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巨石神廟

在16世紀,波托西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複合體,其礦物開採依賴一系列水力工廠。遺址由工業遺址塞雷里科組成,水由複雜的引水系統和人造湖提供,這座殖民城擁有卡薩德拉莫內達、聖洛倫佐教堂、貴族住宅和工人居住區

簡介

在16世紀,波托西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複合體,其礦物開採依賴一系列水力工廠。遺址由工業遺址塞雷里科組成,水由複雜的引水系統和人造湖提供,這座殖民城擁有卡薩德拉莫內達、聖洛倫佐教堂貴族住宅和工人居住區-"barrios mitayos"。

馬爾他巨石神廟歷程

礦業城市波托西 (Potosi)位於安第斯山脈賽羅里科山的下方,賽羅里科山自南面俯瞰著這座城市。波托西海拔4000米,建於公元1546年,歷史上以採礦業聞名,為波托西省的首府。
自從被發現後,從1542到1545 年間,作為新大陸最重要的銀礦之一,波托西經歷了快速成長。當時,今天作為波利維亞領土的這塊土地從1538年開始被西班牙殖民當局統治;1543年它併入秘魯總督管轄的範圍。
1572年,代國王弗朗西斯科·德·托萊多結束了礦山的第一個混亂的開採熱潮,引入新的工藝過程進行開採,建立稱為"米塔(mita)"的壓榨印第安人的制度。波托西的城市和其礦山經歷了極繁榮階段。
1580左右,當礦山的生產基本完善的時候,產業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22條尾礦壩和大約100軋碎機。這是波托西一直持續到17世紀的全盛時期的開始。在南美洲,這座城市興旺發達帶動了遠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利馬等港口城市的發展。波托西礦山也在歐洲的經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波托西由5個水庫以及其大壩,一處皇家礦山,大約5,000處其他的礦山和城市本身組成。從1572年以後,城市根據"印第斯法"規劃和發展,其中圍繞中心廣場的街道格柵尤其有規則。
中心廣場的建築是巴洛克式和馬提斯式的混合風格。大教堂還有很多的其他的紀念碑在18世紀被重建。造幣廠也在18世紀重建,內有南亞美利加洲最大的城市紀念碑。洛倫佐大教堂在1548年建成,是波托西的最古老的馬提斯式的建築作品。環繞城市的14個分區是14個印第安居住區。
"皇家城市波托西對安第斯山中部地區的建築風格和紀念碑藝術發揮著持久的影響,廣泛傳播了受印第安文化影響的巴洛克式和馬提斯式的建築風格""波托西是現代重要銀礦山中的最優秀例子。全部生產設備與水壩、溝渠、選礦中心和乾燥窯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社會結構也同樣好好地保存下來"波托西和全世界一件要事有直接和原始的聯繫:16世紀,因進口塞維亞寶貴的金屬,西班牙貨幣大量湧入,引起經濟上的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