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文化館

饒宗頤文化館

位於香港九龍青山道的前荔枝角醫院百年老建築群,即將改建為“饒宗頤文化館”。12月14日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及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主持活化項目啟動儀式。當中用以推廣饒公文、藝成就的展覽館及保育館最快於2011年底竣工,屆時將免費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活化項目正式展開活化項目正式展開

這一老建築群有近140年的歷史,由20棟中式建築組成,占地3.6萬平方米,是香港少有的園林式大型建築群。這裡將改建成饒宗頤展覽館、綜藝小劇場、閱覽室等,部分戶外空間將成為主題各異的中式庭園。預計2011年底,饒宗頤展覽館將率先建成並免費開放;2012年底,整個饒宗頤文化館將全面開放,成為香港嶄新的文化地標

修建

前身曾為華工屯舍、監獄、傳染病醫院及精神病護理院的舊荔枝角醫院,將改裝成饒宗頤文化館,當中的饒宗頤展覽館及保育館,最快可於2011年底率先開放。饒宗頤展覽館及保育館處於舊荔枝角醫院建築群的下區,原有紅磚建築只會進行內部裝修,外觀如中式雙層瓦頂及紅磚外牆等將不會作任何改動,而兩館中央露天位置將新增一個荷花池,以園藝配合文化推廣。
展覽館將會展出國學大師饒宗頤兩類作品,包括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及學術著作成果,亦會放置饒公著名的荷花畫作。他指饒宗頤展覽館的展出為常設展覽,會定期更換展品,以及免費入場:“饒公看完場地後感到好開心,期望展館可提高香港的文化景象及市民質素,地方可容納多少展品就放多少。”
整箇舊荔枝角醫院建築群占地三萬六千平方米,由超過二十座大小不一的樓房分上、中、下三區組成,前身為大清海關關廠,至今已有接近一百四十年歷史。去年十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第三級歷史建築,並於今年中得到立法會撥款二億三千萬元進行活化。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會為上區及中區的建築群進行活化,料於2012年底全面開放。中區部分共有五座樓高兩層的建築,中間兩座將翻新為提供中價菜式的中西餐廳及綜藝小劇場,面積最大的樓座將為多用途廳,而另外兩座則活化為資源中心、課室及工作室,並設有計算機、放映機及影音數據等多媒體設施。
當中最有特色莫過於餐廳及綜藝小劇場中央將打造有玻璃穹頂、半開放的“學圃”,兩旁牆壁亦會回復昔日紅磚牆的面貌。李焯芬稱,場地將開放予藝術、學術界團體租用:“可予學術團體辦catwalkshow,而崑曲粵劇等中國戲曲,亦一定會有。”
待建築群翻新後,沿著位於中區資源中心旁的“爬山廊”便可到達上區。上區一連五座的建築將改裝成旅舍,主要為文化學術交流團、學者、學生及“背包客”提供約一百個經濟型住宿房間。

影響

這一工程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的項目之一。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申得此項目運營權。特區政府將此處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以尊崇享有盛名的國學大師饒宗頤。
曾蔭權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說,饒宗頤教授在歷史、考古、文學、經學方面成就卓越,也是教育家和書畫家,畢生致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饒宗頤文化館”的設立,既表揚饒教授的非凡成就,也為這個活化項目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祝願這個文化館日後為香港帶來新的人文氣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