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鎮

香溪鎮

香溪鎮位於浙江省蘭谿市區北郊,東與馬澗鎮為鄰,南與白羅山與靈洞鄉為界,西南與雲山街道接壤,西鄰蘭江,北與建德市接壤。蘭浦省道蘭梅公路貫穿全境,蘭江水運上抵蘭溪,下至桐廬、富陽、杭州、水陸交通便捷,歷有蘭溪“北鄉門戶”之稱。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香溪鎮轄43個行政村,分別為:密山村、洲上村、西倉村、香一村、香二村、香三村、香四村、香五村、東倉村、龍潭村、保衛村、姚郎村、松樹塘村、上蓮塘村、黃沙圩村、大路村、董宅村、繆源村、董宅橋村、里家塢村、楊公村、施村村、下蓮塘村、官塘村、官路邊村、上墳頭村、西章村、坑邊村、下楊村、祥於里村、郭宅村、下埠頭村、施家埠村、九井村、楊村村、鮑村村、前畈村、黃坑邊村、下新方村、上新方村、上李村、厚同村、擇樹潭村。

自然環境

香溪自然生態環境佳,丘陵山地綠色水果遍山野,蘭江之畔
湖塘水面布其間。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調整產品結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楊梅、蘆柑、蠶桑、魚蚌養淡水養殖基地,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香溪充分發揮地處城郊、易吸納中心城區外遷產業和接收中心城區功能擴散,受經濟輻射力強的優勢,依託47省道及蘭江水運、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形成了以機械、外貿製鞋、食品、塑膠、礦石黃沙開採等支柱行為。蘭浦省道的拓寬改造為個私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悠久歷史

香溪歷史悠久,物阜風淳,南宋理學家范浚著有《香溪文集》二十二卷收入《四庫全書》,留有“一門雙國柱,十子九登科”“朱子三訪地,朝廷七聘家”的佳話;譽有“蘭江之鎖”的將軍岩環境幽雅、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旅遊休閒之佳地。開放的香溪,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環境優良、服務到位,全鎮3.6萬人民熱忱歡迎中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區域位置

香溪處於蘭谿市區中部城鎮群中的促進發展城鎮和三級城鎮,離市區近,作為市區外圍20分鐘經濟圈的城鎮,易吸納中心城區外遷產業和接受中心城區功能擴散,受經濟輻射力強,經濟發展大環境好。

特色產業

依託47省道規劃了500畝工業園區,並初具規模。根據“突出機械、重塑塑膠、提高食品、外貿製鞋”的方針,推行現代化管理,增強產品品牌和質量建設,經濟外向度加大,形成了以機械、鞋業、食品、塑膠四大支柱產業,培育出了市級重點個私企業——江誠車業有限公司、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紅太陽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骨幹企業。農業生產利用資源優勢及地處城郊優勢,發展效益農業,形成了五大產業基地,蘭浦線十里水果長廊、千畝黃花梨基地;千畝蠶豌豆基地;千畝葡萄基地及千畝水面魚蚌混養基地。一產二產的發展帶來了商貿為主的三產繁榮。

文化旅遊

將軍岩

將軍岩位於香溪之北,蘭溪東岸,東連龍門山脈大青山,西臨蘭江與建德三河隔江相望,北與建德胡宅村想接,有蘭建公路從岩下通過,水陸交通方便,為蘭江的鑰匙,蘭谿市北的門戶。
將軍岩古時稱獅子岩,此岩因形如獅子而得名。明崇禎末年(1644年)起義軍首領李自成率軍反明,明皇帝朱由檢命裴治國、謝國峰兩將把守千秋關(今梅城)因反明勢猛,裴、謝二將屢戰失敗,被逼退兵獅子岩,軍中無糧,無奈為朝廷殉職於岩上,當地百姓念其將軍軍紀嚴明,兵窮而對百姓秋毫不犯,為國捐軀忠勇,後人為紀念二位將軍,故建廟而供祭拜,並把獅子岩改稱為將軍岩。現將軍岩建有將軍廟,八角亭,仙鶴亭,將軍墓,八角仙井等,實為罕見的是一株歷經1300多年的羅漢松,根深葉茂,綠蔭蔥蔥屹立在將軍岩上。
將軍岩突入蘭江中,形勢險要,依山傍水,東側建有銀台度假村,與將軍岩融為一體,實為旅遊休閒之勝景,開發影視拍攝之侍地。

香溪寶塔

位於香溪鎮塔山上,宋代建,大明萬曆丁巳(1617)年冬季吉旦重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磚石樓閣式,七層六面中空,通高約為32米,邊寬2.56米。塔基青石構築,高1.12米,寬2.77米。塔身用長0.3米,寬0.15米、厚0.5米青磚砌置,牆厚1.02米,以平磚和菱角牙子相同疊澀出檐。各層辟拱券門及壁龕。券門高2.2米,寬0.82米。底層至第四層高度相仿,各高4.5米,五至七層各高4米,青石塔頂高2米。底層石板上刻“大明萬曆丁巳(1617)年冬季吉旦重建香溪寶塔”等題記。各層尚嵌雕有“影摩雲漢”、“擎天捧月”、“宛在天際”、“光射鬥牛”、“文筆生輝”的石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