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名]

佛教禪宗八代祖師馬祖
馬祖,法名道一,生於公元七O九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出生地在今四川什邡兩路口鎮馬祖村。其父以編簸箕為業,他生後貌容有異於常人,據稱:“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紋。(《五燈會元》二十一頁)在幼小時喜獨處,不和其他孩童嬉戲。後來在他誕生的景龍三年所創的什邡羅漢寺作了小沙彌,二十歲時赴資中,依唐和尚落髮,後受戒於渝州圓律師,成為二百五戒具足的比丘。唐開元中,習禪定於南嶽衡山,從師於懷讓禪師。同門受教的六人,唯有道一更能對禪理印證澈悟。善於馬祖能夠弘揚禪宗,還有兩則故事,天竺有位般若多羅記述達摩東來中國傳法時,有一詩寫道:“震旦雖闊無別路朵假兒孫腳下行,金雞解銜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六祖慧能也曾向懷讓說:“向後佛從汝邊去,馬駒踏殺天下人。這隱喻的馬駒恰恰吻合在馬祖身上。
馬祖學有所成之後,先在建陽佛跡嶺傳法,其後遷到江西臨川,次到龔公山。唐大曆中,公元七七0年左右,又到南昌開元寺。金陵駐軍統帥路嗣恭十分景崇,親聆馬祖說法,因而四方學者也來受教。他曾向信眾闡明他的禪說主張,說是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他還引菩提達摩來中國弘法,傳上乘一心之法,用《楞伽經》的話說:“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之法門”。他要求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當時越州大殊慧海曾到江西向馬祖求法,馬祖回答: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見《傳燈錄》卷六)用他的答語來認識,即是說佛天生在人心中,不必向外去追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是世界本源,認識了心,自然就認識了世界。有了主觀頓悟,馬上就可以成佛。他這一禪學理論,被廣泛流傳,為禪宗學者們普遍接受。
馬祖於唐貞元初,曾返回四川什邡,在他出家的羅漢寺弘揚禪理,高壇說法,眾僧雲集。貞元四年正月返回江西。行至建昌石門山,見該地平坦,對隨行侍者說:“余已感體質老朽,若死後可以葬於此。回寺中果然染病,當寺中首座去探病情時還作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命人給他沐浴、淨身、鏇即跏趺而逝。唐惠宗元和年間,被稱為大寂禪師,其靈骨建塔以葬,名“大莊嚴塔。”
馬祖在江西建叢林,聚眾說法,弟子多達千人,禪宗因此大盛,尤以臨濟宗為最。臨濟示是馬祖的弟子百丈懷海禪師的再傳法嗣羲玄,在古鎮州(今河北正定縣)滹沱河畔建臨濟院而創立。馬祖出家的什邡羅漢寺,一直繼承臨濟宗派的正統。此宗流衍到宋徽宗崇寧年間。本宗高僧克勤在成都昭覺寺開壇說法,法嗣弟子與新都寶光寺同出一脈,到明末清初,原在寶光寺駐錫的破山海明等高僧,更對羅漢寺十分關注,以後江蘇的金山、高蚊、浙江的寧波雪寶寺、成都昭覺寺、各大佛廟,都時有禪僧來寺駐錫,闡發宗風。臨濟宗十傳至成都昭覺寺,笑宗印密傳破山、傳月容。月容由寶光寺來羅漢寺,禮汀達徹禪師,繼月容任方丈,這都戰於宗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