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土臘佛陀立像

馬土臘佛陀立像

這尊《馬土臘佛陀立像》就是當時馬土臘地區最著名的佛像代表作。笈多王朝(公元320-600年)是印度佛教的鼎盛時期,佛教藝術也同時進入黃金時代。這裡,無論是建築、雕刻還是繪畫,都出現繁榮的創作局面。名作紛呈,風格多樣,流派爭輝。這一切標誌著印度美術在前一階段發展的基礎上,已形成印度古典藝術的光輝體系。

簡介

馬土臘佛陀立像 《馬土臘佛陀立像》,紅砂石雕像,高217厘米,約創作於公元五世紀,現收藏於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笈多王朝是古代印度繼孔雀王朝之後的又一個統一的帝國,曾經擁有過發達的國力和高度發達的藝術。笈多王朝的美術在印度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當時名作迭出,流派紛呈,不論建築、雕塑還是繪畫,都確立了印度古典主義的審美思想和藝術規範,所以這個時期被稱為印度古典主義藝術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以佛像最有代表性,其中馬土臘和薩拉納特兩個地方的佛像最為出色。

歷史淵源

這尊《馬土臘佛陀立像》就是當時馬土臘地區最著名的佛像代表作。 這尊佛像的臉型是印度式的橢圓型,同時還融合了希臘雕塑的某些特徵,細長的眉毛象倒八字一樣向上高高挑起,眼帘低垂,充滿沉思冥想的神情;鼻樑高聳筆直,鼻翼舒張,嘴唇寬厚,嘴角含著自然的微笑,神情寧靜而玄妙。佛陀身披薄薄的通肩式袈裟,薄如蟬翼,仿佛被滲透了一般呈透明狀,隱隱約約顯露出身體的輪廓,那是一個健壯豐滿的男性人體,有著圓潤豐滿的雙肩,起伏和諧的胸膛,比例勻稱的身材和修長的兩腿,充滿了勃勃生機;再加上那寧靜的面容、溫和的手勢,俊逸的體態,使整個雕像顯現出雄偉雅致,氣度雍容的氣質。雕像的頭部後面有一個巨大的光環,裝飾有精美華麗的圓形浮雕:中心是盛開的蓮花,周圍則是環環相套,錯雜如錦的花紋。這光環象徵著佛陀維識玄想、微妙深奧、光華燦爛的精神境界,也襯託了佛像面部表情的單純寧靜。
這尊佛像是印度古代雕塑藝術的精品,與《鹿野苑說法的佛陀》同為笈多時代最優秀的佛像雕刻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