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產平

馬產平

馬產平,是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沙壩鎮玉馬山村的一個移民聚居點,地勢較高,沒有道路。與沙壩鎮二村溝村接壤,馬產平居住的彝胞,有部分被稱為二村溝七組村民(實際沒被當地承認)。截至2012年,共有4000多人在這裡居住,居民多數沒有戶口,兒童失學嚴重。

基本信息

簡介

馬產平馬產平

馬產平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沙壩鎮玉馬山村(距州府西昌僅50多公里)。

1982年開始,從周邊喜德縣、金陽縣、昭覺縣、美姑縣、雷波縣等地陸續遷來一批批移民。據當地彝族山民估算,到2012年,馬產平約有700多戶,合4000多口人,其中大約半數沒戶口

位置

馬產平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沙壩鎮玉馬山村,在漫水灣鎮西北方向,距離西昌市至冕寧縣的高速路4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N2814.530\',東經E10207.952\',海拔2151米。

人口

馬產平居民馬產平居民

1982年開始,從周邊喜德縣金陽縣、昭覺縣、美姑縣、雷波縣等地陸續遷來一批批移民。由於無力支付山下玉馬山村的安置費用,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涉及到計畫生育的問題,這些移民只能在山坡上落腳,並靠在山上種些玉米、土豆維持生計。其大部分人口無戶籍,尤其是兒童,由於超生而且沒有經濟能力支付罰款而成為黑戶。

據當地彝族山民估算,到2012年,馬產平約有700多戶,合4000多口人,其中大約半數沒戶口,即使在遷出地原籍本來有戶口的移民,定居馬產平後也不被當地政府承認,辦不了新戶口,享受不到任何養老、醫療保險等福利,變成黑戶。

馬產平的彝族黑戶散居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群山里,沒有政府行政村的管理和救助。

農業

馬產平每戶有4至30畝不等的貧瘠山地,只能種洋芋(土豆)、苞谷(玉米)、苦蕎麥等作物。常年缺水,從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初,沒下過大雨。有山民播種了30斤苞谷種子,預計只能收成3斤。有的山民在第一茬作物枯死後,再次播種,一切只能祈求上蒼。蔬菜只有一種叫“酸菜”的,每年8月播種,11月收成後曬乾,存在屋內樑上供整年食用。2.4元一斤的大米還不是每家每戶都吃得起。

教育

阿玉吉吉(左邊紅衣)是馬產平僅有的5名入學兒童之一阿玉吉吉(左邊紅衣)是馬產平僅有的5名入學兒童之一

馬產平每戶人家有3至9個孩子,適齡兒童的失學嚴重。據媒體2012年7月的統計,馬產平7至14歲的適齡失學兒童總計463名。整個馬產平,會寫漢字的人不超過10個。受限於戶口、經濟、路程等因素,2012年正在山下玉馬山村國小上學的孩子只有5個。很多孩子到了14歲就到外地去打工,在家務農的也很早結婚、育兒,又產生下一代“小文盲”、“小黑戶”。

交通

馬產平沒有路,從山下玉馬山村六組徒步爬山路,正常氣候下需兩小時才能到達馬產平。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但山路崎嶇,馬匹只能用作馱重物的工具。山民喝水也只能到山澗去背。

戶籍問題

有關戶籍事宜,涼山州公安局是這樣說的:
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聚居在馬產平多年已成為客觀事實。當地政府應當儘快評估是否需要為之成立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管理組織,以便對其實施適當有效的行政管理。
如果評估的結果是需要為之成立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管理組織,則可以預先做好下列工作:
1、了解山下的原住民對馬產平移民的存在及土地歸屬權是否有異議?是否曾經發生過衝突?
(為此我專門找到在山下玉馬山村六組當了32年隊長、有較高個人威信的馬志清老人。馬志清老人親眼見證了馬產平三十多年來的變遷。他說:“住在馬產平山上的人,都是後來從外地搬過來的。他們守規矩,從來不會惹事。”後經多處走訪還了解到,馬產平移民的房屋、土地都是向原住民購買的。沒有發生過私自占據原住民房屋、土地的事。這幾十年來,原住民和新移民間沒有發生過土地歸屬權等爭議。)
2、當地政府應當協助無戶口的移民解決戶口問題。
3、對於已有外地戶口但居住在馬產平的移民,應當以自願為原則,允許這部分人把戶口遷到居住地,以便就地統一管理。
4、當地的“社會工作委員會”或類似機構應當督促、指導地方公安、民政、教育等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