張傳華

門致中門致中

ISBN:9787218037530
頁數: 494
定價:26.8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裝幀:平裝
出版年: 2002-1-1
簡介:在血與火的年代裡,有一支為追求民主而最受排擠、最不屈服,屢屢受挫、又屢屢崛起的軍隊。這支軍隊正是愛國將領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西北軍從誕生到發展、壯大,以致分化、再融合,直至走向光明,每一步都充滿傳奇色彩,閃動著刀光劍影。

《華北偽政權史稿“從臨時政府”到“華北政務委員會”》

門致中門致中

作者:郭貴儒
ISBN: 9787802305717
頁數:613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 45.0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7-7-1
簡介:扶植傀儡政權,實行“以華制華”,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淪陷區實行殖民統治的主要策略。1937年在北平粉墨登場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後來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是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初期在關內扶植建立的最大偽政權。本書以華北偽政權的興亡為主線,對該偽政權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活動進行了比較系統地闡述,勾勒出該偽政權的演變情況,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新材料和新事證,進一步揭示了日本殖民統治的欺騙性和暴虐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