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廟

馬廟

馬廟地處山東省金鄉縣最西部,西與成武、巨野兩縣接壤,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9.8萬畝,人口5.4萬,轄67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

山東省金鄉縣馬廟鎮

是金鄉縣人口較多、面積較大的鄉鎮,是金鄉縣先進鄉鎮,濟寧市黨建先進鄉鎮,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山東省畜牧生產先進鄉鎮。
馬廟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傳,唐代馬姓在此建村,修有廟宇,因此得名馬廟。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代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屬緡國,系子季禧的封地,是當時山東的政治文化中心—曲阜走向中原地區的咽喉,是東夷挺進中原參加部族大融洽的必經之地,為華夏族及華夏文化的形成做出卓越的貢獻。在這塊熱土上,培育了西漢梁王彭越,三國名將滿寵等歷史名人。1930年馬廟正式形成建制—馬廟區,1940年屬金西辦事處,1958年8月為馬廟人民公社,1984年建鄉,1999年改鎮至今。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模式為夏季棉花、玉米,冬春為大蒜,是金鄉最主要的大蒜生產基地。馬廟大程樓村北部的一塊地方,所產小米色澤金黃、油而不膩,是明清歷代進貢之佳品,位居中國四大名米之首,有“金谷”的美名,故而馬廟又被稱為“金谷之鄉”。工業近年來有較大發展,圍繞大蒜的冷藏、運輸、初加工等做文章,又積極發展果蔬製品的加工,形成了“以工促農”的發展模式。
馬廟鎮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教育發達,人口文化科技素質較高。抗戰時期聞名湖西的抗日育才國小就在曹坊村,中共黨員秦和珍也在邵莊村一帶組織了4處國小。馬廟鎮武訓式的人物程鑒淵,個人捐資助學大程樓村創辦了金鄉縣第一處國辦農村中學。目前,馬廟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每年都向國家輸送大批的人才。
此地崇文尚武,民風淳樸,既沐聖人教化之風,又兼有豪爽俠義的山東大漢品性,樂善好施,友善好客,外人多有賓至如歸之感。

安徽省懷寧縣馬廟鎮

馬廟鎮地處安徽省安慶是中桐、懷、潛三縣交界處,是懷寧新縣城的衛星鎮。2004年10月與原楓林鄉合併成新的馬廟鎮。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3個民委會,人口4.6萬人。馬廟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曹操在此產下太子曹丕,路過境內蘆峰寺抽籤禱告後屢戰屢勝,於是殺坐騎祭當地一座小廟,後人稱之為“馬王廟”,現簡稱馬廟。馬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皖西南地區最大的腸衣加工基地,全省知名的民營科技示範園區,全縣最大的加工製造企業板塊,素有棕紗製品之鄉、板材之鄉之美稱。
改革開放以來,馬廟民營經濟十分活躍。全鎮個體私營企業已達500餘家。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家;5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5家。去年全鎮民營企業產值達10億元,占GDP的96%。民營企業經過二十年的滾動發展,目前已形成捲菸輔助材料、建築材料、化工、彩印包裝和棕紗製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80%。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多億元,其中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億元,財政收入達1000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均名列懷寧縣各鄉鎮之首。
1、板材業為馬廟鎮的主導產業。全鎮擁有板材生產企業30多家,板材生產線40條,年產各類膠合板3000多萬張,板材品種達30餘種,是全國三大板材生產基地之一。科林木業有限公司年產各類膠合板、高中密度纖維板7萬立方米。2、捲菸輔助材料生產企業為馬廟鎮的龍頭企業。省菸草公司定點生產企業——懷寧縣特種紙廠,擁有水松紙生產線8條,日產成品紙8噸,生產紅三環、迎客松、金皖、黃山四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國家菸草總公司定點生產企業——懷寧縣香精廠,生產煙用香精系列產品50餘種。3、棕紗製品為馬廟鎮的傳統產品。馬廟鎮被譽為棕紗製品之鄉,棕紗製品銷往全國各地。4、建材業。中瑞塑鋼型材有限公司擁有生產線3條,年產PVC型材3000噸,組裝門窗能力20000平方米。生產紅磚的輪窯企業7家,年產紅磚8000萬塊。5、化工產品。全鎮擁有氧化鋅生產線7條,年產氧化鋅300噸。板材產品輔助材料環保膠生產線10條,年產環保膠6000噸,還有補板膠帶,年產30萬米。6、彩印包裝業。華大彩印包裝有限公司已成為安慶唯一一家出版、包裝裝潢印刷、彩色商標印刷、出口產品紙箱、封箱膠帶等為一體的配套生產企業。
園區建設——科學運籌借勢發展
馬廟民營經濟開發區原名馬廟省級民營科技示範區,與安慶火車西站相鄰。2003年4月經省科技廳批准設立為省級示範區,原規劃面積400公頃,經省政府審核,擬保留面積為100公頃。審核保留後的面積符合馬廟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馬廟鎮城鎮總體規劃。截至2004年底,已徵用土地600。全區累計總投資達3億元。去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億元,財政收入達11000萬元。
馬廟鎮把2005年定為民營經濟開發區建設年,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先行起步、滾動發展”的總體思路,為實現“抓規劃、拉框架、出政策、樹形象”的近期目標,今年工作目標是:完成馬廟民營經濟開發區的規劃編制、實施2.7公里主幹道路網建設,完成起步區300畝土地徵用、拆遷及平整,確保建成開工企業5家,實現引資額1000萬元。
切實強化領導,為園區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在工作位置上,將突出把園區建設作為“頭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超常對待,超常運作;在工作精力上,鎮主要負責人將確保80%的精力投入到園區建設和發展中去;在解決園區一些具體問題上,鎮黨政班子成員實行包責工作制,對重點投資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服務,緊抓不放,一抓到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園區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園區發展的關鍵。該鎮採取超常規的發展舉措,本著市場運作、加速推進的要求,全力以赴推進一期工程的2.7公里道路網建設,構建“二橫三縱”發展框架,完成起步區7戶900平方米的房屋拆遷任務,對300畝征遷地進行平整,同時與有關部門相銜接,對起步區內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同步跟進,探索一條“舉債征地——搞好配套——吸收項目——擴大收益——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全力招商引資,為園區建設和發展夯實基礎。招商引資工作是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園區又是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載體。該鎮將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把園區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構築新的競爭優勢的龍頭來舞,力爭儘快形成規模,發揮集成優勢。有重點、有創新地籌劃運作園區招商活動,發揮園區在政策服務、綜合功能和產業發展等方面作用,積極吸引廣大客商進園投資,從而形成一個以“為園區招商、為園區服務”的新局面。
更新觀念,為園區建設和發展提供軟環境保障。優良的軟環境是加快園區發展的原動力,該鎮將堅持“硬體不足軟體補,政策不足服務補”,確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都關園區形象”,“投資者是上帝”的觀念,講求效率,講究服務,著力營造“家”的投資環境。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靠服務招商、靠政策招商、靠環境最佳化招商上來;簡化辦事程式,改進工作作風,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立等就辦”的服務承諾制,竭誠打造優越政策環境、服務一流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一切圍繞投資者服務、項目建設服務和園區發展服務。
堅持基礎設施與項目開發並重,優先發展民營科技企業,致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配套發展第三產業,力爭到2010年,全區投資額達到1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30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集聚功能強勁、優勢特色明顯、整體發展協調的民營科技示範區。
理念創新——著眼長遠謀劃發展
馬廟,在跨越發展中熱潮湧動,處處閃耀著科學的思路和創新的理念。
舞活一個龍頭。在繼續激活民營資本,抓好鎮內企業發展的同時,切實把招商引資擺上龍頭位置,借用外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構築二大載體。即馬廟鎮載體和馬廟民營科技工業園載體,著力營造招商引資磁場效應,為引資引項提供良好的平台。
做活“三篇文章”。發揮與新縣城對接功能,做活環境優勢文章。馬廟緊鄰新縣城,馬廟的民營園與縣工業園、安慶火車西站相連,該鎮將以小城鎮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城鎮品位,以城鎮化促工業化,承接新縣城輻射增創環境優勢。發揮本地小能人作用,做活產業優勢文章。鼓勵企業主拓寬視野,大膽發展、讓“小能人”變成“小巨人”。圍繞特種紙、板材、塑鋼、氧化鋅、腸衣等特色主導產品,圍繞三環集團、煙用香精廠、科林木業公司、中瑞塑鋼公司、三官腸衣公司、華大彩印公司等重點骨幹企業,加大產品科研開發力度,加快科技興企步伐,擴張企業規模,做好產業鏈文章,把“小老樹”鑄造成“大航母”。發揮省級馬廟民營科技示範區的品牌作用,做活平台優勢文章。該鎮把民營工業園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承接招商引資重要平台來抓,作為擴大對外開放,構建馬廟新的競爭優勢的龍頭來舞,堅持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園區在政策服務、綜合功能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優勢作用,加速民營資本、產業集群等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實現馬廟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