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是獅門影業出品的科幻冒險系列電影《飢餓遊戲》第三集,改編自蘇珊·柯林斯同名小說,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執導,詹妮弗·勞倫斯、喬什·哈切森、利亞姆·海姆斯沃斯、朱麗安·摩爾聯合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原本被徹底消滅在的第十三區再度出現,凱特尼斯被迫成為反抗者的棋子,肩負起了改變帕納姆國的未來的使命。影片於2014年11月21日在美國上映,於2月8日以2D/3D/中國巨幕格式在中國內地上映。

基本信息

電影劇情

劇照劇照
凱特尼斯·伊夫狄恩,燃燒的女孩,雖然她的家被毀了,可她卻活了下來。蓋爾也逃了出來,凱特尼斯的家人也安全了,皮塔被凱匹特抓走了。十三區並不真的存在,出現了反抗,出現了新的領導者,一個革命的序幕正在緩緩拉開。凱特尼斯從噩夢般的競技場逃出來是已經設計好的,她是反抗運動的參與者,也是設計好的,而她對此並不知情。十三區從隱蔽處出來了,並計畫推翻凱匹特的統治。似乎每個人都參與了這項精心策劃的行動,而只有凱特尼斯並不知情。
反抗運動將凱特尼斯捲入了漩渦,她被迫成為棋子,她被迫為許多人的使命負責,不得不肩負起改變帕納姆國的未來的負責。為了做到這一切,她必須拋卻憤怒和不信任,她必須要成為反抗者的嘲笑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凱特尼斯·伊夫狄恩 詹妮弗·勞倫斯
皮塔·麥拉克 喬什·哈切森
蓋爾·霍桑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奧瑪·柯茵 伍迪·哈里森
Effie Trinket 伊莉莎白·班克斯
Plutarch Heavensbee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resident Alma Coin 朱麗安·摩爾
President Snow 唐納德·薩瑟蘭
Cressida 娜塔莉·多默爾
Finnick Odair 山姆·克拉弗林
Antonius 羅伯特·克耐普
Johanna Mason 吉娜·馬隆
Caesar Flickerman 斯坦利·圖齊
Primrose Everdeen 薇洛·西爾德斯
Beetee 傑弗里·懷特
Pollux 埃爾登·漢森

職員表

製作人 妮娜·傑克森、喬·克里克、蘇珊·柯林斯、Jan Foster、Michael Paseornek
原著 蘇珊·柯林斯
導演 弗朗西斯·勞倫斯

角色介紹

凱特尼斯·伊夫狄恩 凱特尼斯·伊夫狄恩
凱特尼斯·伊夫狄恩
演員:詹妮弗·勞倫斯
主人公,性格孤僻卻通情達理,恩怨分明卻關心他人。由於父親在礦難中去世,她的性格逐漸變得孤僻陰冷,但仍有一顆勇敢而關心他人的心,她會守護所有她所關心的人。由於在第74屆飢餓遊戲中對凱匹特的嘲諷導致她重返競技場,然而,她堅強且不屈的意志讓她撐了下去,最後被第13區的反抗軍救走。
皮塔·麥拉克 皮塔·麥拉克
皮塔·麥克拉
演員:喬什·哈切森
明理、柔情、智慧的男孩,出生在12區比較富裕的地區,從小暗戀凱特尼斯,在飢餓遊戲中盡力保護她且與她結盟。在第三部中,凱匹特利用皮塔來蠱惑凱特尼斯以及其他區。他在第74屆飢餓游中與凱特尼斯一起嘲諷凱匹特,被凱匹特憎恨,於是隨凱特尼斯重返賽場,來到更恐怖的第75屆飢餓遊戲——世界極限賽。
蓋爾·霍桑 蓋爾·霍桑
蓋爾·霍桑
演員: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副主人公,是一個聰明強壯的男孩,與皮塔一樣,他也喜歡凱特尼斯,然而卻從未表白且以“哥們”的形式來對待凱特尼斯,他是凱特尼斯少有可以相信的人之一。蓋爾憎恨凱匹特,憎恨不平衡的法律。凱特尼斯被反抗軍救走後,蓋爾加入了第13區,成為反抗軍的帶領者之一。
奧瑪·柯茵 奧瑪·柯茵
奧瑪·柯茵
演員:朱麗安·摩爾
十三區反抗軍領袖,為了推翻總統雪諾的暴行,奧瑪·柯茵打算利用凱特尼斯作為棋子,任意操控。然而她的手段並不光明,甚至可以稱得上冷酷無情。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專輯信息
Meltdown Dead Air
封面 封面

Scream My Name Kingdom
All My Love Lost Souls
Yellow Flicker Beat The Leap
Plan the Escape Original Beast
Flicker (Kanye West Rework) Animal
This Is Not a Game Ladder Song 發行時間:2014年11月17日

幕後花絮

電影關機前還有一周,扮演Heavensbee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不幸意外去世。但由於他的主要戲份已拍攝完成,劇組並沒有找其他演員代替他,而且改寫了剩下來的劇本。
據利亞姆·海姆斯沃斯爆料,詹妮弗·勞倫斯每次拍和他接吻的戲之前都會故意地吃一嘴大蒜味的鮪魚。
詹妮弗·勞倫斯親自演唱了片中的插曲《TheHangingTree》,歌曲登上了ItunesSalesChart全球榜的第一名。
朱麗安·摩爾的兩個孩子都是“飢餓遊戲”系列小說的冬粉,在他們的要求下摩爾接下了片中奧瑪·柯茵的角色。
拍攝期間為了保密,劇組給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起了個假名,叫做《海邊》。
該片是“飢餓遊戲”系列當中第一部用數碼而非膠片格式拍攝的影片,同時也將是系列第一部非IMAX格式發行的影片。
為了出演Cressida,娜塔莉·多默把她腦袋上一半的頭髮都剃光了。
由於詹妮弗·勞倫斯的頭髮不夠長,她不得不在飾演凱特尼斯的時候戴上假髮。
為了扮演奧瑪·柯茵,朱麗安摩爾不僅戴了假髮,還佩戴了一副黑色的美瞳。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在拍攝期間負傷,造成腳踝輕微骨折。
在朱麗安·摩爾之前,朱迪·福斯特曾經是飾演奧瑪·柯茵的人選。
該片片長只有2小時零3分鐘,比前兩部的2小時22分鐘和2小時26分鐘短了不少。
朱麗安·摩爾與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20時間90年代合作過四部影片,該片是他們的第四次合作,可惜也成為了最後一次合作。
莉莉·拉貝原定在片中出演第二區指揮官萊姆,但由於該片拍攝時間與她原先的劇約——在“公園莎士比亞”上的《無事生非》的表演有衝突而無奈棄演。後來,這個角色改由格溫多蘭·克里斯蒂出演。
系列前兩部的服裝設計師由TrishSummerville擔任,但他決定為大衛·林奇的新片《消失的愛人》工作,因而從“飢餓遊戲”系列中退出。他的職位由BartMueller接替。
原著中凱特尼斯的造型師的角色在電影中被去掉,由伊莉莎白·班克斯扮演的艾菲代替。“艾菲”角色的作用則比它在原著中大得多。

獲獎記錄

年份 屆數 組織 獎項 獲獎者 類別
2015 第72屆 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原創歌曲 洛德 提名
2015 第41屆 土星獎 最佳科幻電影 影片 提名
2015 第24屆 MTV電影獎 最佳音樂片段 詹妮弗·勞倫斯 獲獎
2015 第24屆 MTV電影獎 最佳銀幕大變身 伊莉莎白·班克斯 獲獎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USA 2014年11月21日 中國台灣Taiwan 2014年11月21日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14年11月20日 法國France 2014年11月19日
俄羅斯Russia 2014年11月20日 紐西蘭New Zealand 2014年11月20日
英國UK 2014年11月20日 義大利Italy 2014年11月20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2014年11月20日 德國Germany 2014年11月20日
韓國South Korea 2014年11月20日 加拿大Canada 2014年11月21日

電影票房

《飢餓遊戲3》於周四晚(2014年11月20日)的提前場收入1700萬美元,周五當日在4151家影院收入5515萬美元(包括周四提前場),獲得單日冠軍並創造了2014年最高的首日成績。而其開畫三天共收1.23億美元,打破《變形金剛4》創下的首周末一億美元的2014年開畫紀錄。

影片評價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缺乏的是牢靠的貫穿全片的故事線,其前兩部電影的特點是具有引人入勝的、優良構造的故事框架,但是這部電影整片都很散漫。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製作方面還是優良,但是沒法跟前兩部電影比。儘管影片對即將到來的令人大吃一驚的結局所設定的前戲很不錯。
在兩部極好的作品之後,《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真的讓人感到飢腸轆轆,仿佛置身於一頓精心準備但是毫無滋味和營養的大餐之前。
影片像是為一部將要上映的電影打造的過度冗長的預告片。導演將45分鐘的故事情節拖拉成一部顯得過於悠閒的兩小時電影。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非常的缺乏動作戲,但如果跟前作一樣電影有巧妙的劇本,這個缺點可以被忽視。該片還存在對原著過度展開的問題。

電影評價

精彩影評

大表姐彎弓射飛機——用無內容劇情無節操撈錢!

今年的賀歲檔,國產爛片齊齊發力,已經讓人有點hold不住了。萬萬沒想到,還要被這部飢餓遊戲3給上了!沒錯!上!如此爆米花的電影,還要這樣悠長,悠長又無聊地,拍部上!於是,又一部無恥的電影,預定了15年底檔。加上五一檔的《太平輪下》,注定為影史添上一筆用無內容劇情無節操撈錢,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影評人,詛咒你們跟《小時代4》一樣出意外,畫個圈圈詛咒你!
忽然想到了《鳥人》里說的——要墮落到什麼地步,你才會去當一個影評人啊!莫名地淒涼,在這個擁有獨特審美情趣的國度,親子遊戲改編的電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大熒幕撈錢。一部還沒看都知道會爛成翔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已經在2016等著你!2015的賀歲檔,除了《狼圖騰》還能有所期待,《神探駕到》《奔跑吧兄弟》《有種你愛我》《有一個地方只有我知道》《天將雄獅》《鍾馗伏魔》《爸爸去哪兒2》《澳門風雲2》《爸爸的假期》包括這部《飢餓遊戲3上》都已經爛成了狗屎!不服來辯!
首先,《飢餓遊戲3上》的3D效果是中國特供的吧!既然已經做成了這樣的畫風,再搗騰成3D,不僅模糊而且毫無任何意義,除了大表姐彎弓射飛機那一段,請問3D的意義在哪裡?
其次,兩個小時的影片除了展現大表姐對皮塔瘋狂地近乎執拗的迷戀,還拍了啥?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所有被奴役的人們,都比不上我的皮塔!那么問題來了——請問瓊瑤阿姨確定沒有參與本片的編劇?索性別叫飢餓遊戲了,叫《大表姐和她的兩個男人們》豈不是更貼合?雖然大表姐跟蓋爾在一起,可表姐的心裡卻一直思念著遠方實惠國的情郎皮塔,革命重要嗎?nonono!甚至都沒有妹妹的喵星人重要好嘛!可不,每當危難之際,我們的主角總能為了一隻喵星人或者一隻汪星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活得不如狗。《採訪》里的Dave最後不也解救了一隻朝鮮dog?似乎世界警察的電影已經不滿足於解救人類了,從阿貓阿狗,可能在往後的好萊塢電影你會見到豬馬牛羊啊昆蟲啊植物啊,乃至一盒保險套!這可不是一盒簡單的保險套,它為控制全世界人口數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解救保險套~
然後,有必要專門在電影裡面拍辣么長時間的宣傳片嗎?這場曠日持久的宣傳戰,由一位半禿半毛的女導演,和助理的針孔及手持攝像機完成,配上後期包裝,成為了13區大戰實惠國的重要宣傳武器!看到了片尾的joinmockingjay了嗎?特效炫不炫?字型酷不酷?配合粒子光效,一條宣戰大片完成!乖乖,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應該是沒看過里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的,不然也不會出如此的洋相。如此做作,甚至可以跟焦波的《俺爹俺娘》媲美了!記得焦波最令人反感的就是一邊跟娘再見一邊拍,鏡頭做作到了極致。一脈相承的《飢餓遊戲3上》更上了一層樓,第二段配合大表姐歌聲的宣傳片是什麼鬼?是在拍國產80年代抒情MV嗎?
最後,營救皮塔的計畫全無新意,稍有觀影常識的人都能猜到極致地渲染美好之後,會有情況發生,所以斯諾發現了營救小團隊。至於為什麼放他們回來,導演這裡設定了一個都稱不上包袱的包袱。然後皮塔見到大表姐就掐,真是low到爆的橋段,更沒想到的是把這個橋段放到了上部的結尾。如果本片的彩蛋沒有放大表姐的艷照,基本上本片可謂毫無亮點可言。
謹以此文獻給生命中被浪費的120分鐘。
ps:別跟我瞎扯反烏托邦!

電影符號學|專業影評人、影視從業者電影符號學 |2015-11-11 19:41

冗長之序

文/夢裡詩書

《飢餓遊戲》好不好?不好不差,作為一部針對美國青少年的電影其有險象環生的生存遊戲,也呈現了通俗易懂的美式精神,但卻一直欠缺能稱之經典的深度,第三部的上下分離,這上所寄予便是文戲中以多角度來賦予《飢餓遊戲》這一點,但勞倫斯並不是天才型導演,那玩不好的深度,終化作了這冗長之序。
電影所改編的原著本身就是一部頗為經典的反烏托邦之作,而前兩部《飢餓遊戲》著點是讓觀眾熟識電影的世界觀,在兩次逐步升級的生存殺戮遊戲中得以終曲那為自由革命的魅力,如二的片名所言星火終以開始成燎原之勢,當觀眾翹首以盼,以為革命之戰終能到來,《嘲笑鳥(上)》無疑如一瓢冷水澆滅了絕大觀眾的如火之情,其近乎用可所有的時間來傾述著一場又一場的文戲,媒體輿論戰占據了著主導,女主內心演變的呈現,這部上絕非一無可取,電視是在在極盡全力升華填補著電影的內在,但這種拔苗助長的生硬確又僅能令人唯感蒼白。
弗朗西斯·勞倫斯自第二部開始接手《飢餓遊戲》,作為半道出家的接盤,他對科幻題材電影的調度把控明顯要更優於編劇出身的蓋瑞·羅斯,但另一面勞倫斯並非諾蘭,從他的《我是傳奇》用兩種結局備份電影的做法,就不難看出他更是一位守恆型導演,而當《嘲笑鳥(上)》所求就是要極力凸顯深度,玩轉內涵之時,從成品看勞倫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兩方互發著檄文式的宣傳片,男主營救也自是情理意料之中,為了最後的高潮劇情皆只能平若止水,沒有遊戲,玩不了末世,更不會有神魔,只有急待從文字轉化為影像的深度,如此挑戰的高難度,勞倫斯所做也只能讓燃燒女孩彎弓射飛船,讓電影這把火不至於全熄。
你希望在電影中看到燃燒女孩凱妮絲是什麼?一個超級英雄還是一個華盛頓?但《飢餓遊戲》對凱妮絲的塑造她並不是一個一夫當光萬夫莫開的無敵俠,在政治上她無論是國會區還是反抗運動她也都僅是一枚當權者的棋子,而非真正意義的領袖,不出所料眾人皆能得知電影結局最後會發生什麼,《嘲笑鳥(上)》深度所在雖然是譏嘲著當權者利用媒體做著奪民心的演說派,來謀取自身的政治利益,但這個深度點其實並不能絕對契合電影,將正反兩派皆化作此番,實質是一桿打翻一船人,令那本為生存為自由更為了愛情而戰的女孩蒙上了一層政治的陰霾。
乏善的情感,難生共鳴的暗喻,這部終長序曲夾雜了太多自以為是來現深度,實僅是平庸的冗長,令人也僅能唯望那終章還可在光影間展現一場真正的自由夢幻。

夢裡詩書|搜狐新聞、電影網特約影評人 |2015-02-15 21:45

以戰爭營救愛情

文/魚為
“飢餓遊戲”終於因為愛情和自由,升級為一場全民戰爭。在這部影片中,大表姐作為人民心中的英雄,其反抗領袖的地位再次得到確認,但也因此,正在承受身體與心理創傷的大表姐,隨鏡頭被推上整個鬥爭的風口浪尖,《嘲笑鳥》帶個觀眾的,是榜樣在革命道路上的風雨兼程。有風雨欲來的壓抑,亦有枕戈達旦的殺敵心切。
其實,反烏托邦影片中,人物的困境都一樣,就是自由的缺失——赦免皮塔,允許妹妹養貓……兩個和反抗區總統達成的“交易”一個事關生命的沉重,一個僅僅止於生活願望的渺小,可見無論首都還是13區,本質上並無太多區別——每個人都是政治陰謀中的棋子吧。首都或者13區,謊言與真理,民眾又該如何甄別?
影片很多時候,是以激昂情緒推動故事前進的,鏡頭前的大表姐振臂高呼的激勵或者痛心疾首的譴責,既是革命的需要,也是影片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做蓄勢,而對於這部影片崇尚自由的青少年冬粉群體影迷而言,這場“輿論戰”的魅力並不亞於真槍實彈的拼殺,影片詳盡的記錄了敵我雙方如何利用宣傳工具完成輿論煽動以及應對負面,充滿了戲劇張力。
“符號”在故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影片用了諸多細節來展示“符號”的力量——已成廢墟的家中花瓶里的白玫瑰,鏡頭中皮塔手裡白玫瑰,13區被轟炸之後漫山遍野的白玫瑰……仿佛斯諾總統陰魂不散的壓迫,一點點的侵蝕著大表姐以及民眾的生存空間。攝像頭和電視則是另外一種符號,從首都叛逃出來的文青女導演,總是會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大表姐,你是不是該說點什麼了,在8區的臨時醫院中,在被打掉的飛機前,在餐廳或者所有民眾聚集的地方,這些影像內容,引導著人物的命運走向。
語言“符號”也比前兩部更為鮮明,自由,革命,民主……等等辭彙俯拾皆是,與《分歧者》、《移動迷宮》等片一樣,作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主流電影,如此直白淺顯的表達,反而是最有效的做法。槍炮與玫瑰,口號與熱血,都是英雄情結的必備品。而對皮塔的愛情,也並未在伐木工人的反抗或者完爆水電站的壯烈中被淡忘,在用輿論完成鋪墊之後,終於要以戰爭營救愛情了。
營救的戲碼是上半部電影的高潮部分,本來利用停電契機潛入首都的反抗者們,在突然亮起的燈光前凌亂了,此時方顯大表姐的果決,和斯諾總統的直面,更加渲染了這場戰爭的必然——儘管影片在大戰結束之前戛然而止,但就影片整體而言,無論是場面製作還是故事節奏,都無可挑剔。原創的戰鬥場景時刻調整著影片的故事節奏,箭射飛機,捨身炸水壩等等動作場面,讓對抗的激烈程度漸次遞進,也讓遊戲的升級,有了更具象的表現,以及對即將到來的對決,增加期待值。

魚為|影視觀察評論 娛樂熱點品鑑 |2015-02-10 00:58

上吊樹之歌:權力遊戲

作者:王小葉兒
黑壓壓的影院,
暗色系的影調,
壓抑和傷感環繞著能呼吸到的每一寸空氣。
沒有驚心動魄的荒野求生,
沒有爾虞我詐的殺戮遊戲,
沒有耍帥鬥狠的動作對抗,
沒有濃墨重彩的戰地愛情,
沒有錦衣華服的視覺衝擊——
可內心還是被牽引著,
遊走在凱特尼斯靈魂所觸及的每一方土地。
沉重的氣氛,
壓抑的畫面,
禁錮的空間,
晦暗的色彩,
抑鬱的氣氛無處不在——
這不正是十三區人民生活的寫照。
而緩慢推進的故事,
徘徊不前的情節,
拖沓無力的對話,
讓你忍耐著,忍耐著,就不經意走進了她的內心——
她的掙扎,她的無奈,她的身不由己。
她的恐懼,她的頑強,她的聲嘶力竭。
在泥潭中無力前行,
時間仿佛靜止一般。
明明看不到未來,
卻仍要在絕望中找尋渺茫希望。
是的,她曾披荊斬棘;
是的,她曾閃耀輝煌。
是的,她是反抗的象徵;
是的,她是自由的圖騰。
可是,她也還只是一個女孩而已,
一個替自己妹妹出戰的女孩而已。
生存,是她心靈深處的渴望。
皮塔,是她愛而不知的男孩。
當生存與皮塔發生衝突,她選擇與他一同奔赴死亡。
當皮塔與自由發生衝突,她選擇為皮塔肩負起一切。
她固執,她頑強,她總是不顧一切。
他鬆弛,他冷靜,他總是默默守護。
她本無意於捲入反叛,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這一次,需要由她來守護他。
她親臨廢墟,目睹烈火焚燒的殘骸。
她走進戰區,擊落猛烈轟炸的戰機。
她的眼淚,成了人民反抗的勇氣。
她的怒吼,成了團結一致的號召。
可是,
誰懂得她內心的創傷?
對皮塔的愧疚擔憂,像魔咒般困擾著她。
那熱烈慶祝的歡呼,成了最慘烈的嘲諷。
無數次想像他掐住她的脖子,讓她瀕臨死亡的場景,
可是真到了那一刻,還是真切的心痛了。
相愛相殺。
她紅了眼,紅了臉,卻換不回他的清醒。
那一刻,
她會不會希望皮塔真的殺了她?
始才明白,這一場接一場的鬥爭,
終究只是權利一場接一場的爭鬥,
誰也沒有更比誰更高尚。
他和她的愛情,
無數人的生命,
終究只是這權利遊戲的犧牲品。
孤獨無助,
崩潰絕望,
死亡,成為一種嚮往幸福的決心。
當《TheHangingTree》的歌聲響起,
瞬間分不清凱特尼斯·伊夫狄恩與詹妮弗·勞倫斯,
她們就是彼此。
Areyou,areyou
Comingtothetree
WhereItoldyoutorun,
Sowe'dbothbefree.
上吊樹之歌,
是戰鬥決心之歌,
是嚮往自由之歌,
是解放靈魂之歌,
卻終究,淪為權利遊戲的悲歌。

王小葉兒|迷影人。慢熱。疏離。敏感。浮誇。妄想症。 |2015-02-08 23:58

兵馬未動,輿論先行

90後正在引導著社會的品味潮流,從影院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近年來,以青少年為核心題材的小說紛紛觸影,成績好的一塌糊塗。以《暮光之城》為先河,包括《安德的遊戲》、去年取得佳績的《分歧者》、《移動迷宮》,以及在系列上已經迎來高潮的《飢餓遊戲》。這一方面得益於青少年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他們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同齡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小鮮肉正在主宰著審美潮流
雖然故事主角低齡化,但是故事核心卻一點也沒有打折扣。例如《安德的遊戲》,接著星際大戰的外殼,講述的卻是關於戰爭的深刻反思。在這一點上來看,《飢餓遊戲》和它是很像的。唯一的區別在於,《飢餓遊戲》在前兩部的時候還不怎么彰顯出這一點,整個電影場面都是在宏大的故事架構與絢爛的打鬥特效中展開。換句話說,看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時候,都有一種玩大型體感遊戲的趕腳,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和施惠國那些盯著大螢幕的人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直到第二部結尾,鏡頭不斷拉近,最後定格在大表姐那充滿了堅毅的眼神上。老實說,我那個時候激動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預示著好戲要開場了。
然而期待中的大決戰並沒有出現,第三部中大表姐唯一真刀真槍的操起弓箭戰鬥的場面,就是在和男主一起打飛機。額……這看著可比肉搏戰差勁多了!從場景上來說,這一部的整體基調都要比前面兩部暗淡很多。既沒有茂密的森林,也沒有清澈的河流。這也說明戰爭真的開始了,只不過施惠國是一個非常講究逼格的國家,在最後開火之前用整整一部影片兩個小時的時間,在打輿論戰。
作為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在這部影片當中找到了無限的自豪感。大表姐作為領袖,第一件被要求的事情就是進棚攝像。為了拍攝出逼真的效果,還去真的戰場拍了。而且傳播效果非常好,影像一播出之後,明星的對白就成了流行語。一群伐木工人如同有神功護體一般,頂著槍子就開始撒丫子跑;之後第二次拍攝,水壩工人也就高唱著歌曲英勇就義,一首簡單的歌瞬間就被烘托出來“國際歌”的豪邁感覺。領袖說一句話,大家心中的激情就被點燃開始奮起反抗。傳播學理論中“魔彈論”和“皮下注射論”的創始人看到這樣的畫面,估計都要笑著從墳墓里跳起來。
說到底,整部影片就是十三區和國會區領用大螢幕展開的輿論攻擊與心理反擊。不過可圈可點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大表姐詮釋的角色越發飽滿。相較於之前的義勇重情義,這部影片更多的反映了她的脆弱,她對於感情的矛盾。這些感情在之前並不是沒有流露,但是當她成為嘲笑鳥之後,當她成為了整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後,她自己的精神恰恰越發的脆弱和容易崩潰。
影片的最後,大表姐踏著人群的歡呼聲走近皮特的病房,看到昔日的戀人已經陷入痛苦和癲狂。鏡頭在泛紅的雙眼上定格,說不清那裡面是憤怒,懊悔還是悲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戰爭這回是真的要打響了。雖然目前對於賣座的系列電影,將大結局分拆成上下兩部已經成為了業內的潛規則,但是從第二部開始,連續兩部的鋪墊劇情也是太長了。還有人記得第一部的結尾嗎,就是遊戲的設計者被迫吞下毒果子。這個解讀是:節目出了問題,製片方就要去死。嗯,所以咱們話就說到這了,製片方你們看著辦吧。

影啟緣末|電影網特約認證影評人 |2015-02-08 22:5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