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晚晴園:不應忘卻的辛亥革命勛臣張永福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平裝: 34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3431091, 9787503431098
條形碼: 9787503431098
尺寸: 23.8 x 17 x 1.4 cm
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劉常平,1955年12月出生。民革中央專委會委員、政協委員。海外歸國醫院管理專家。曾任國家體委科教司副處長,後赴美國留學深造。先後擔任過舊金山Marin總醫院財務與決策支持經理、Mission地區醫療中心財務總監兼副主任、香港醫院管理局發展部經理、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北京維世達醫療中心總經理。現任德達(中國)醫療管理集團副總裁。曾發表文學作品及專業論文若干。
李可,1952年2月出生。1970年入伍參軍。曾任軍事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中國合作新報》副總編輯、中國信息大學常務副校長、亞洲資本論壇副秘書長、《亞洲資本》雜誌總編輯等職。參與編寫《當代中國》叢書“中國人民解放軍”卷,為主要撰稿人之一。出版專著《“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軍》等。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百餘萬字。

內容簡介

風雨晚晴園:不應忘卻的辛亥革命勛臣張永福》內容簡介:新加坡有一處宅院,它是亂世中的世外桃源,是當時中國革命的秘密指揮中心。在孫中山奔走革命最困難的時刻,一個人為他和他的同行者提供了這處寬敞的宅院,提供了他們衣食住行的全部費用,提供了繼續開展革命活動的必需條件。這個人就是張永福,這所宅院就是晚晴園。這一段故事不應該僅僅珍藏於少數人的記憶或回憶,不應該讓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湮沒,而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從中沐浴智慧、汲取力量。因為,這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對我們這個曾經災難深重的民族的尊重、是對我們深深引為自豪的歷史的尊重。

媒體評論

我海外同志,昔與文艱苦相共,或輸財以充軍餉,或奮決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歷十餘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於國人之腦海。
——孫中山

目錄

序嚴歌苓/1
引言晚晴園——傳遞中華民族革命的聖火/1
一、中國革命指揮機關的戰略性轉移/1
二、華僑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5
三、為了不該忘卻的記憶/8
上編 風雨晚晴園
前仆後興志願,成仁取義商量
——張永福:從富商到革命者
一、潮州張永福/13
二、從小桃源俱樂部到同德書報社,20
三、男兒立志出鄉關,志不成時誓不還——尢列/26
四、豈知身病都非病,不待言愁始欲愁——丘菽園/33
五、民黨同欽小孟嘗——林義順/38
六、南洋革命第一人——陳楚楠/45
天意憐芳草,群懷樂晚晴
——晚晴園:南洋革命指揮中心
一、晚晴園,49
二、革命指揮中心/54
三、第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62
四、孫中山南洋革命伴侶——陳粹芬/67
五、晚晴園軼事/72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76
忠孝家門事,何須問此身
一張永福與同盟會新加坡分會
一、中國同盟會的成立/86
二、同盟會新加坡分會/91
三、同盟會南洋支部/101
圖開新世界,書檄布東南
——張永福與《圖南日報》和《中興日報
一、從“蘇報案”到創辦《圖南日報》/109
二、《圖存篇》與月份牌/112
三、短暫的《南洋總匯報》/115
四、創辦《中興日報》/116
五、新加坡兩報論戰/124
願將熱血灑神州,蕩漾東西變海流
——張永福與丁未潮州黃岡起義
一、黃岡起義之前/138
二、黃岡起義準備/144
三、黃岡起義經過/149
……
下編依稀故人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