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魚

馬友魚

馬友魚是湛江徐聞、吳川一帶的海特產的一種特產,在廣東湛江受歡迎度很高的,馬友魚屬馬鮁科四指馬鮁屬的一種魚類,學名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Shaw, 1804) ),中國民間俗稱午筍、祭魚和鯉後,湛江人則一般稱之為“馬五”或“午魚”。馬友魚是一種多脂肪的名貴魚類,捕撈的數量不多,市場上較難買到。中國沿海均產之,以南方為多,又以湛江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馬友魚鮮品和乾品最為著名。

基本信息

特徵

馬友魚 馬友魚

馬友魚一般體長30~50厘米、體重800~1300克,大者可達2米,重5公斤。

馬友魚喜棲息於沙底海區,每年於5~6月間向港灣作生殖洄游,生殖後游返外海。馬友魚的口大,下位,吻圓鈍、上頜長於下頜,兩頜牙細小成絨毛狀並延伸至頜的外側,只在口角具唇。體被大而薄的櫛鱗,體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2個,間隔較大;胸鱔位低,下方有4條游離的絲狀鰭條。其長度約與胸鰭鰭條相等,尾鰭深叉形、背鰭、胸鰭和尾鰭均呈灰色、邊緣淺黑色。

食用

營養

馬友魚 馬友魚

馬友魚比一般海魚類含有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DHA、牛磺酸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鐵、磷、鈣都要多,而且不飽和脂肪酸、牛磺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DHA(俗稱腦黃金)是大腦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能促進嬰兒大腦細胞發育,提高眼睛的暗適應能力,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所以人們說多吃魚的人會聰明。

功效

馬友魚 馬友魚

馬友魚在廣東沿海漁汛期為3~5月份,尤以5月份產量集中。午魚的脂肪含量為10%,比一般的魚類要高出許多,蛋白質的含量也很豐富,有補虛勞、健脾胃的功效,據中國著名藥典《中華本草》上記載,馬友魚還是一味消食化滯藥,捕捉鮮魚除去鱗片及內臟後燉食可治飲食積滯。馬友魚(午魚)的肉質細嫩,是一種良好的食用魚類。這種魚的肉味相當鮮美,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種魚的肉質分層,像千層糕一樣層疊起來,如果醃製之後就會一層層分開,所以製作鹹魚的味道也很好。經過多年的發展,湛江的馬友鹹魚乾現從貨源、製作、儲存、烹調都自成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