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叉尾鬥魚

香港黑叉尾鬥魚

拉丁學名:Macropodus 香港HK命名人:Freyhof 不過,這也是它的致命弱點,那就是不可恢復性。

香港黑叉尾鬥魚
拉丁學名: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香港HK香港HK
命名人:Freyhof & Herder, 2002
英文名:Black Paradise Fish
別名:網紋彩兔
產地:香港黑叉尾鬥魚的分布區域則以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向東到達福建西部一帶,向北到達江西南部,向西到達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的欽州、防城、上思一帶,都發現過它的蹤影。香港黑叉尾鬥魚最早由香港魚類學研究者林釗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香港率先採集到標本,當時他認為港黑與越黑是同種。香港鬥魚最早被正式以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拉丁學名命名,則是2002年德國魚類學家Freyhof和Herder在其文章中的率先使用(Freyhof,J & Herder, F 2002)。港黑絕大部分棲息於相對封閉的山澗溪流,因為棲息的環境不同而又相對封閉,導致分化出了不少差異較明顯的地方表現型。港黑分布區域的華南地區,均是普叉的分布區域,但港黑主要是在山澗溪流里繁衍,普叉則主要是在水田溪流生息,它們在共同的區域內呈現著互補分布的自然生息狀態。
體長:雄7~8cm、雌5~6cm
習性:性格較粗暴,對其他同體型或稍小體型魚類會驅逐,公魚在母魚產卵期間會具有攻擊性,可以整群一起養在水族箱中。
欽州HK(精緻水族)欽州HK(精緻水族)
但要養出好的狀態,還是建議把公魚單養。
食性:屬肉食性、雜食性魚類,可用薄片飼料或小活餌餵養。成
魚也可用蚊子幼蟲和小蟲投餵。
注意事項:此魚是溫和的魚種,從行家觀點來看,是值得飼養的
魚。
香港黑叉主要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區水塘里,這些水域幾乎是封閉的,其中的叉只能在自己的小種群內不斷地近親繁殖。但正是這樣,才形成了香港黑叉豐富多彩的地方表現型。
不過,這也是它的致命弱點,那就是不可恢復性。一場暴雨、一次乾旱,就可能讓一個表現型徹底消失。2011年春,某無良商家對深圳藍尾hk的產地進行了破壞性的抽水捕撈,導致深圳藍尾在野外的消失。這是令所有熱愛自然的人所不願看到和強烈譴責的事情。
參考:中國鬥魚概觀※《水族生活》第二十八期
水中黑虎《水族生活》第30期
深圳HK(風覆雨)深圳HK(風覆雨)
新會HK(^田園^)新會HK(^田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