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專責發展藝術的公營機構,成立於1977年,地理位置是在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現任主席是包陪麗女士。

(圖)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Hong Kong Arts Centre)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專責發展藝術的公營機構,於1977年成立,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現任主席為包陪麗女士。

歷史

(圖)白懿禮白懿禮

20世紀的六十年代後期,香港只有大會堂一個現代藝術場地,藝術活動場地嚴重不足,1968年有些藝術團體醞釀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一座藝術中心,由當時大學資助委員會秘書長白懿禮(S.F. Bailey)牽頭,1971年6月正式登記成為合法團體,經過數年遊說,1972年政府終於答應撥出灣仔告士打道外面新填海區的一塊小土地,白懿禮和有關藝術團體四出向社會各界募捐建築費,邊建邊籌款,最終只籌得2,800萬元建築費的一半,建築期間因欠資而幾乎停工,最後港督麥理浩協助,由政府出面擔保向銀行借貸,藝術中心才能建成。首任主席是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副主席邵逸夫,首任總經理是從英國聘請的鄧禮勤(Neil Duncan),於1977年10月14日由港督主持開幕。

1988年,香港藝術中心演奏廳正式改建成為當時全港第一家藝術電影院——Agnès b. 電影院,大規模的藝術電影節目陸續推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電影觀眾和電影工作者。時至今日,Agnès b. 電影院仍是香港最活躍的藝術電影院,積極培養市民對世界各地電影作品的認識和欣賞,並且致力栽培年青人從事電影和錄像的創作。

(圖)香港藝術中心入口香港藝術中心入口

展覽節目一直是藝術中心推動當代藝術使命中的重要元素,打從1977年的開幕展覽開始,占地兩層的包氏畫廊曾展出不少中外大師的作品。臨近1997年,時值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藝術中心籌辦了多個有關本地藝術、文化及歷史的展覽及藝術節,促使香港藝術家對文化傳統及身份進行探索,並在社會引起重大的迴響。

1984年,藝術中心成立教育部,推出不同的藝術課程,包括陶藝和電腦藝術。1998年,香港藝術中心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開辦香港第一個兼讀藝術學位課程。

隨著2000年教育部升格為香港藝術學院,他們在藝術教育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今天,香港藝術學院已成為香港最主要的藝術學府之一,提供一系列兼讀和日間的證書、文憑和學位課程,涵蓋藝術、套用藝術、媒體藝術、藝術教育及藝術行政。

香港藝術中心與劇場組合由2004年起展開的長期夥伴計畫“PIP快樂共和”,在藝團與場地的配套合作方面,摸索出一套新模式,對藝術家的創作以及演藝場地的營運,以至香港未來的文化藍圖等,都極具啟示作用。

展覽

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包氏畫廊)部分展覽:黃賓虹作品展(1980年),樓柏安個展(1983年),陸康二人書畫展(1983年6月),冉茂芹畫展(1985年),吳冠中回顧展(1987年),第四屆全國三版展(銅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1991年),朱宣鹹作品展(1991年),藝術與日用品的趣味顛覆雕塑展(2009年),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香港攝影節(2010年),《POPPINGUP》香港藝術中心的跨界展(2010年)。

建築

(圖)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座落在港灣道芬域街交界一幅1,000平方米的街角上,由從美國回港的建築師兼藝術家何弢設計,樓高16層,再加3層地庫,無柱式室內設計,建築師利用複雜的功能安排衍生出緊扣而簡潔的空間布局,以三角形為主題,採用雙層牆壁設計,一方面是用作安置輸運及機械系統,另一方面是作為建築物支柱的骨架,中間的空位則用作放置樓梯、電梯、廁所、儲物室冷氣及電器的設備。大廈的天花板是由一組利用預製玻璃纖維模型倒模構成有結構性能的三角形組成,在大廈外形也出現這些三角形的組合。香港藝術中心內有一間463個座位的劇院,一間 205 座位的音樂演奏廳,一個排演室,一個復層的展覽廳及陽台,兩層餐廳,好幾層文化機構的辦事處、畫室、會員俱樂部及宿舍等等。正門入口的大堂有一高達五層樓的中庭及通往該五層樓的樓梯,當中懸掛著黃色垂直的冷氣喉管,有如一座雕刻品,是自1962年的大會堂以後另一純粹文化性質的重點建築,於1977年9月落成啟用。

香港藝術中心的表演、展覽及放映場地位於1樓至5樓,其餘部分是辦公室及食肆,主要包括壽臣劇院、麥高利小劇場、Agnes b電影院、包氏畫廊、何鴻章排練室、陶氏美術室、白懿禮室等。

組織結構

(圖)香港藝術中心中庭香港藝術中心中庭

榮譽贊助人:
曾蔭權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永久榮譽主席:
邵逸夫爵士
監督團成員
主席:
包陪麗女士
成員:
顧爾言先生(藝術學院督導委員會主席)
劉文君女士(建築物委員會主席)
吳明華先生(財務委員會主席)
龐俊怡先生(藝術節目委員會主席)
鍾樹根先生
范耀均教授
何超瓊女士
盧景文教授
馬黎碧蓮女士
司徒偉先生(Raj Sital MOTWANI)
黎定基先生(Anthony NIGHTINGALE)
華圖斯夫人(Sandra WALTERS)
工作人員
總幹事:
許日銓先生
學術總監(香港藝術學院):
何兆基博士
節目總監:
林淑儀女士
財務及行政總監:
陳華靜女士

財政

作為香港公營機構,香港藝術中心是香港唯一一間自負盈虧和非牟利的主要藝術場地和機構,一直以來,均沒有接受香港政府的營運資助。除了私人贊助和捐款外,香港藝術學院的收入大部份來自出租辦公室、藝術課程、票房和場地租用。

交通

港鐵:
港島線灣仔站A5出口
巴士:1、2、5、5B、6、6X、8、10、11、15、18、18P、23、23A、23B、25、26、37A、37B、40、40M、70、75、90、97、101、103、104、109、111、113、115、182、260、307、590A、601、603、619、641、680、681、690、692、720、720A、788、789、905、914、960、961、962、968、969、A11、E11、M590、M722、N8、N8P、N8X、N11、N90、N121、N182、N619、N680、N691、N962、N968、N96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