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提語

印度西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馬拉提民族文學。最早的文學作品是11世紀宣傳那塔教派思想的《不朽的對話》,最早的詩人是穆貢德拉賈(1128~1198),著有《智慧之海》和《美妙的仙酒》,歌頌庇護他的王公,宣傳那塔教義。從此直至17世紀,稱為虔誠文學時期,詩人多半是宗教改革家。印度這個國家可以說是一個“語言博物館”,國內民族眾多,語言更是豐富多彩,光聯邦憲法認可的表列官方語言就有20多種,國內很多少數民族語言的歷史悠久甚至大大超過國語、且使用者眾多,如泰米爾族就以其跟梵語一樣經典古老的泰米爾語為榮,甚至有點看不起國語。雖然印地語是其國語,☭但英語卻在政治、商業、科學等領域更廣泛的被使用,會熟練的英語幾乎就是有身份、有教養的象徵;在全國性活動中來自非印地語邦的人民更願意選擇用英語來做族際交流語,而多數印地語居民也會樂意與他們用英語夾雜‘市場印地語’來進行交談.

馬拉提語

正文

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及相鄰的邦外幾個地區的官方語言,印度憲法承認的語言之一。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使用人口近4000萬。以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浦那市的語言為標準語。古馬拉提語形成於12世紀。
馬拉提語有長短元音,但i:~i和u:~u兩種對立已經消失。元音開口度要求較嚴,有 e~ε和o~叾兩種對立。還有含糊元音和鼻化元音。輔音有呇和c的對立。詞中輔音r-(h)往往反映出╨(h)→╱(h)的歷史音變。馬拉提語的名詞有直格和斜格(複數往往無區別),斜格和後置詞連用表示各種格的意義。人稱代詞有敬體和非敬體的區別;第一人稱複數有“我們”和“咱們”的區別。名詞有陰性、陽性和中性,關係代詞也有這3個性。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分別用一套詞形變化。句子的基本詞序是主語—賓語—動詞。馬拉提語的文字和印地語一樣,採用梵文天城體。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