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知識官

首席知識官

CKO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也叫做知識主管或知識總監,是指一個公司或企業內部專門負責知識管理的行政官員。CKO是近年隨著知識管理的發展而在企業內部出現的一個新的高級職位,代表的是高級的知識執行長官。 CKO這一職位的設立,意味著知識管理已正式成為公司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將為公司知識管理戰略的實現與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發展過程

興起

20世紀90年代初,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概念。當時,這個概念被諮詢顧問和幾位管理大師大肆推崇,又被學者們視為探究與剖析的重大課題。結果,對於究竟何為“知識管理”,各方莫衷一是,難以形成共識。然而,企業及其管理者往往還是被其吸引。他們爭辯說,既然當今是在知識經濟中展開競爭,他們就應該高效率和有效地管理知識。某些企業還設定了“首席知識官”(CKO)這一新的行政職位來主持這方面的工作。還有一些更實際的因素推動著知識管理的發展: 首先,有些企業認識到,他們對知識的管理不善。他們在管理者離職後就會失去相關知識,或者不善於把公司特有的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或更完善的流程。

其次,還有一些企業感到,他們根本不了解自己掌握著什麼知識,希望改進員工間的知識交流與分享。

第三,少數企業具有戰略眼光,認為知識乃競爭之本;他們通常會說:“人們不是一家醫藥/金融服務/信息技術企業,而是一家知識企業。”

大多CKO已不存在

然而,接近15年後,有關知識管理的美妙許諾仍未兌現,達到既定目標或創造可持續價值的成功案例寥寥無幾。參觀那些自稱知識管理獲得成功的企業時,常常能看到一些雖有一定價值但缺乏持久效用的努力。多數情況下,企業只不過是把一項新的IT套用重新包裝,稱之為知識管理方面的創舉。1998年,在《斯隆管理評論》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介紹了20位大型企業首席知識官(CKO)所開展的工作。如今,這些CKO的職位大多已不存在,在人們完成研究之後兩年內,有一半以上的CKO已經離職。

換句話說,知識管理是一個撩人心動的概念:它依然吸引著許多人,但成功卻是那樣的難以企及。即便要定義這個概念也並非易事。也許,這是因為知識管理本來就是關於難以捉摸的無形資產。

四個時期與四個問題

知識管理的演變經歷了四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戰略上的高談闊論風行一時:在瞬息萬變的後工業經濟中,知識是“創新的源泉”和“競爭力的必備條件”。可是,當首席知識官獲得任命,準備開展與知識有關的工作時,他們幾乎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鑑。

首席知識官首席知識官

於是在第二個時期,一些舊的IT理念和某些培訓計畫被包裝成“知識管理”活動。無論就理論或實踐而言都不成系統。時至20世紀90年代末,知識管理進入第三個時期,即技術主導時期。企業內聯網、入口網站和搜尋引擎等主宰著有關知識共享的思維。這恰恰證實了某些企業主管的疑慮,即知識管理只不過是“又一起IT炒作”。

不過,在21世紀,知識管理仍然列在企業議程上。人們認識到:在產品創新、流程改進、戰略決策以及客戶關係等方面,知識確實能夠成為競爭優勢的來源。另一方面,人們也承認:企業內部的知識尚未得到妥善管理。

因此,當今的企業主管們應向自己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到底什麼是知識管理?人們應如何著手,從何處著手,才能使其奏效?這一次,決定知識管理成敗的因素是什麼?最後,人們是否需要首席知識官?

7種知識管理學派

知識管理是指對知識的獲取、管理和運用。我對40多家企業進行了研究,以了解它們如何看待知識並進行管理。從這項研究中,我歸納出7種知識管理“學派”。(其特徵見下表)對公司來說,企業文化舉足輕重,知識的獲取、運用和分享,會帶來文化和權力的問題。在我看來,與其圍繞某一項知識管理舉措的需要而試圖改變企業文化,不如根據管理者和員工的現有行為模式來選擇合適的“學派”。而且,這些“學派”並非相互排斥,管理者應根據企業的需求,考慮融合併協調其功能。

首席知識官奇怪的使命

人們對首席知識官的研究表明,這些人大多掌握多項技能,職位描

首席知識官首席知識官

述比較籠統,職業經歷豐富。他們通常由執行長任命,但必須定義自己的職責,並制訂出企業知識管理的議程。其角色集企業家、諮詢顧問、技術專家和設計師於一身。他們大多數人任職時間不長,主要是因為執行長的更迭,有時也是因為公司提前宣布知識管理已獲得成功,或自己被管理諮詢公司挖走。既然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企業內部的職能是永久性的,所以就不得不迅速聚集資源,為有限的任期作出計畫。就此而言,知識管理就像質量管理等其他職能一樣:需要有人發起,然後需要某些外力,但最終企業內部留下的知識管理者將是那些一般的管理者。因此,在知識管理開展伊始,首席知識官或類似職位可能是必要的,但他們的目標卻應該是使自己失業,並讓企業長期受益。作者介紹:牛津大學信息管理學教授,坦普頓學院(TempletonCollege)院長。

承擔角色

創業者。CKO必須具備強烈的創業精神,盡全力去乾成一些事情並藉此使公司獲得競爭優勢。

諮詢師。CKO必須能夠傳播新觀念,傾聽他人有關知識管理的意見並給予大力支持。

技術專家。CKO必須從戰略的高度理解IT能力和機會,相信自己對IT的判斷。

環境專家。CKO必須能夠設計和建立一種良好的人文環境,這種環境能夠刺激和促進正式或非正式的人際交流,促進企業內部知識的創造與傳播。

直屬部門

對於實施知識管理的企業來說,除設立CKO外,還應建立健全必要的知識管理職能部門,形成較為完備的知識管理組織體系。

在CKO領導下,企業可在公司最高層或公司總部設立如下幾個直屬CKO領導的職能部門。

1)知識管理技術部

負責企業知識管理技術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更新與升級。這個部門涉及的技術管理內容在相當程度上與CKO領導的信息技術部門重合,在知識管理活動初期這種技術重合會更加嚴重。所以本部門可以考慮與IT部門合併,或委託IT部門代管知識管理技術。

2)知識庫管理部

負責公司內部顯性知識的調查、登記、錄入,知識庫的設計、建設、組織和更新,隱性知識源的調查、確認、記錄和錄入,企業外部知識網路上知識資源的確認、獲取、過濾、組織和錄入,企業知識地圖繪製。

3)知識資產管理部

負責公司知識的調查、評估,知識資產運營、保值和增值,企業智慧財產權的申請、維護和交易。

4)知識服務部。負責調查企業的知識需求,確定企業知識管理的重點,知識庫的服務提供與服務管理工作,並負責知識管理效果的監督與評價。

5)規劃與研究部

負責制定企業知識管理戰略規劃,研究企業知識管理的發展方向並提出對策,研究知識管理與企業使命或戰略目標融合的最佳措施,研究企業知識管理的實現條件並提出改革建議,研究知識管理對企業的衝擊並提出預防措施。

6)非正式交流部

負責公司內部知識小組和其他非正式組織的建立、運行和發展,支持、組織公司內形形色色的非正式交流活動,非正式交流活動重要成果的記錄,並提交知識庫管理部錄入知識庫。

代表企業知識管理部門協調與企業內部其他職能部門的關係,代表CKO協調與各部門知識經理與知識管理活動之間的關係,協調本企業的知識管理活動,對外作為本公司知識管理的代表處理各種關係,為本企業知識管理部門或活動提供各種行政性支持,如財務、人事、安全、後勤,等等。

現代企業高管職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