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作者藉由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爾克斯獨特的童年養成,當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厭其煩地將《百年孤獨》中繁複的線索一一蒐集、整理,帶讀者一步步尋找、梳理、解開書中一個個伏筆和謎題,指出這部魔幻現實主義巨著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文字簡白暢達,深入淺出,句句淺顯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讀《百年孤獨》的華語專著,帶你真正讀懂《百年孤獨》!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讀《百年孤獨》,像走一座迷宮。
沿途風光旖旎,引你駐足逗留貪戀於此地美景,而往往忽略了指引方向的路標——那是馬爾克斯埋下的重重伏筆與提示。
楊照拿著線頭,帶你走進這座迴環曲折的迷宮。他不厭其煩,將所有繁複的線索收集、梳理、引證,一一解讀書中那許多美麗難懂的隱喻,解讀南美大陸無法改變的命運,以及那塊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結局。
《百年孤獨》是部奇書,《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則是真正讀懂它不可或缺的鑰匙。

作者簡介

楊照,台灣著名作家、文化評論家。著有《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暗夜迷巷》《黯魂》《迷路的詩》《我想遇見你的人生》《在閱讀的密林中》《故事照亮未來》等多部小說、散文及文化評論,並在《新新聞》《晶報》等開設專欄或任主筆。 在誠品書店舉辦的四十六期“誠品講堂”中,楊照擔任三十一期主講,為普通讀者解讀系列經典作品:將繁複的概念與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在巨觀視角上深入文本細節,又不失幽默。本書即是他解讀文學經典《百年孤獨》的專著,帶讀者領略經典作品魅力的同時,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懷。

圖書目錄

作者序 多重時間敘述的奇書——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的絕景
第一章 作為一個文化單位的拉丁美洲
第二章 魔幻寫實的文學舞台
第三章 寫實主義、現代主義與福克納
第四章 加西亞·馬爾克斯寫作的三大主題
第五章 線性開展與不斷循環的時間觀
第六章 從上帝之城到人間之城的轉向
第七章 依賴理論與社會的集體記憶
第八章 極度悲觀的絕望之書
第九章 超越科學理性的文學之眼
附錄 加西亞·馬爾克斯主要作品創作年表

序言

多重時間敘述的奇書——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的絕景
二十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部分取材自我的外祖父經歷的短篇小說《黯魂》。小說發表後,受到了許多重視,前前後後被收在超過十本以上的選集裡,成了我創作初期的“代表作”。
我自己心裡明白,《黯魂》得到的熱烈迴響,不全然是因為作品寫得特別好。更重要的是這篇小說應和了當時台灣社會的脈動。那是一個重新挖掘歷史的時代,那是一個以文學探觸禁忌記憶的時代,還有,那是一個嘗試探求新鮮小說寫法的時代。
《黯魂》用了當時最主要的一種新的小說風格—魔幻寫實。敘述從小說主角顏金樹生平最後一次面對鏡子開始,鏡中將要預示他自己死去時的影像……會用這樣的手法寫,不消說,當然是受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刺激影響。
我之前讀了楊耐冬先生的中譯本,後來又在台灣大學對面的“雙葉書廊”找了英文譯本,再從頭讀起。下筆寫《黯魂》時,我幾乎讀過兩次《百年孤獨》。說“幾乎”,是因為兩次閱讀,都沒有真正讀完。讀中譯本和讀英譯本有完全一樣的反應,讀到最後的三分之一,開始產生強烈“捨不得讀完”的感覺。我相信小說最後會有一個氣勢驚人的結局,一個真正能總納前面那么豐富奇特敘述的結局,我相信讀到那樣的結局,一定會產生心神蕩漾的恍惚之感,帶我進入一種最高又最深的閱讀境界,正因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著,不想那么快走到那終極之處。
寫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應該、也可以走向那閱讀絕景了。我又將中譯本找出來,再從第一個字讀起,這次會一直讀到最後一個字。
閱讀過程中,我無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寫實”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寫實”兩者之間的差距。沒有辦法,愈讀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讀愈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加西亞·馬爾克斯寫得出來的,我就是寫不出來。
我特別注意到了時間的問題。我自己寫的,是單一敘述時間中夾雜著記憶倒敘,看來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很像,但絕對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細分析檢查了他的時間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時間!我開始懷疑他的敘述時間,恐怕超過了中文翻譯所能表達處理的,拿出英譯本比對,唉,果然如此。
逐步分析、逐步對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終於還是來到了馬孔多的命運終點。讀完最後一段最後一句,我激動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與信任沒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獨》的結尾,和《黯魂》一樣,寫的都是預見死亡,得到關於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
怎么會這樣?為什麼還沒讀到《百年孤獨》終篇的我,寫出來的小說,卻和《百年孤獨》有同樣的結尾?是純粹的偶然,還是意味著《百年孤獨》書中其實已經藏著結局的暗碼記號,潛意識中的我已經感覺故事只能以這種方式收場?那可能的暗碼記號,又是什麼?
在某個意義上,這本書的內容,就是當年創作疑惑的持續思考。從一個小說寫作者的身份出發,多次出入依違在讀者與研究者的身份間,互相印證,彼此詰問,借著講授“現代經典細讀”課程的機會,終於得以整理出來。因為是以多重身份的立場進行的思辨,談說的方式無可避免顯示了多層次的搖晃碰撞。整理過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讓解讀的流動,可以更接近我真實的思考經驗。
我是這樣接觸、接近加西亞·馬爾克斯及《百年孤獨》的,或許也可以這樣來幫助一些讀者接觸、接近,進而享受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