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餘慶縣200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10 小腮鎮人民政府 小腮鎮人民政府

餘慶縣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縣地質災害點的分布、發展變化趨勢及威脅範圍,特制訂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地質災害主要隱患點的分布及威脅對象、範圍
經省地質部門對我縣地質災害區劃和調查,我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4處,其中滑坡77處、崩塌15處、地面塌陷2處,除2處經治理已穩定外,其他隱患點的穩定性較差,對居民、基礎設施、廠房及耕地構成不同程度威脅,其中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2處,潛在經濟損失15500萬元,威脅58戶272人的生命安全;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92處,潛在經濟損失2590.7萬元,威脅468戶2254人的生命安全。2008年發生地質災害3起,新增隱患點4處,威脅43戶119人,潛在經濟損失150多萬元。這些隱患點分布在全縣10個鄉鎮,主要分布在:一是公路沿線部分地段,集中分布在湄潭至餘慶、龍溪至構皮灘、松煙至關興、敖溪至關興、大烏江至關興和部分鄉村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崩塌等為主。二是部分城(集)鎮、村寨建設區。重點工程不合理開挖、切坡、或未採取防治措施而誘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三是部分中國小校地區。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地裂縫等為主。地質災害威脅對象主要是部分城鎮居民、交通幹線過往車輛、學校師生、村寨住房人畜等。根據2008年以來全縣地質災害巡查和排查的情況,將1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2009年縣級重要監控點,分別位於關興鎮獅山村(滑坡)、白泥鎮乾溪(滑坡)、敖溪鎮什字村羅興組(滑坡)、龍溪芝洲村中寨組(崩塌)、龍溪鎮芝洲國小(滑坡)、大烏江鎮關塘村木岔組(崩塌)、大烏江鎮烏江村回龍場(滑坡)、小腮鎮中關村格懂組(滑坡),潛在經濟損失18240.7萬餘元,威脅569戶,2645人的生命安全。
二、地質災害防治原則、職責、措施
(一)地質災害防治原則
1、實行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管理,科學防治的工作原則;
2、採用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群測群防與監測相結合的工作原則;
3、堅持“誰破壞、誰引發、誰治理”的工作原則。
(二)地質災害防治主要職責
1、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規定的職責,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政府日常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一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機構健全、人員落實;二是組織編制和及時發布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三是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四是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年度計畫,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於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治;五是組織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應急演練和制定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六是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活動,增強公眾地質災害防治、自救、互救意識和能力;七是組織各相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檢查,督促部門採取措施,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八是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有關部門、人員趕赴現場,採取緊急防災和應急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2、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建設、交通、鄉企、水利、教育、經貿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下屬部門、單位提出防災要求,制定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單位、項目業主編制隱患點防災預案;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檢查,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組織力量,籌集資金對隱患點進行治理;協助國土資源部門做好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治理責任認定和責任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各企事業單位、工礦、機關、學校等,應對各在建或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建築物、設施、場地等進行認真的防災部署,落實防災措施,確保人員財產安全。
(三)主要預防措施
1、建立群測群防網路。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群測群防網路體系,落實點上的防災預案,每處災害點必須逐級落實具體責任單位、責任人及監測人,做好監測預報工作。對存在險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登記發放防災避災明白卡。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習,提高地質災害實戰、協調、配合應急反應能力。
2、要密切關注各級氣象台發布的強降水天氣過程預報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認真分析本地區、本單位地質災害的發生髮展趨勢,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監測預報,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3、開展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在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設定明顯警示標誌,予以公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進行工程建設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並組織有關部門採取工程治理或者搬遷避讓措施,保證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一項貫徹落實預防為主,從源頭上遏制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舉措。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征地、建礦山等都要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按規定實行備案登記。
5、組織重大隱患點治理。組織有資質的單位對存在重大隱患的地段(點)制定防治方案,避免重大群死群傷地質災害發生。需進行工程治理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要積極申報爭取上級立項治理。
三、地質災害事件的處置
地質災害發生後,按照《餘慶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余府發〔2006〕30號)的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各相關工作部門應迅速啟動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和相關保障預案,組織力量趕赴現場實施搶險救援,防止人員傷亡擴大。根據地質災害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分級標準,按分級管理、分級處置的原則,做出應急回響,組織實施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小型地質災害由縣、鄉鎮人民政府做出應急回響並負責處置,縣政府有關部門給予幫助支持。中型地質災害由市人民政府做出應急回響並負責處置,大型、特大型地質災害由省或國務院搶險救援指揮部做出應急回響,並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各方力量進行處置。
四、實施重點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根據我縣地質災害工作情況,國土部門要積極向上級爭取關興鎮獅子場滑坡、大烏江鎮回龍場滑坡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項目申報工作,力爭治理工程早日實施。
五、加強地質災害的動態監測
地質災害動態監測是對地質災害體變形破壞狀況及其巨觀前兆隨時間變化的監測。地質災害監測原則上是誰受威脅,誰負責監測。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鎮(鄉)、村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體系,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威脅公路、通訊、水利設施、學校等的地質災害危險體由設施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一是對重大隱患點,明確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報警信號、撤離路線, 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和速報制度。二是對那些危害性大、危險性大的重要災害隱患點,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在汛前採取必要措施預防,並制定好應急避讓方案。三是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提高預報精度,加強專業監測分析與群測群防有機結合的預報預警體系建設。
附2:
2009年餘慶縣地質災害防災預案表

序號

地災名稱

隱患地點

地災 類型

隱患 規模

威脅住戶
(人)

威脅人口
(人)

潛在經濟損失 (萬元)

潛在其 它損失

主要 成因

主要防災措施

主要責 任部門

1

關興鎮獅山村山體滑坡

關興鎮獅山村集鎮

滑坡

中型

38

152

3500

車輛、行人、公共設施

古滑坡、降雨

監測

關興鎮人民政府

2

白泥鎮民同乾溪滑坡

白泥鎮民同村乾溪組

滑坡

小型

19

73

85

嚴重威脅19戶73人安全

自然

監測、搬遷避讓

白泥鎮人民政府

3

敖溪鎮什字村羅興滑坡

敖溪什字村羅興組

滑坡

小型

13

59

42

嚴重威脅13戶59人安全

自然

監測、搬遷避讓

敖溪鎮人民政府

4

龍溪鎮芝洲村白岩崩塌

龍溪芝洲村中寨組

崩塌

小型

3

9

20

車輛、行人、牲畜

自然

監測、搬遷避讓

龍溪鎮人民政府

5

龍溪鎮芝洲村芝洲國小滑坡

龍溪鎮芝洲國小

滑坡

小型



100

嚴重威脅學校師生安全

暴雨、 人工填方

監測、 治理

龍溪鎮人民政府

6

白泥鎮民同白岩滑坡

民同白岩滑坡

滑坡

小型

14

56

80

嚴重威脅14戶56人安全

自然

監測、 治理

白泥鎮人民政府

註:災害規模主要按受威脅情況分為大型、中型、小型。
2009年餘慶縣地質災害防災預案表

序號

地災名稱

隱患地點

地災 類型

隱患 規模

威脅住戶
(人)

威脅人口
(人)

潛在經濟損失 (萬元)

潛在其 它損失

主要 成因

主要防災措施

主要責 任部門

7

大烏江鎮烏江村山體滑坡

大烏江鎮烏江村回龍場

滑坡

中型

20

120

12000

車輛、行人、住戶

古滑坡、降雨

監測、 治理

大烏江鎮人民政府

8

大烏江鎮關塘村木杈崩塌

大烏江鎮關塘村木岔組

崩塌

小型

4

18

20

車輛、行人

自然

監測

大烏江鎮人民政府

9

敖溪官倉村群星揮家坡滑坡

敖溪鎮官倉村群星組

滑坡

小型

13

47

40

嚴重威脅13戶47人安全

暴雨

監測、搬遷避讓

敖溪鎮人民政府

10

小腮鎮魁龍村山塘滑坡

小腮鎮魁龍村山塘組

滑坡

小型

12

60

60

嚴重威脅12戶60人安全

暴雨

監測、搬遷避讓

小腮鎮人民政府

11

小腮鎮魁龍滑坡

小腮鎮魁龍村魁龍組

滑坡

小型

11

61

35

嚴重威脅11戶61人安全

暴雨

監測、搬遷避讓

小腮鎮人民政府

12

白泥鎮民同岩滑坡

民同村岩口滑坡

滑坡

小型

11

40

40

嚴重威脅11戶40人安全

自然

監測、搬遷避讓

白泥鎮人民政府

註:災害規模主要按受威脅情況分為大型、中型、小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