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一書闡述了我國風景名勝區建設與管理的理論與實際工作,包括城鄉建設和旅遊業的關係,風景名勝區建設與管理的體制、法規,並結合實例說明從資源調查到策劃立項、經濟與社會評價、生態環境評價、申報審批、納入政府計畫、編制建設規劃、實施規劃、組建管理機構並理順關係、建立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創建文明景區等的全過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

本書適用於風景名勝區管理人員、開發建設人員、投資人以及相關專業學校的師生、關心風景名勝區發展的各階層人士。

目錄

第一章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體制

第一節 我國風景名勝區建設的進展

第二節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政策與法規概述

第三節 我國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管理體制

第四節 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

第二章 風景名勝區項目的策劃

第一節 風景名勝資源調查

第二節 資源的生態環境評價

第三節 資源的經濟與社會評價,有形與無形資產評估,外部效益評估

第四節 風景名勝區申報與審批

第三章 風景名勝區規劃要點

第一節 廣義的風景名勝區規劃

第二節 風景名勝區建設規劃

第三節生態環境規劃

第四章 風景名勝區建設的經濟分析

第一節 風景名勝區建設的資金來源

第二節 建設投資概算與投入過程

第三節 建設投資的回收與審計

第四節 工程概算案例

第五章 風景名勝區建設流程

第一節 編制建設計畫

第二節 建設項目招標與監管

第三節 施工組織與監理

第四節 綜合驗收與試運營

第六章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實例

第一節 設立國家級景區和列名世界遺產

第二節武當山風景名勝區規劃概要

第三節 景區建設實務

第四節武當山風景區旅遊資源保護

第五節 武當山景區整治

第七章 建設與維護的日常管理

第一節 景區建設與維護的日常工作

第二節 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機構

第三節 制度建設與執行

第八章 景區綜合整治和創建文明景區

第一節 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

第二節 創建文明風景名勝區

第三節 評選文明風景旅遊區

第四節 景區安全保障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體制

《論語》中記載,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把尊崇山水上升到哲學的理性高度。聖人領悟仁、智,以山、水來比喻:仁厚的人恪守義理、仁慈寬厚,像山一樣穩重,聰明人通曉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就像不停流動的水。

風景名勝的優美風光,激發了眾多文學家、藝術家的靈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為他們生活和創作風尚,師法自然,不斷發展。涉及風景名勝的現代著作更數不勝數。

宗教與風景名勝相互依存,道觀寺院多建於山清水秀的地方,那裡宜於修身養性、研究學問,融入自然。高僧名士的文脈軼事,積澱為所在地的文化內涵,聲名遠播。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等佛教名山,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如齊雲山、王屋山、龍虎山等均是如此。

風景名勝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是增長知識和陶冶情操的寶地、人們科學研究的對象,也是科學普及教育的生動課堂。人們遊覽、休息於優美的自然環境中,解除工作的疲勞、忘卻種種煩惱,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領略祖國河山的壯美和先人的業績,觀賞歷史遺存、風俗與民情等,都有維繫民族團結、凝聚海內外華人親情,激發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風景名勝還可以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我國的自然和文化風貌,增進友誼。

中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中所稱的“風景名勝區”,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遊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權威檔案採用的“中國風景名勝區”的英文名稱為“National Park of china”,直譯為“中國國家公園”,與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國家公園類似。

100多年來,全球已有124個國家建立了2600多個國家公園,占有全地球陸地面積的2.6%。國家公園事業已成為公眾普遍認同的文明社會公益事業。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