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卷7)

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的空想論思想三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矛盾問題的再認識第三節 關於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思想的演變二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第七卷,較全面、系統地闡
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從1949年到1992年在中國傳播
和發展的歷史,實事求是地反映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在這
一時期的曲折發展過程;書中提供了一些新材料,客觀
地評價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及馬克思
主義哲學家在哲學理論上的新貢獻;初步分析了毛澤東
在晚年的主觀主義失誤;深入批判了林彪、江青一夥的
反動哲學觀點;從哲學的角度闡述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
主義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而揭
示了這一理論的哲學內容。同時,還如實地介紹了新中
國建立以來哲學戰線上歷次重要論爭的情況,以及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新進展。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傳播,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1949年―1957年)
第一節 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熱潮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開創了新局面
二 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著作以及國外研究成果的翻譯和介紹
三 《實踐論》《矛盾論》的重新發表及其反響
四 李達艾思奇楊獻珍馮定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宣傳
第二節 反對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鬥爭
一 對讚揚電影《武訓傳》中唯心史觀的批判
二 對胡適派唯心主義思想的批判
三 中共中央關於宣傳唯物論批判唯心論的指示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恢復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運用
一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要矛盾與“不要四面出擊”的戰略策略
二 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性與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三 中國式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開闢與唯物辯證法的勝利
第四節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的探索
一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任務的提出《論十大關係》的發表
二 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思想的初步闡述
第五節 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提出《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一 堅持對立統一規律 反對“無矛盾論”
二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
三 社會主義社會兩類矛盾的學說
四 “雙百方針”與真理髮展的規律
第六節 反對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和形上學
一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反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主觀主義
二 堅持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相結合 反對個人崇拜
第七節 對若干哲學問題的探討
一 關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問題
二 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問題
三 關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問題
四 關於真理問題
五 關於美學問題
簡短的結論
第二章 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探討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曲折發展(1957年―1966年)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新闡發
一 社會主義建設中對立面結合的思想
二 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
三 物質無限可分性問題
四 辯證法規律一元化的思想
五 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新概括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新進展
一 重提實事求是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二 自由與必然
三 物質可以變精神 精神可以變物質
第三節 歷史唯物主義的新運用和發揮
一 關於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和地位作用問題
二 關於精神生產的客觀規律
三 科學技術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問題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宣傳
一 關於讀書的建議
二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出版
三 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
四 關於哲學的解放和民眾學哲學的活動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哲學分支學科若干問題的探討
一 關於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問題的爭論
二 關於“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討論
三 關於“一分為二 與“合二為一”問題的討論
四 關於生產力問題的討論
五 關於劃分階級的標準問題的討論
六 關於中國哲學史問題的討論
七 關於道德問題的討論
八 關於邏輯問題的討論
簡短的結論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 毛澤東理論和實踐的失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猖獗(1966年―1976年)
第一節 毛澤東晚年主觀主義的失誤與“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和延續
一 對我國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唯心估量
二 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的空想論思想
三 背離唯物史觀的個人崇拜思想
第二節 林彪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歪曲和篡改
一 大念“政變經”鼓吹“有了政權就有一切”的謬論
二 大搞“造神”運動 宣揚唯心主義“天才論”
三 鼓吹“精神萬能”散布極端的唯意志論
四 煽動無政府主義,鼓吹“民眾運動天然合理”論
五 歪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功能 兜售“立竿見影”論
第三節 江青反革命集團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歪曲和篡改
一 篡改對立統一規律 鼓吹“斗、斗 斗”哲學
二 反對所謂“折衷主義”鼓吹形上學的絕對化
三 批判所謂“唯生產力論”鼓吹“上層建築決定論”
四 編造所謂“從民主派到走資派”的規律 鼓吹“全面專政論”
五 大搞實用主義 宣揚所謂“鬥爭需要論”
六 開展所謂“評法批儒”肆意篡改中國哲學史
第四節 黨和人民為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純潔性的鬥爭
一 李達 羅榮桓、羅瑞卿等對“天才論”的批判
二 彭真與《二月提綱》
三 譚震林 陳毅、葉劍英等與“二月抗爭”
四 周恩來對林彪極“左”思潮的批判
五 鄧小平與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思想鬥爭
六 來自一般幹部和民眾的批判
簡短的結論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運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1976年―1992年)
第一節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一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
二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深入展開
三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新發展
四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
一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二 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先河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探索
四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矛盾問題的再認識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主要矛盾
一 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提出的歷史過程
二 主要矛盾與中心任務
三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意義
四 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客觀依據
第四節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與全面改革
一 改革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要求
二 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
三 在中國發展生產力就是搞現代化經濟建設
四 改革 發展和穩定的辯證關係
第五節 社會主義本質――矛盾多樣性的統一
一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二 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論斷
三 社會主義一般和特殊性的辯證法
第六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必然性
一 關於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思想的演變
二 從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點
第七節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一 對建國以來我國政治生活的反思
二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三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第八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科學涵義
二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
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
第九節 社會主義現階段兩類社會矛盾的再認識
一 社會主義社會特殊形態階級鬥爭的內容 性質和特點
二 重申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第十節 “一國兩制”論――唯物辯證法的生動體現
一 “一國兩制”理論是實事求是運用的典範
二 “一國兩制”理論的辯證法思想
三 “一國兩制”理論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第十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新進展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宣傳概況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和討論的主要問題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研究和討論的主要問題
簡短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