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葉蒿(原變種)

香葉蒿(原變種)

香葉蒿(原變種),桔梗目植物。產青海、新疆及西藏;蒙古、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北部)及蘇聯(中亞、西伯利亞)也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科編號: 300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屬拉丁名: Artemisia

種中文名: 香葉蒿(原變種)

種拉丁名: ArtemisiarutifoliaSteph.exSpreng.var.rutifolia

其它屬名: 芸香葉蒿(內蒙古),“察汗-沙里爾日”(蒙語名)

種下等級: 種下等級:b.ArtemisiarutifoliaSteph.exSpreng.var.altaica(Kryl.)Krasch.

生境: 乾山坡、乾河谷、山間盆地、森林草原、草原及半荒漠草原地區

海撥低限: 1300

海撥高限: 3800

是否中國特有: 否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所在卷冊: 76(2)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有時成小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根本質;根狀莖粗短,木質,有多數營養枝。莖多數,成叢,高25-80厘米,幼時被灰白色平貼的絲狀短柔毛,老時漸脫落,部分無毛,微有縱棱,木質,栗褐色;自下部開始分枝,枝多數,長20-30厘米,斜向上。葉兩面被灰白色平貼的絲狀短柔毛,莖下部與中部葉近半圓形或腎形,長1-2厘米,寬0.82.8厘米,二回三出全裂或二回近於掌狀式的羽狀全裂,每側裂片1-2枚,小裂片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2毫米,寬1-1.5毫米,先端略向外彎曲,葉柄長0.3-1厘米,基部無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近掌狀式的羽狀全裂,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橢圓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4.5)毫米,具短梗,梗長2-15毫米,下垂或斜展,在莖上半部排成總狀花序或部分間有復總狀花序,花序托具脫落性的秕糠狀或鱗片狀托毛;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有白色絲狀短柔毛,內層總苞片橢圓形或卵形,背面近無毛;雌花5-10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12-15朵,花冠管狀,檐部外面微有短柔毛或毛脫落,花葯線形或倒披針形,上端附屬物銳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橢圓狀倒卵形,果壁上具明顯縱紋。

花果期7-10月。

生境

生於海拔1300-3800米附近的乾山坡、乾河谷、山間盆地、森林草原、草原及半荒漠草原地區。最高分布到海拔5000米。我國新疆至蘇聯中亞地區的草原或灌叢地帶常形成山地旱生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模式標本

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