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乘風

一九二三年在本縣國小畢業後,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勤奮學習,成績較佳,受到師長重視。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前夕,馬乘風在北京中國大學及燕京大學任教,嗣各校相繼內遷,馬乘風逃往香港,靠寫作生活。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後,河南省政府遷回開封,馬乘風的菸酒專賣權,使得在全省行使,借劫收之機,大發勝利財。

馬乘風,原名鴻昌,字乘風,後以字行。一九○六年農曆八月十七日,生於河南宜陽縣中石村,世代務農,家道小康。一九二三年在本縣國小畢業後,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勤奮學習,成績較佳,受到師長重視。馬在開師讀書時,中共先期黨員馮品毅,熊仁安,國民黨員邢振宇,均在該校任教,經常宣傳革命理論,大部分同學,對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極為憎惡,心向革命的馬乘風是其中之一。
一九二四年一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組成國共兩黨統一戰線,推動了全國革命高潮。當時開封師範在校同學,除一部分埋頭攻讀,不願多參加社會活動外,其餘分為嚮導和醒獅兩派,前者宣傳馬列主義,後者倡導三民主義,各自出有牆報,宜傳其政治觀點和主張。馬乘風依違於兩派之間,有時給《嚮導》寫文章,表示擁護社會主義,有時又給《醒獅》寫文章,表示對三民主義十分嚮往。同學們譏其為蝙蝠,馬則以搞好統一戰線解嘲。
一九二六年,北伐軍興,開封各校同學,紛紛奔赴南方,獻身革命,馬於是年冬到武漢,考入黃埔軍校分校,時北伐軍需人甚急,馬未及畢業,即被派在北伐軍張發奎部作政治工作。一九二七年六月,北伐軍進占開封,馮玉祥主政河南,開辦各種訓練班,馬在訓練班中任教官。是年冬,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成立,鄧飛黃任常務委員,謝勁鍵任宣傳部長,劉瀟然、王天曉、王冬珍分任組織、訓練、婦女等部部長。馬和宣傳部長謝勁鍵是開封師範同學,馬又有革命經歷和工作能力,由謝援引,任宣傳部指導科長,成為謝的得力助手。謝每次公出,均由馬代理部長職務。在此期間,與黨政訓練班畢業女同學白愛德由戀愛結為終身伴侶,二十三歲的馬乘風,家成業就,氣滿志得,為不少青年所羨慕。
以鄧飛黃為首的國民黨河南省黨部的領導班子,大部是汪精衛的走卒,一九二九年初,由於汪蔣矛盾,汪精衛一度失勢,河南省黨部亦奉令暫時停止活動,聽侯改組。馬乘風因感於辦黨風險過大,決心改弦易轍,在學術上求出路,到文化中心北京,在國立北京圖書館攻讀,鑽研中國經濟史。朝朝夕夕,勤奮自學,經過三年努力,“學問不負有心人”,終於寫出有相當水平的論文,在各經濟刊物上發表,受到經濟學家們的讚賞,之後,馬益自奮發,繼續鑽研,水平不斷提高。一九三五年至三六年,先後寫出《中國經濟史》兩巨冊,凡五十餘萬言,受到各方好評。經大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作為大學經濟學教材,各大學經濟系紛紛邀請馬乘風到校任教,馬以僅有中學文化水平之青年,經過刻苦自學,得以登上大學講壇,成為當時自學成材的典範。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前夕,馬乘風在北京中國大學及燕京大學任教,嗣各校相繼內遷,馬乘風逃往香港,靠寫作生活。後又轉赴重慶,以學者身分,被國民黨指派為參政員。當時掌握國家財經大權的宋子文、孔祥熙,利用權勢,橫徵暴斂,發國難財,每次參政會開會時,多受到參政員的責難。馬乘風為討好宋、孔,力為辯解,並經常在開會時發表擁蔣反共謬論,受到中共及其他進步參政員的一致反對。馬為急於升官發財,又勾結軍統特務頭目,迫害進步人士,暴露出投機分子面目。經過多方奔走,終於充當了河南省菸酒專賣局局長,使馬乘風得借改革稅制之名,行巧取豪奪之實,加重河南人民苦難。馬自認為他是“學而優則仕”,實際上他的局長位置的取得,是奔走鑽營的結果,是極不光彩的。
馬乘風初任局長時,河南省轄區已大部淪陷。雖千方百計,圖飽私囊,但由於管區小,人口少,收入無多,很難滿足他的無限欲求。一九四四年四月,日軍又大舉西犯,河南省管區幾乎全部淪陷,馬乘風到處流亡,稅收瀕於斷絕,馬僅能利用職權,從事投機倒把,維持公私開支,勉渡難關。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後,河南省政府遷回開封,馬乘風的菸酒專賣權,使得在全省行使,借劫收之機,大發勝利財。這時的馬乘風,以長袖善舞,多財善賈著稱,在其後三年中,他積存的黃金,美鈔,可與河南省銀行行長李漢珍等量齊觀。財發足了,生活隨而腐化墮落,最受人非議的是停妻再娶,扔掉原配已生有七子的白愛德,另與四川某大學剛畢業的女學生結婚。大陸解放前夕,攜後妻隨蔣政權逃往台灣。
馬乘風逃到白灣後,因台地僧多粥少,籠小鳥多,長期得不到一官半職,對蔣政權日益不滿。看到大陸上的人民政權,日益鞏固,覺得自己青年時期曾受社會主義及愛國主義教育,因而有返回大陸,另圖發展的想法。後因在大陸時,曾策動劉汝明率部起義,經劉向蔣介石揭發,於一九五一年被判無期徒刑,直到一九七五年,始獲保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