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清[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馬俊清[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馬俊清,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吉林公主嶺人,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先後擔任中共懷德縣委常委、團縣委書記,懷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共青團吉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省青聯主席兼省團校校長,中共四平市委書記,吉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現任吉林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馬俊清馬俊清
1975年7月——1978年, 懷德縣毛城子鄉下鄉知青、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8年——1983年,懷德縣運輸公司、縣勞動局、縣安全生產辦公室科員,懷德縣委辦公室、政策研究室幹事,共青團懷德縣委副書記;

1983年——1985年2月,中共懷德縣委常委、團縣委書記,懷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1985年2月——1986年1月,中共 公主嶺市( 地級市)懷德區委副書記;

1986年月——1992年1月,共青團 吉林省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省青聯主席;

1992年1月——1995年1月,共青團吉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省青聯主席兼省團校校長;

1995年1月——1997年1月,中共松原市委副書記;

1997年1月——2000年12月,中共 松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2000年12月——2003年1月,中共 四平市委書記;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

2004年12月——2007年5月,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2007年5月——2008年8月,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

2008年8月,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

2012年05月——2015年11月,吉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
2015年11月——,吉林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
中共十六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七屆吉林省委候補委員,八屆吉林省委委員。

報導內容

馬俊清馬俊清
精心組織 加大力度 主動作為

7月3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馬俊清到遼源市就遼源至長春鐵路建設有關事宜進行現場辦公,研究解決遼長鐵路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馬俊清來到遼源後,認真聽取有關情況匯報,對前期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馬俊清指出,鐵路建設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快鐵路建設,對最佳化我省交通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此外,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對鋼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較大,對我省軌道客車、電子、能源等相關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在當前經濟成長趨緩、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加快鐵路項目建設,對全省經濟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遼源至長春鐵路是我省“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也是推進中部城市群建設的重要工程。項目建成後,將解決雙煙鐵路斷頭的問題,結束伊通縣沒有鐵路的歷史,同時,也將大大方便沿線民眾出行及生產生活。

馬俊清要求,省直有關部門和沿線地方政府,要顧全大局,精心組織,加大力度,主動作為,各負其責,形成合力;要拓寬融資渠道,確保項目資金及時到位;要抓緊完善相關手續,倒排工期,加快推進,確保按期開工建設;要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做好用地徵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馬俊清還聽取了遼源市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和大項目建設情況,並提出了具體要求。

工作分工

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協助省長分管負責編制、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審計、稅務、統計、發展研究等方面工作。

受省長委託分管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省審計廳。

分管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包括省能源局、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包括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地方稅務局、省統計局、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政府調查研究室)、省行政學院。

聯繫審計署駐長春特派員辦事處、財政部駐吉林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省國家稅務局、省儲備物資管理局、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城鎮化、服務業發展的領導工作。

其他信息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一、我國醫改的背景和基本思路。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世紀性難題,也是一道必須破解的民生課題。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啟動了新一輪醫改。新一輪醫改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基本要求是堅持公益性、政府主導、人人享有;醫改的核心是破除“以藥養醫”體制機制。二、吉林醫改的實踐和初步探索。一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成效顯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91.5%和99.1%,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每人每年補助標準達到200元。二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重要突破,新一輪基本藥物省級集中招標採購中標藥品價格與國家零售價相比平均降低49.85%。三是從7月1日起,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四是全力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基本建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的運行機制。著力構建復蓋全省的醫療衛生急救體系、應急體系、傳染病防治體系、大病救治體系、信息化體系和基本藥物保障體系。六是扶持建設了42個縣級醫院、121箇中心鄉鎮衛生院、1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94個村衛生室項目。七是深入實施5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了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八是積極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大力推進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和布局調整,著力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三、縣級醫改的地位和重點任務。“郡縣興、天下興”,“郡縣安、天下安”。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體制,注意研究和解決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快縣級醫院改革,積極進行多種方式的探索。要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建立完善新的用人機制和收入分配機制。要加強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要全力搞好六大體系建設,加快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