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資源

風能資源

風能(wind energy) 即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風能資源就是由風能產生的能源資源。風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由於太陽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熱不均勻,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氣壓梯度的作用下,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成風。風能資源的總儲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術可開發的能量約5.3X10^13千瓦時。風能資源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並且不穩定。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風能可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得到開發利用。風能利用是綜合性的工程技術,通過風力機將風的動能轉化成機械能、電能和熱能等。風能資源決定於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係。

基本信息

簡介

風能資源風能資源

英文名稱:windenergyresources

定義1:可供人類利用的風能。

套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

套用氣象學(二級學科)

定義2:大氣沿地球表面流動而產生的動能資源。
套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可再生能源(二級學科)

定義3:可供人類利用的自然界風能。

套用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氣候資源學(二級學科)

能源分布

資源分布資源分布

中國風能資源呈現地區的不均衡性。

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探測計算,中國陸地70米高度3級及3級以上風能技術開發量超過26億千瓦,在現有風電技術條件下實際可裝機容量將超過10億千瓦,另外水深不超過50米的近海海域風電實際裝機容量大致在5億千瓦左右。2012年國內累計裝機不到1億千瓦,可見國內在現有風電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發展風電的前景依然巨大。
風電資源多集中於“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內蒙古的東蒙和西蒙、新疆哈密、甘肅酒泉、河北壩上、吉林西部和江蘇近海等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能資源最為豐富,50米高度3級以上風能資源的潛在開發量月18.5億千瓦,可裝機容量月5.57億千瓦,若考慮70米及以上高度和風電技術進步情況,可裝機容量還將大幅增加。
國家氣象局估算,全國風能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1.6X105MW,特別是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內蒙古和甘肅走廊、東北、西北、華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每年風速在3m/s以上的時間近4000h左右,一些地區年平均風速可達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有關專家根據全國有效風能密度、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以及大於等於3m/s和6m/s風速的全年累積小時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