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善導塔

香積寺善導塔

位於陝兩省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原上的香積寺內。寺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塔與寺同時建造,是為紀念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和尚而修建的。該塔平面方形,底邊長9.5米,塔體仿樓閣式,逐層收分,原高十三層,現存十層,殘高約33米。磚砌單壁中空結構,內置樓梯。每層四向均辟券門,疊澀出檐。此塔造型簡潔古樸,雖為樓閣式塔,但兼有密檐塔特點。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陝西省
香積寺善導塔V-418

簡介

香積寺善導塔位於陝兩省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原上的香積寺內。寺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

..

塔與寺同時建造,是為紀念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和尚而修建的。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是山東臨淄人,他依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及《往生論》等佛教淨土宗經典,倡導任何眾生願生極樂世界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乘佛願力,必定往生。後在終南山修行,著作現存有《觀經四帖疏》四卷、《觀念法門》一卷、《法事贊》二卷、《般舟贊》一卷。寺內現存唐代建造的善導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系青磚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為仿木結構。塔頂因年久殘毀,現存十一級,高三十三米(據載原為十三級)。塔身周圍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實為珍品。塔基層四面有門,南門楣額上嵌有磚刻的“涅盤盛事(時)”橫額,是公元1768年修補時所作。塔身四面並刻有楷書,內容為《金剛經》,字跡雅秀,筆力遒勁,頗引人注目。

善導塔

平面方形,底層邊長9.5米,頂層不足4米,外輪廓成方尖錐體,是唐塔中罕見的方塔。塔為仿木結構密檐式,

..

磚砌十三層,已殘裂,現存十一層,通高33米。底層較高,以上各層驟變低矮,但密檐之間的距離比一般密檐塔大,邊寬也由下至上遞減,每層各面都有四根磚砌凸起的方形倚柱,將每面劃分為三間,中間為券門,兩側為假窗,底層東、西、北三面各有券形龕一個,南面辟門,塔身用赤色描繪柱訪,斗拱和窗欞的結構。塔門上題有“涅槃盛事”字樣,於清乾隆年間重修寺廟時刻。塔內空到底,室為方形,每層用木樓板隔開。1979—1980年,對善導塔基台座、塔身、塔檐加固維修,並增設塔內樓梯,沿梯而上,可登塔頂,從每層每面的一孔券門窗向外眺望,頗能得到臨觀之樂、之情、之趣。近看平疇萬頃,良田阡陌;遠望終南山奇峰巨石,漂渺雲煙,著實壯人胸懷。

人物

善導(公元613——公元680年),也稱光明和尚,自幼出家,是佛教淨土宗創始人之一。他在光明寺期間,

善導大師善導大師

大力宣傳淨土信仰。相傳曾著有《彌陀經》十萬卷,畫淨土變相三百壁,很受長安僧俗的尊崇,信徒甚多,圓寂後,門徒為他建塔以示紀念。淨土宗教義於公元八世紀傳人日本後產生很大影響,他們尊祟善導為高祖。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淨土宗信徒不斷前來善導塔朝拜。1980年5月14日,在善導大師圓寂一千三百周年之際,中日兩國佛教界人士在香積寺舉行法會活動,以紀念善導大師,從而進一步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