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朗霞街

餘姚朗霞街

站在329國道經過的餘姚市朗霞街道的街頭,路旁一個個醒目的裘服廣告牌和店面映入記者眼帘。一個個店面雖無規模也不氣派,排列甚至無章可尋,但這么多店面集中出現,還是相當吸引眼球的。

餘姚朗霞街

她的企業是如何在寒冬中取暖。

她的企業又是如何產出全國四分之一的裘皮服裝。

讓我們一起走進餘姚朗霞街道去見證她的商業奇蹟

裘皮服飾一條街

一個個店面雖無規模也不氣派,排列甚至無章可尋,但這么多店面集中出現,還是相當吸引眼球的。

粗略數了數,這條長達2公里左右的餘姚裘皮一條街,共有裘服企業300多家。

“不要小看了這些企業,就是它們,生產了全國四分之一的裘皮服裝,每年加工水貂皮300萬張,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一。”據餘姚工業園區管委會工貿辦副主任唐軍科介紹。

朗霞這個人口規模僅為5萬人的小鎮,吃“裘皮飯”的就有5000多人。朗霞也成了國內最大的水貂皮服裝加工生產基地。裘皮產品每年吸引著5萬餘位國內外客商來餘姚採購。

雖然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裘皮王國,但誰會想到,朗霞曾是一個和裘皮毫不相干的“不毛”之地。這裡沒有任何裘皮資源,原料全部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歐洲。

一粒裘皮的種子在30年前播下

“餘姚裘皮業的種子是30年前種下的。”唐軍科告訴記者,1978年,港胞乾如良投資60萬元,在原朗霞西乾村成立了餘姚第一家裘皮生產企業――西乾裘皮廠。一台國產縫皮機,幾塊拼皮板,一把裁皮刀,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拉開了餘姚朗霞裘皮加工業發展的序幕。

第二年,朗霞街道引入港資,合資組建了餘姚市>毛皮製品廠,在當時成為了餘姚引進外資和技術的先進企業。企業的原料來自於香港,產品也全部銷往香港,是一家典型的來料加工企業。這家企業的興辦,點燃了朗霞裘皮服裝的火種。在這家廠里打工的人,如今有不少人自己辦起了廠,當上了老闆。

老闆都是從打工仔走過來的

章永鑒是土生土長的朗霞人,是朗霞知名的裘皮服裝公司――夢藝皮草有限公司的當家人,而在20多年前,他也是一名在裘皮服裝廠打工的打工仔。 “那時候很苦啊,也沒有別的門路,幸好裘皮廠招工,我就報了名,一做就是5年,我很多製作裘皮服裝的技術都是在那裡學到的。”章永鑒回憶說。1989年,章永鑒在廣東打工的妻子回來了。夫妻倆幾年打工下來,看到了裘皮服裝是個賺錢的行當,一商量,乾脆都辭了工,自立門戶,自己生產裘皮服裝。“剛開始只是在家裡騰出兩間房來,辦起了家庭作坊。”章永鑒並不忌諱初創時期的“寒磣”。“幾年下來賺了一些錢。1997年,我註冊了現在的企業,後來又註冊了夢藝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章永鑒告訴記者,如今,全國很多城市都設立了自己的門店,內銷和外銷都在做。

集聚效應不斷擴散

像章永鑒一樣完成了由打工仔向老闆轉型的還有不少。在朗霞,接近一半的裘皮企業老闆以前都在裘皮廠給人打工。朗霞裘皮產業的集聚效應隨著他們的發展不斷擴散,除了朗霞本地人從事這個行業外,溫州人、台州人也聞風而至,前來投資辦廠。朗霞的裘服產業從過去單純的生產裘服,轉變成了以生產裘服為主的多元化組合。在章永鑒的裘皮廠,記者看到成品倉庫和陳列室里不僅有眾多款式新穎、時尚新潮的裘服,也有領子、圍巾、手提包、背包、護腰、護膝、鑰匙條、墊子等精美款式。

品種齊全、價格“平民化”

這個“冬天”不太冷

在朗霞街道採訪,發現不少裘皮企業主心情都不錯。“去年生產的1600多件裘皮服裝到年底已售出98%。今年又迎來了開門紅,一開張就賣掉了10多款。”一位姓乾的企業主告訴記者。而另一位姓章的企業主表示,生產的4000多件裘服已基本銷完,形勢大好,又趕上原材料降價,至少要增產20%。據了解,餘姚裘皮城90%以上的裘皮服飾銷售一空,成交量同比增長近30%。裘皮服裝屬於高端服飾,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一般來說其消費量會隨之下滑。餘姚裘皮產業為何能不懼“寒冬”,逆勢而上呢?中國裘皮城總經理馮春海認為,這與皮草的內銷市場迅速膨脹和皮草服裝逐步轉向平民化有關。他介紹,主打“親民價格”是餘姚裘皮業亮出的第一張王牌。裘皮企業都是自己投資,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省去了多道中間成本,完全有條件讓消費從“貴族化”走向“平民化”。另外,裘皮服飾品種齊全,從幾元錢一個的小飾品到幾十萬元一件的裘皮大衣,服裝、飾品、箱包、床上用品等多種價位的各類毛皮商品一應俱全,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無中生有”的超常規發展之路

市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峰認為,朗霞不產一張裘皮卻成了全球有名的裘皮製造中心,走出了一條“零資源經濟”超常規發展的路子。這種“白手起家”,巧為無米之炊,以經營理念帶動產業鏈,以概念創造經濟價值的做法,被一些經濟學家稱為“無中生有”。這種案例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比較普遍,如義烏的小商品城,再如嘉興,那裡不產羊毛,卻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都是開拓創新精神的體現。“思路決定出路!”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假,朗霞裘皮服裝產業的崛起體現了寧波人的創造力。

缺品牌,缺設計人材

儘管餘姚裘皮服裝的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但“餘姚裘皮”在行業之外的知名度並不響亮,產業的發展還有一些瓶頸亟待突破。“餘姚裘皮缺品牌,導致其影響力落後于海寧,這是多年來企業習慣於做貼牌的必然結果。”章永鑒對這一長期被人詬病的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餘姚的裘皮服裝業,起源於來料加工,缺少自主設計,缺乏獨立發展自主品牌的意識。“有些企業連商標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品牌了。走出餘姚,就沒啥知名度了。”餘姚當地的一位政府官員曾這樣感嘆。據了解,在裘皮產業的發展初期,朗霞的裘皮服裝主要銷往溫州、台州路橋。而當地商人把70%的裘服轉手銷售給東北客商。後來,不少國外客商看好這塊“風水寶地”,開始到餘姚拿貨,“出了餘姚,貼上牌子就賣2萬多元”。由於利潤可觀,客商紛至沓來。餘姚裘皮也因此躋身全球裘皮業的加工和製作中心。

設計研發能力薄弱是餘姚裘皮產業的又一塊短板。章永鑒說,裘皮服裝生產和其他服裝不同,以手工活為主,而且服裝的個性化很強,不是批量生產,設計非常重要,但好的設計人才很難吸引過來。除了急需設計人才,熟練工人的缺乏也是一個問題。記者調查了解到,當地人都不願意從事裘皮服裝的生產,由於同行之間互相挖人,熟練工人的月薪水平已經漲了好幾百元,但一些企業還是感覺招人難。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國內不乏“東北虎皮草”這樣的知名裘皮企業,但更多的中國裘皮企業剛剛擺脫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產,這種情況,在餘姚朗霞同樣存在,這也是需要克服的地方。

轉型升級,“叫板”海寧

圍繞著把餘姚裘皮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的“金牌產業”,餘姚市政府正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裘皮設計研發,特別是與北美裘皮協會達成合作協定,在每年的裘皮節期間前來舉辦裘皮服飾展示和裘皮高層論壇等高層次的活動。

依託中國裘皮城,餘姚每年都要舉辦中國裘皮服裝節,集聚人氣和商氣。而在不遠處的餘姚工業園區內,還規劃建設“裘皮產業園區”,準備集聚一批加工設備先進、製作水平高、擁有自主品牌和自我設計的裘皮加工企業,建成裘皮產業升級的示範區。

飽嘗了品牌缺失之苦的裘皮企業

據了解在真仕漫皮草、意達皮毛等品牌企業的帶領下,餘姚裘皮企業紛紛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服裝是時尚的行業,裘皮服裝更是如此。這些年來,緊跟世界潮流,只要時尚類雜誌上或客戶指定的裘服樣式,我們都可以做,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裘皮品牌都從我們這裡訂貨。”據餘姚意達皮毛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利峰介紹。為了打響餘姚裘皮品牌,改變自己“裘皮世界工廠”的角色,有著強大產業基礎的餘姚,開始了“造城”之旅,準備從製造中心向交易中心轉型。

2006年,獸王皮草聯手寧波長青有限公司出資3.2億元開建中國裘皮城。2007年10月,裘皮城落成,已經吸引了香港、廣州、深圳、海寧等地的近300家品牌皮草商入駐,德國、法國等國的知名裘皮企業也在此設立了辦事處,義大利等國的皮草企業還就近建立了生產基地。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開通,中國裘皮城的旅遊購物得到快速發展,“觀大橋?購皮衣”這一旅遊產品大受歡迎,海寧皮革城的遊客有不少被分流到這裡。對於這場精彩上演的“叫板戲”,市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峰認為,餘姚裘皮城不妨從時尚元素、特色品位、自駕車旅遊服務、衛生、安全和接待條件、可進入性、遊覽便道等細節入手,爭取早日成為寧波旅遊新亮點。據中國裘皮城總經理馮春海透露,餘姚裘皮城也在啟動申報4A旅遊景點計畫,設計並籌備酒店、超市、休閒中心、旅遊接待中心等項目。

縱觀餘姚朗霞街道的商業奇蹟。在沒有任何裘皮資源的情況下,從“無中生有”,到成為全球裘皮生產中心,在風風雨雨的幾十年中勤勞智慧的餘姚人,打出了這片屬於自已的天地,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編輯整理:中國北方國際裘皮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