馗牛

馗牛

久遠的上古洪荒之地,產生於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自盤古大神開天闢地起,世界才開始由混沌走向開化。大荒時期,有神獸萬種,其中一種喚作馗牛。此神獸生性兇猛,其皮為做戰鼓所必須的優秀材料。當年蚩尤率九黎大軍進攻黃帝領土,攻守雙方實力不分伯仲。時間轉眼來到涿鹿之戰戰場,黃帝采九天玄女所用之法。取西海流波山馗牛之皮製成八十面馗牛鼓,鼓聲震天,九黎軍士聞之發狂,陣形渙散,大荒聯軍乘隙出擊,蚩尤大敗被殺。馗牛鼓一戰成名,被尊為為上古神器之一,為持有氏族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黃帝的傳說

相傳黃帝誕辰是二月初二,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在鄭州進行祭拜。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由於有熊氏的人們崇尚土德,土是黃色的,母親附寶給他起名叫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因他長在姬水,就以姬為姓,軒轅為號,所以後人也稱黃帝為軒轅氏。 相傳中華文明發端之始,黃帝就開始造車,並因此被稱為軒轅氏。軒轅二字指的就是車。神話傳說時代和往古的神話傳說史實中,龜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靈物之一(另三大靈物為龍、鳳、麟)就已經滲入到與農耕民族極為相關的水文化之中。

中國第一帝王黃帝,號為軒轅氏,軒轅二字,即天黿,即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龜。軒轅這兩個字,大家都不會解釋,研究古書以後,發現軒轅可能就是天黿,在古代,軒轅和天黿讀音是一樣的,黿,就是水族動物。黃帝以天黿作圖騰,說明他的圖騰是水族動物。”(見<<中國古代史講座>>上,第128-129頁,求實出版社1987版)。他還就此進一步論證說:估計夏、周兩個王朝與黃帝是同一個血統,有血緣關係。.因為夏的圖騰和黃帝的圖騰接近,周也自稱出自天黿,都是以龍蛇之類水族動物作圖騰。這一論說,從遠古社會的圖騰上尋出軒轅的含意。科學地闡釋了中華民族為什麼是所謂的“龍的傳人”。

在遠古神話里,黃帝是稍後於炎帝出現的一個大神。傳說他長有四張臉,可以監視四面八方。他是中央的天帝,統治著整個宇宙。在民間,還有種種關於他和他的臣子們創造發明的傳說。有書上說,黃帝發明了車,所以人們叫他軒轅氏。

軒轅生平

軒轅出世

很久以前,在大地西北方的姬水河畔,生活著兩個古老的部落,有熊氏族和有蟲喬氏族。他們世代以水為姓,通婚融合,不斷發展。某年,有熊氏族的首領少典,娶了有蟲喬氏族中的女子附寶為妻。一天晚上,附寶觀看北斗七星時,天樞之處忽然白光閃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寶受到感應懷孕了,後來,她在壽丘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公孫軒轅。軒轅生來神奇靈異,很小就開始說話,少年時反應迅速,長大了品質敦厚才思敏銳,成人以後更是聰明絕頂。少典死後,軒轅成為有熊氏族的首領,娶西陵部落首領的女兒嫘祖為妻,嫘祖教人們種桑養蠶。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軒轅之丘。那時候,由於姬水河流域人口越來越多,軒轅決定率領部落向東遷移。在東進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已經遷移過來的炎帝部落,雙方發生衝突。在阪泉的曠野上打了三次仗後,兩個部落合併結盟,統一歸軒轅領導,尊稱軒轅為"黃帝"。炎帝自己則去了南方,教化那裡的人們。

泰山聚會

經過這次融合,黃帝所率領的氏族空前強大。於是,黃帝決定在泰山之上聚會鬼神。適時,黃帝駕乘寶象車,由六條蛟龍牽引駛向泰山;鶴形、人面、一足的神鳥畢方在車旁侍奉;風伯打掃道路,雨師淋灑淨水;炎帝的下屬蚩尤率領虎狼走在車的前方,鬼神們跟在車的後方;興雲駕霧,無翅能飛的騰蛇伏在地面,而鳳凰則飛在寶象車的上面......

泰山聚會的場面宏大而威嚴,黃帝感慨萬千,親自創作並演奏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樂曲。

蚩尤作亂

上古神器馗牛鼓 上古神器馗牛鼓

看到黃帝在泰山聚會志得意滿的樣子,炎帝的下屬蚩尤非常不服氣。回來以後,他聯合風伯、雨師、夸父等部落首領,興兵作亂,不再聽黃帝的命令。蚩尤是苗蠻九黎氏族的首領,好戰喜亂,非常厲害。他銅頭,能吃石頭,飛空走險如履平地。另外,他還有八十個兄弟,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吃沙石。同時,他們還會製作棍棒、刀、戟、大弩等兵器,因此威震天下。阪泉之役如果不是炎帝主和,勝負結果很難預料。

馗牛鼓出

黃帝又用九首馗牛的皮做了數十面戰鼓,與夔皮戰鼓一起組成鼓陣。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黃帝率部重出泰山,在涿鹿的曠野上,與蚩尤展開激戰。蚩尤派出魑(chī)魅等山林中害人的怪物進攻黃帝,黃帝讓手下吹牛角發出龍吟的聲音以御之,結果魑魅應聲而亡。蚩尤又運用神術,升起漫天大霧,籠罩黃帝的隊伍。由於三天三夜分不清方向,士卒們充滿恐惑。黃帝命令風后效法北斗天機製作指南車,用來分辨方向,順利撤出包圍圈。

天下共主

為了防止蚩尤死後作怪,黃帝命人把他的頭埋在了東平壽張的闞地,墳高七丈,當地人每年十月祭祀的時候,都有赤氣直衝天際,被稱為"蚩尤旗";把他的身體埋在泰山南面的巨野。蚩尤身上的枷栲,取下來後被拋擲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後來化作一片楓樹林。打敗蚩尤之後,黃帝又派應龍殺死夸父。一時間蠢蠢欲動者聞風喪膽,無不歸順臣服,各部落一致承認黃帝取代炎帝神農氏,成為天下共主。

黃帝為百姓披荊斬棘,開山通道,自己卻沒有過上一天安閒的日子。他的足跡東到渤海,登丸山和泰山,西邊到崆峒,登雞頭山,南到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逐葷粥,與各部落首領在釜山合符。他在涿鹿的廣平山下建立都邑,周圍守衛著軍隊;用"雲"來命名官員的職位,設五種官職分別管理天、地、神、祗和物類,使各司其序,不相混亂。軍隊稱雲師;設立左右大監,以監察數以萬計的大小部落;親自主持對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禪之禮;立寶鼎,用蓍草推算曆法,預測未來的節氣朔望;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賢能之人治理國家;順應天地四時的輪迴,遵循陰陽五行的變化,服從生死存亡的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