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清肺

養陰清肺

養陰清肺,是一種治療肺熱陰虛的方法,多適用於臨床表現為乾咳少痰,咽燥咯血,或咳嗽氣喘,甚或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撥出,病變甚速,初起發熱,鼻乾唇燥,呼吸有聲,似喘非喘的症候。 常用藥物西洋參、玄參、麥冬等,代表方劑為瓊玉膏、養陰清肺湯等,但需注意養陰清肺為甘寒潤燥之法,有時佐以泄熱之藥,則潤燥之功益顯,但苦寒傷氣、辛香耗津之品,均非所宜。

概念

治療肺中燥熱的治法。髒為陰,腑為陽,髒陰宜潤不宜燥。內臟津液不足,或因感受溫邪,化燥傷陰,則影響其功能。燥熱在上者,多責之於肺。養陰清肺具有滋養陰液,清肺中燥熱的作用,適用於臨床表現為乾咳少痰,咽燥咯血,或咳嗽氣喘,甚或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撥出,病變甚速,初起發熱,鼻乾唇燥,呼吸有聲,似喘非喘的證候。常用藥物有西洋參、玄參、麥冬、百合、生地、梨汁、藕汁等,代表方劑如瓊玉膏、養陰清肺湯、五汁飲。

注意事項

在現代醫學當中,並沒有“潤肺”、“清肺”的概念,這裡的“潤”通俗理解為“滋潤”,中醫認為,肺乃嬌髒,潤肺有助肺部的保健;而中醫上“清肺”也不是“清理肺部”的意思,中醫提到“清肺”的時候前面一般還有“養陰”兩個字,意思是滋養陰液,清除肺熱、肺火,臨床表現為乾咳少痰、咽燥咯血、咳嗽氣喘、鼻乾唇燥等症狀的患者便需要養陰清肺。

從中醫的角度,百合、梨等食物的確有“潤肺”的作用,但是不代表能保護幫助人體抵禦污染。中醫的“肺”與西醫的“肺”所指還是有區別的。中醫所指的肺不單單指一個器官,比如中醫認為“肺主行水”,比較通俗地說是指肺氣有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的功能。

養陰清肺 養陰清肺

臨床注意事項:養陰清肺為甘寒潤燥之法,有時佐以泄熱之藥,則潤燥之功益顯,但苦寒傷氣、辛香耗津之品,均非所宜。

常用藥物

有西洋參、玄參、麥冬、百合、生地、梨汁、蓮藕汁等,代表方劑如瓊玉膏、養陰清肺湯、五汁飲。

藥物信息

藥物名稱: 養陰清肺丸

藥物別名: 養陰清肺膏

英文名稱: yangyenqingfeiwan

商品名稱: 養陰清肺丸

規 格: 9g*10丸

單 位: 盒

批准文號: 國藥準字Z11020876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適應症:

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用於咽喉乾燥疼痛,乾咳少痰,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貯藏條件】密封。

【藥物組成】地黃、玄參、麥冬、川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於咽喉乾燥疼痛,乾咳、少痰或無痰。

【注意事項】食辛辣、油膩之物。咳嗽痰多,或舌苔厚膩者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