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五常

馬氏五常

馬老大字伯(孟)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老四字季常,馬老五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 馬氏五常 :馬良 ,馬謖 ,馬靜 ,馬季, 馬通 .馬氏五常中的老大、老二、老三似乎沒有史書記載姓名,馬玄、馬康、馬津之說不知依據為何,馬順、馬統、馬安仁一說為日本三國志揭示板上內容,並稱出自隋朝時期的《荊南諸雄記》一書,並用日文簡述了三人的經歷,但鑒於網際網路上沒有任何關於《荊南諸雄記》此書的信息,所以可信度不高。

名詞解釋

馬老大字伯(孟)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老四字季常,馬老五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

馬氏五常馬氏五常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氏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先主領荊州,闢為從事。( 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氣。 劉備占領荊州之後,徵辟他為從事。)

馬氏兄弟介紹

馬良

馬良字季常,並有才名。

馬良眉中有白毛。時人語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歷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與諸葛亮的私交甚好。

馬謖

馬謖(190-228),字幼常,籍貫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 ,官至越希太守。 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但馬謖因在在諸葛亮北伐時作戰失誤使街亭失守,從而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被諸葛亮斬殺。

馬氏其他兄弟

馬氏五常中的老大、老二、老三似乎沒有史書記載姓名,馬玄、馬康、馬津之說不知依據為何,馬順、馬統、馬安仁一說為日本三國志揭示板上內容,並稱出自隋朝時期的《荊南諸雄記》一書,並用日文簡述了三人的經歷,但鑒於網際網路上沒有任何關於《荊南諸雄記》此書的信息,所以可信度不高。

“馬氏五常”及其聯想

三國中,我們常提到的“馬家軍”是指涼州的馬氏軍團——馬騰和他的子侄馬超、馬休、馬鐵和馬岱以及韓遂所領的軍隊,在三國志九中還包括光榮變態產物馬雲綠(馬超的妹子趙雲的老婆)。這馬家軍在諸侯中雄霸西北威鎮一方,而遊戲中他們的騎兵可說是橫掃千軍攻無不克。到了馬家軍入川時,卻只剩下馬超和馬岱。巧的是劉備有兩個不錯的幕僚也姓馬,乃馬良馬謖兩兄弟。如果那倆馬武將和這倆馬文官能一同帶兵,也可組成新的馬家軍,可能攻擊力沒有原來那么強,但現在既有將軍也有參謀,這更像一支正規軍隊。不過總覺得有那么點怪怪的。

說到馬良季常,記得最清楚的是“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句褒獎他的話,乃劉備領荊州時跟隨劉備並為其效力。劉備進取西蜀,馬良被任為左將軍掾,輔助關羽駐守荊州。後出使吳國,為孫權所敬重。劉備東伐時,以侍中身份招納了武陵五溪少數民族。先主兵敗彝陵,“良亦遇害”,估計和張南、傅肜等一樣死於戰場上,死時三十六歲。

而且馬良和諸葛亮交往甚厚,兩人關係親密,斐松之還推測他倆可能是結拜兄弟。

馬謖字幼常,和其兄一起從事劉備,雖得諸葛亮賞識,劉備卻不怎么欣賞他,謂之“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孔明南征時,採納了馬謖的建議:以心服人,幾番放了孟獲以服南蠻。但是在第一次北伐中,馬謖初上戰場推測失誤,導致街亭兵敗,回蜀後被處死,年三十九。

先不論馬謖街亭之敗,他起碼是“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對於馬良,陳壽評曰“馬良貞實,稱為令士”。兩兄弟皆有過人之才,更何況有言“兄弟五人,並有才名”,說的就是馬家五兄弟。

每次讀到《三國演義》中的“馬氏五常”時,都希望馬氏五人能出場,畢竟非常想看到更多的能人展露鋒芒。可是,大家都知道只有倆人跟了劉備,其他三人為什麼不出仕呢?是要養老,或者是像徐庶那三位整天吃喝玩樂的酸“名士”一樣沒有抱負,還是有別的原因?這個無從知道。不過可以肯定五人皆非凡才,但是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記載其他三人的名字,更別說他們的事跡了。不知道別的史書上有沒有記載。

關於“馬氏五常”,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常”是什麼意思。我原先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不明白,今日突然想通了,這還和其他三人有關,並且可以推知其他三人的字。

馬家乃五兄弟,馬謖是最小的,但馬良排第幾,書中沒有提到。

古代有“伯(孟)仲叔季”的排序,如《左傳》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的兩個胞族八個氏族,叫伯奮氏、仲堪氏、叔獻氏、季仲氏(此四氏為一個胞族),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為另一個胞族),商朝的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老大名允,字公信,謚夷,後人稱之為伯夷,老三名致,字公達,謚齊,後人稱之為叔齊。而且古人常以“伯(孟)仲叔季”取名和字,如孔子,字仲尼;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

馬良字季常,馬謖字幼常,那么按照“伯(孟)仲叔季”的順序,可以知道馬良排第四。在“伯(孟)仲叔季”中沒有第五個,而排第五的馬謖字幼常,這因為他是最小的,既“幼”意為“最小的”。

一個季常,一個幼常,都有“常”,原來“馬氏五常”的“常”是這個意思!那么馬老大字伯(孟)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氏五常,真是名副其實。

想通了字,可名是推不出來的。如果讓我來取名的話,乾脆叫:馬玄伯常、馬康仲常、馬津叔常,遊戲裡登錄武將也這樣。哈哈,我叫伊玄康津嘛。

這么一想,才發現原來三國里很多武將的字都是如此取得。

孫策伯符,孫權仲謀,孫翊叔弼,孫匡季佐,老大、老二一看便知。

曹操孟德,姜維伯約,陸遜伯言,公孫瓚伯圭,郭淮伯濟,是老大吧。

還有司馬懿仲達,羊祜叔子,劉璋季玉等等也是這樣取字的吧。

馬超孟起,如果“孟”是這個意思的話,那可以給馬休、馬鐵分別取字為仲起、叔起(應該是仲X、叔X,X未知),那光榮就可以給他們加上字了。玩笑而已:)

另外,從“幼”意為“最小的”,可說明古代取字時,往往最小的一個取為“幼”。比如孫堅文台,孫靜幼台。又如陸遜兩個兒子,長子夭折,次子陸抗字幼節。

還有,關於著名金石藝術家童大年的《童子雕瑑》中:“宗自高祖。世代單傳。至先考松君。府君生五子。長昂。字伯英。號鶴霄。次昹。字仲文。號漱霞。三晏。字叔平。號劍波。四升。字季泰。號旭滄。俱已去世。五暠。字幼來。號心龕。即小子。更名大年者也。世籍崇明。崇之鄉有金鰲十二峰者。實培塿。而以峰名著。數典而不忘祖。復寓登高自卑之意云爾。甲戌春日。童大年記。”其中有“五暠。字幼來。號心龕。即小子。”幼即是最小的意思。

註:加引號的句子(不包括字詞),若沒有說明出處,皆出自《三國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